追忆爷爷
几天前的一个早上,正准备投入工作,手机突然响了,一看是从来没有白天给我打电话的家里的电话,我马上就明白了:重病在床的爷爷不行了-----一直不愿意去想的事情还是变成了现实。顿时我脑海里一片空白,想哭、叹息人生的苦短……
爷爷三岁丧父,五岁时母亲因生计所迫改嫁,爷爷与大他二岁的姐姐相依为命,在族人的关照下吃“百家饭”长大,从未上过学,给人家放过牛,看过门,种过地,打过长工。他的童年可以说是悲惨的,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家的温暖,没有儿时的嘻戏,他面对的是小朋友们的排斥、地主的打骂、超强度的农业劳动。记得他在给我们讲他的这些往事时,经常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他姐姐在很小的时候因为生计被迫嫁人,爷爷也在她随他来到了我现在居住的那个小山村,他依然靠给当地的富农打长工为生,寄居他人篱下。因为没有父母,没有土房,没有任何经济基础,到了结婚的年龄,他仍然单身一人,直到28岁那年,他才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小他10岁的后来成了我奶奶的女孩。
奶奶和他有着类似的经历,他们相依为命,在奶奶的精心打理的爷爷的辛勤劳动下,他们的日子才慢慢的好起来。后来,他们养育了6个儿子,值得骄傲的是他的6个儿子都顺利的读完初中,这在我们那个贫困的小山村还是非常不容易的。随着他们的长大与相继成家,孙子(女)们一个接一个的出生了,这是他最高兴的时候,他会很奢侈喝上几口烧酒。
爷爷在年少时,在生计的逼迫下,不得不超负荷的劳动。后来,劳动成了他的一种习惯,正是他的不知疲倦的劳动,他先后建了三栋房子,将六个儿子送到初中毕业,给五个儿子(后来有一个过继给我舅爷爷)完婚,这在我们村是唯一的。他老人家直到72岁才停止下水田劳作,87岁才开始完全脱离下地劳动。
老年时的他,身体一直很健康,甚至很少感冒。没事的时候他喜欢打点“字牌”,说也奇怪,他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却对字牌上的大小写的一到十了如指掌。他打牌十有九输,有时候实在看不过去了,去帮他指点一下,还引来了他的一番指责。他经常通宵打牌,而且天天输钱(一天赢输下来也不大,10元左右吧),却从来舍不得吃和穿,因为这个我叔母他们没少说他,但是他从不理会,还笑着说“我死以后一定要在我的棺材中给人多放几副牌”。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反对他这样,我和四叔就支持他打牌,我们认为老人家这么大的岁数了,以前吃了太多的苦,在他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他应该按照他自己的意愿生活,晚辈们不可能时时陪伴着他,能打牌就是好事,所以每月我将工资寄回家都会叮嘱我妈给他老人家100元打牌,尽管我妈并不乐意,但她还是拗不过我。
由于爷爷是“移门户”,我父亲他们尚未成家之前爷爷一家在当时的山村里还是很受歧视的,叔叔们的参军、继续升学都受到了影响,以至于他们都没有走出“农门”,相继成家后,爷爷又多了一门差事,那就是协调婆媳之间、媳妇之间的矛盾,在他的努力下,我们家族成为当地最团结的家族之一,我们家族的地位显著上升,爷爷也成了村上德高望重的长者。
因为童年的特殊经历,他学会了“算命”、“敬菩萨”、“草药”等“手艺”(也许很多人会无法理解,但在今天的农村这一套也仍在继续),同时他比一般人更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去帮助别人,他给别人看病、抓药通常是免费的,给人家敬菩萨也只拿点“贡肉”什么的。村上的几乎每个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所以在他病倒后,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来看他。
由于我家离学校很远,为了上学,我自幼在外公家长大,与爷爷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时间并不多,只有寒暑假才与他们在一起,尽管我们彼此之间言语沟通的少,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关怀,他的爱,他的慈祥。爷爷一直是我的学习的榜样,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让我终生受益的为人之道,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帮助别人。
我叔叔和堂兄们要么因为政治原因要么因为自己不够用功都留在了农村,也许是上天的垂青,我比他们都幸运,承载了他们所有人的期望来到了城市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我们家族第一个走出“农门”的人。记得每次我去城里上学,他都会对我说“孩子,好好的学,你要从山村里走出去”,当然我也并没有让他失望,在我大专毕业的同时,我通过自学考试考取了二个本科专业的文凭,并拿到双学士,爷爷看到我的成绩,他很高兴,总是在人家面前骄傲的夸我。
由于刚毕业,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我承受到了巨大压力,面对自己微薄的成绩,想想爷爷在人家面前的夸奖,我甚至不好意思去面对他。我一直在想,我一定要努力挣钱,希望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带他去祖国的首都转转,到他熟悉天安门前看看,去长城边瞧瞧,去他最尊敬的毛主席纪念馆去瞻仰,然而“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为我的无能而深感惭愧!
我也清楚的记得,也在去年的这个时候,爷爷得了场大病,很严重,我当时在深圳,得到消息后,我马上辞职回了家,想多陪他聊聊天,想不到回家后不到三天,他奇迹般的好了,能下床活动,也可以打牌了。而在今年国庆时回家时,他躺在床上,身体明显地虚弱了很多,用他那已经几近干枯的手握着我的手说:“孩子,我知道我的时日不多了,我不想走呀,我想等你还有老华、老琪、老兵、卿卿都结了婚生了小孩再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