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4年7月,AMD发布到6月27日截止的第二季财报,宣布收入为13亿美元,合计纯利3200万美元,AMD的官员称本季的理想业绩主要是由于闪存的销售增长破了该公司的记录。凭着连续三季获利的良好业绩,CEO Hector Ruiz称AMD通过引入64位PC和服务器处理器,及改善与客户及制造商的关系。
同年同月,AMD正式发布面向低端市场的Sempron处理器。按照AMD的官方介绍,“长期以来, Athlon XP同时和P4及Celeron竞争,品牌定位比较模糊……AMD需要一个入门级产品品牌和Celeron展开面对面的竞争……(AMD)提供一个高性价比的品牌, 明确的竞争定位……”
种种情况说明,在英特尔多年重压下的AMD,开始逐渐掌握了市场的节奏和步法,能够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出调节,用Hector Ruiz的话来说,“AMD已经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AMD是否没有什么大问题教人难以安心的了。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宿命·怪圈
历史最令人困惑的地方在于相似的事件在不断重复,而且明明大家都知道其中肯定有错误,但是却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犯。
2003年,AMD的Athlon XP 1700+上市。Athlon XP 1700+采用Thoroughbred B版核心,266MHz的前端总线,0.13微米工艺制程。按照AMD原来的构想,Athlon XP 1700+应该成为主流Athlon XP处理器在低端方面的主力。结果,用户再度狂超,实际频率为1465MHz的极品1700+加电压后甚至可超上2.6G——1700+的用户笑了,其他的用户怒了,AMD的市场策略失效了。
同样是2003年,AMD的Duron 1600上市。Duron 1600跟Duron 1400一样,面向最低端市场,它采用Applebred核心,266MHz的前端总线,0.13微米工艺制程。按照AMD原来的构想,Duron应该为亚洲用户带来最低价格而又有限度的效能反应,不会对中端的Athlon XP造成冲击。结果,用户纷纷通过修改金桥,将Duron 1600被封闭的二级缓存打开,超频后效能直逼Athlon XP 2400+——Duron 1600的用户笑了,其他的用户怒了,AMD的市场策略失效了。
还是2003年,经过1700+狂超风波以后,AMD的Athlon XP 2500+上市。Athlon XP 2500+采用新的Barton核心,按照AMD原来的构想,它应该成为中端主力型号。结果,在完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大部分用户可以轻松超上3200+,而大量低频的白板Athlon XP更被奸商remark成为Athlon XP 2500+,甚至更高PR值的处理器——2500+的用户笑了,其他的用户怒了,AMD的市场策略失效了。
三个就在去年发生的案例历历在目,一一诉说着AMD多年以来在超频控制方面的失控性:AMD的强项就在于能够为DIY用户提供强大超频性的处理器,但是如果这些处理器的超频能力完全失去了调控,一下子打倒了更高规格的同线产品,或者说同线产品中的超频能力参差不齐,那么就会出现AMD的一款产品打倒全线产品,使用这款产品的用户固然得益不少,但是使用同线其他型号的用户却花钱买难受,而AMD更是蒙受手足相残的损失。
这就是DIY市场的现状,这就是DIY的代价,这就是DIY的风险,除非AMD能够想到更好的市场策略,或者采用更好的技术,能够满足同线产品中各型号产品用户的超频要求,同时又不至于出现某款中低端产品超频能够过于突出的局面。而且这是一个必须马上得以解决的问题,因为手足相残、OEM市场难以深耕,价格利润低下等因素,已经威胁到AMD的获利。在2004年第二季财报中已经非常明确地反映了这一点——在AMD的3200万美元纯利收入中,最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主流的Athlon XP赚了钱,而是因为闪存的销售增长破了公司的记录。AMD能够扭转这种局面吗?
伟大·失败
2004年7月,英特尔的低端新系列产品赛扬D处理器在几乎没有任何大肆声张的情况下出炉上市,上市伊始即引起DIY用户极大的震动——这款原来面向低端的产品虽然在不超频的情况下表现一般,但是在超频以后性能已经直逼AMD的经典产品Athlon XP 2500+。在普通的环境下可以满足办公用户和入门消费者的需要,在超频的环境下可以满足中低端DIY用户的需要,而且价格还承接了上一代产品赛扬4的走势,还不会冲击目前的主力P4 2.4C。赛扬D的上市,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DIY市场上掀起巨浪,尽管不少AMD产品的支持者指责拿最新的赛扬D跟去年的Athlon XP 2500+相比较不公平,然后市场就是市场,市场就是用来买卖的,这些指责并不足以阻挡部分原来想购买AMD处理器的用户改变主意,兴冲冲地成为赛扬D的使用者。
如果AMD想扭转中低端市场方面的被动局面,必须拿出新一代的产品与赛扬D竞争,这也是AMD支持者所提出的一个著名论点:“如果Sempron上市,那么赛扬D还能风光吗”而这次AMD要拿出的产品,不仅要能够在性能上打败赛扬D,弥补自己在市场拉力方面的不足,而且还要防止自相残杀的局面再次重演。
7月28日,AMD正式发布了Sempron处理器,此间前后,海外各大主力评测媒体的评测结果已经纷纷出炉,由于限于NDA保密协议等原因,媒体们的评测都相当客气,主要就Sempron处理器糟糕而混乱的PR值提出了质问,并褒扬了Socket 754的Sempron 3100+处理器效能突出。对DIY爱好者来说,如果不进行真正的超频测试,那么根本无法体现AMD的传统优势;对商家来说,如果不测试各款Sempron处理器的超频能力,那么也不能预知市场是否出现再度混乱的局面。
8月4日,PConline发布了全球首份Sempron的超频能力评测报告,针对Sempron系列里面的中端产品2500+和最高价产品3100+作了详细的超频报告。这份评测报告捅了两大漏子:第一,Socket 754的Sempron 3100+性能强大,“这款CPU在减少了256KB二级缓存之后,超频性能看起来是有一定的提高我们可以达到非常客观的外频高度。而在超频后性能表现上,从测试结果来看,Sempron 3100+已经可以与Athlon64 2800+一较高下。”。第二,Socket A的Sempron 2500+锁定了倍频的,“单就这个方面来说,作为超频玩家来说是一个‘噩梦’”。
根据PConline的测试,Sempron 3100+超频后运行Super PI测试,280*9设置超频的Sempron 3100+取得了39秒的成绩。仅仅比Athlon 64 2800+的超频成绩落后一秒,而曾经测试过的Socket939接口的Athlon3800+也仅仅是37秒的成绩。在CPU与内存异步的情况下性能已经对Socket939的最高型号3800+构成了威胁。在Sisoftware 2004 SP2,PCMARK中也是紧紧咬住Athlon 64 2800+,在 3D Mark 03和AquaMark3测试中,Sempron 3100+跟Athlon 64的差距也不算大。
众多测试项目表明了一个结论——Sempron 3100+的潜力效能接近Athlon64 2800+。这就引发两个问题:
第一,Sempron处理器相对于Athlon64处理器来说,除了二级缓存容量减少到256KB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改变就是Sempron去除了Athlon64的64位指令支持,也就是去掉了x86-64的指令集。如果在超频大赛中的Sempron的效能非常接近Athlon 64,那么是否说明了Athlon 64的512KB二级缓存作用不大,是否说明了x86-64的指令集在目前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第二,目前Sempron 3100+的价格为100多美元,在中国上市的价格最多在1000元价位左右,由于Sempron本身面向低端市场,因此还有一定的下潜空间。而Athlon64系列处理器最低端的Athlon64 2800+在经销商多番努力降价之后,定价为1200多元。数百元的价差,很少的性能差别,那么消费者有什么理由选购Athlon 64而放弃Sempron?
简单的问题引发最直接的结论——AMD最不愿意看见的事件再度重演:Sempron 3100+的性价比要优于Athlon 64,这是继Barton 2500+击败3200+以后,AMD技术上的再一次胜利,市场上的再一次失败。今后,获利丰厚的Athlon64将失去技术上的卖点,而把风光让给Sempron。而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历史的重演:Sempron的用户笑了,Athlon 64用户怒了,AMD亏大了。
回来再看Sempron 2500+,PConline的评测表明,Sempron 2500+的运行频率是在166x10.5=1.75G,比目前的Barton核心的2500+的1.833G的频率稍低。这种PR值上的混乱在先前多个媒体上已经有论述。而在实际测试中,无论是简单实用的SuperPI,还是Sisoftware、PC Mark 04、3DMark 03等项目,Sempron 2500+都大幅落后,究其原因,是在于Sempron 2500+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超频的潜力。这又引发了两个问题:
第一,减少的256KB二级缓存,颇低的实际频率,已经表明了Sempron 2500+跟Barton核心的Athlon XP相比是先天不足,AMD也乐意制造这种先天不足来区隔高低价位。但是还要用2500+这种PR值来标称,是否意味着AMD的PR值出现了质的改变?
第二,Sempron 2500+每千颗的价格高达69美元,并不便宜,折算人民币已经500多,跟Athlon XP 2500+的价格相差不会太远,在Athlon XP 2500+已经停产,即将退出市场之际,拿Sempron 2500+顶替,会不会丧失竞争力?如果要维持低端竞争力的话,是不是把Sempron 2200+(只需要39美元)作为低端主打?
种种的问题只能归结到一个点上——AMD继Barton 2500+之后,改变了原来“单点取胜”的局面,出现了“高低双点”出击的新局面,性能优良的Sempron 3100+和价格便宜的Sempron 2200+高低搭配,一起夹击英特尔的赛扬D。不过,这些耀眼的新星后面又冒出了一大堆问题,而消费者不是来帮AMD解决问题的,他们是来购物的,当他们分不出这样那样的区别和问题,他们要么索性买赛扬D,要么只盯着Sempron 3100+和Sempron 2200+。AMD的市场策略,依然让人看得满头冒烟。
8月4日PConline刊登的超频评测,已经揭开了Sempron一直捂得紧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AMD今年依然在继续他们在技术上的伟大和市场上的失败。无疑,AMD一早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但是有很多原因让他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最终解决的办法。他们也在OEM市场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联手联想制造“全民电脑普及”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创新的活动,但是他们在走向OEM之路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安抚好原有的DIY爱好者。
或许,历史最让人痛苦的地方,就是想逃脱这个轮回,但是却找不到逃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