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正在下大力气拆除违章建筑,从媒体的报道和现实效果来看,进展异乎寻常的顺利。众所周知,拆除违章建筑是很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牵扯了太多的既得利益,但合肥何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相关部门,得到的答案是:以往针对违章建筑物的管理权是在市一级的有关部门,而具体执行层往往在下面的区、县,甚至是街道、居委会,因此很多政策、规定很难落实。正如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所言“多一个环节,就多一个婆婆,也就会降低一分效率”。而此次行动最大的特点是将这个管理权下放,而且是一放到底,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的头上,当权力成为可考量的义务时,问题的解决也就顺理成章了。
说到底,这其实是一个政府做事方式创新的典型案例。所谓创新,技术变革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所给的定义是“建立新概念——形成生产力——成功进入市场的过程”,简单而言创新就是将新的创意因素引入到市场的环境之中,创造新产品,实现市场价值。在这里,我们借用创新的概念,指将更多的新手段、新模式和新要素引入到政府的运作体系之中,换个思路想问题。
政府就像是一部持续稳定运行的大机器系统,如果没有创新,就很难有大的进步,而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由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要顺利完成此次变革,创新就成为必要条件。
政府要创新,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指要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广度,让我们在考虑问题时更加全面和科学。深圳,从当年的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国际大都市;陕西杨凌,本是一个县级政府,但却拥有省级的经济管理权限;浙江大力发展私营经济,调动每个浙江人的创业精神;江苏则是利用大项目、大工业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无论何种模式,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解放思想都是前提,都是结合实际摸索出来的特色之路。从概率上说来,文化底蕴越深厚的地方解放思想越有难度,因为既有的传统、条条框框太多,脑袋中的禁锢太多,但这一步,我们必须走出!
其次,政府创新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有冒险精神。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冒险就不可能有成功。当年安徽小岗村如果没有那纸生死契约,估计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样,贵州近几年的发展就值得推广,西洋肥业、贵州益康、贵州益佰、贵州百灵、以及贵阳的微硬盘产业等,令我们不得不对贵州投以崇敬的目光。贵州在几年前,就决定将资源向这几个产业倾斜,甚至是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这种“搏”的精神给他们带来了成功。当然,冒险并不是要做毫无把握的事情,冒险也是要有策略的,毫无疑问,贵州的成功肯定也得益于他们事先对自身以及外部环境的缜密分析,以及一批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担子的领导。
政府创新的另外一方面问题就是要有信心,不仅是对自己有信心,也要对自己身边的同志有信心。很多人在碰到创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如果失败了怎么办?”,笔者认为,这种第一反应应该变成“肯定不会失败”。考虑问题,首先要肯定新的创意,然后再来仔细的分析,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将创新扼杀。
缺乏信心源于闭塞。大力开展干部的交流活动是提高信心、开拓视野的好方法,看到的多了,自然也就敢想敢做了。对身边的人有信心了,自然也就敢于和人配合、敢于放权了,合肥违章建筑的问题之所以得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靠的就是这点。
当然,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建设,建立允许失败的环境和制度。当失败不再可怕时,创新环境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诚然,政府的创新首先要倚靠的是政府体制内人员意识的转变,但来自社会各届的智慧也必不可少,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将会对政府创新起到意想不到甚至是相当关键的促进作用。
“违章建筑”的问题解决了,沿着这个创新的思路,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大难问题会得到顺利解决。其实,问题的存在,本来就说明制度层面还有一些不顺之处,我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就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政府创新就有必要。
群众的需求是常变的,社会也不是铁板一块,政府所面对的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政府的创新也就注定了将会是一项没有固定模式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