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


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

 

马克思主义自“五四”运动前后传入我国以来,经过与祖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已经在我国生根发芽,近九十年来,不但成为指导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我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巨大挫折,马克思主义遭受到重大挑战,借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一度泛滥,我国更有全盘西化思潮,企图全面否定马克思主义几十年来的卓著功勋。但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领导下,我国打退了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并与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党的“十六大”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在这些成果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些成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党的领袖为主导,集合全党全国智慧而成,偏重于指导实践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建设,而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涉足较少。作为执政党注重施政方略的研究是必然的,实践搞不好,理论研究只能是白费力气。在目前的改革开放取得初步胜利,物质建设上了一个层次,国家拥有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各种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现实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受到了极大挑战;市场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成功,也需要马克思主义从基本理论上予以解读;随着保护私人财产的入宪,对私有制需要有新的认识,对消灭私有制需要进行新的逻辑推导。等等,都需要马克思主义从基本理论上予以发展。

 

在文化层面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观念还在人民大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礼”、“义”、“仁”、“道”、“法”等等。在基层农村,传统的宗嗣观念也以新的形式抬头,各种封建迷信猖獗,外国宗教也掺杂其间。这些都不是靠强制力能扭转的,文革期间破四旧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文革后很快便死灰复燃,充分显示了其生命力,也揭示了在文化层面新的理念还没有占到优势,旧的理念还在以各种形式统治着民间。这些都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现时代我国的理论文化核心,负有从整体上改造这些理念的重任,使这些理念成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充分融合时代性和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金融家、企业家、艺术家、政治家层出不穷之际,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新一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国家学府中有着充分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源,但发展马克思主义更是一项由民间自发开展的群众性活动,没有群众的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只靠闭门造车是搞不出符合时代要求理论的。当然对基本理论的发展需要高度抽象,需要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但不要忘了中国推广马克思主义已经近九十年,在建国后一度全民普及,在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人可谓比比皆是,这是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另外发展基本理论需要摆脱旧的束缚,需要解放思想,“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要如此,要坚持“三个一切”,坚持依靠群众。

 

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府及专业研究机构与人民群众必须互动,国家学府的研究最终是为了人民,要人民接受,要人民使用。与其强行灌输给群众,不如让群众充分参与发展,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当然人民群众的研究成果也需要统一,需要国家学府系统化并向全国推广普及,以应用于指导实践,这样也使理论研究的价值得以实现。但现在看这种互动形式还很欠缺,还需要大力开发这样的形式。目前看,网络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平台,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网民已经上亿,网上交流也比较自由,很多教授、科学家也经常上网与群众交流,这使得学者成为了群众的一部分,这些都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但网络讨论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讨论比较分散,不系统,讨论深度不够,有的流于谩骂。这些弊端都需要想办法克服。为克服这些弊端,笔者认为可以由志同道合的网站组成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同盟,由有一定水平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研究核心,自由组合,信息共享,针对不同课题加以研究,并邀请或委派国家学府部分人员合作指导,对研究成果加以保护,由此形成群众广泛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阵容。

 

胡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总之,我国各界基本已经逐步达成了共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并呼唤着群众的广泛参与,国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引导群众自发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形式,不断推动学院与群众研究之间的互动,不断取得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