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央视一套播出以后,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反响。一部电视节目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推崇,里面肯定有一些独到的东西了。《乔家大院》这部戏,除了向观众们展示浓厚的民俗乡风以外,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无疑是主人公乔致庸那一生曲折坎坷的经商历程了。乔致庸作为一个商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本身具备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以下就是本作者从这部作品中所得到的一些心得:
一,诚信,这是乔致庸的立商之本。在他整个的从商生涯中,他都深切地做到了这一点。胡麻油搀假事件使顾客对“复字号”失去了信任,他硬是用他讲究诚信的商业作风使顾客回了头。他还给他的伙计立起了“信义利”的店规,告诫他们做生意一定要做到“诚信”,重树了商场的诚信之风。当然,我们看一个人得从整体上去分析他,乔致庸他不光是在商业上以诚待人,在很多方面他都是这样做的,这里说两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第一,在雁门关第一次见到高瑞时,他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子,唆使他找机会逃出来跟他去做生意。可当高瑞那么做了以后,他却觉得不太好,又回去征询那个把高瑞拣回来的客店老板的同意。第二,在他从武夷山贩茶回来带着一百条茶船过长江时,他不顾大伙的劝告,非要去找刘黑七回来(我们好多同事看到这里,都很气愤:说他太傻了,他一个商队领头的怎么能这样冲动呢?竟敢扔下整个商队去找一个朝廷要抓的判军呢?他太没有一个商人所要的冷静了)。其实我倒是觉得:这恰恰就是他已把“诚信”和他的生命融合为一体的写照。刘黑七本是他带出来做生意的,而竟然跑去做太平军了,这让他很是懊悔!他要对每一个人负责,怎样带出来的就应该怎样带回去。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应该是统一的,不能拆开来看的,若是那样的话,乔致庸也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诚信之人了。在我们这个“诚信”还非常缺失的年代里,弘扬乔致庸那样的诚信品质值得提倡!
二,敢于创新,有魄力。乔致庸接管家事时,正是太平军与朝廷对抗的年代,连年战乱,民生凋敝,商路不通,商人都没生意可做。他敢于在那样的非常时刻,南下武夷山贩茶,到浙江湖州贩丝,这都是需要魄力的。至于提拔跑堂的马荀做“复字号”的大掌柜,让伙计高瑞到浙江总管贩丝贩绸之事,都体现了他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领导才能,而也正是他敢于起用这些有能力的新人,他的生意才如此迅猛的发展壮大。改革制度,让伙计顶身股,这在当时可是犯大忌的事,他也敢做。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制度的改进可以让他得到更多的人才,提高伙计的积极性。这应该是创新的举动了。
三,执着。乔致庸兴办票号,志在“汇通天下”,但是这其中却遭遇了很大的坎坷。首先是引起朝廷的注意,软禁山西十年。太平军平定以后,慈禧太后还不肯放过他,不得已又装病在床十年。在漫长的二十年里,他始终都没有放弃过“汇通天下”的志愿。我想:要是他早早地放弃这个愿望,就不会有后来活跃在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的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了。而两大票号的兴办历程,就是后话了。我就是想说:一个商业领袖无疑需要些执着精神的,德鲁克不也认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嘛!
四,理性。乔致庸娶陆玉涵实在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好几次他都想带着他的雪瑛表妹私奔,逃离那个另人窒息又无奈的环境,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但是他没有那么做,因为他不能只为他活着,他的选择关系到了很多人的命运!于是他妥协了,知道惜福了,但他的妥协不是弱夫的表现,而是理性的选择。他要率领大家冲破这道生活的坎,即使是辜负他至爱的雪瑛表妹。商人在做选择时,应该考虑周全,理性选择,做到利益最大化。
此上言论纯粹是本人的一些感悟,而煤体总是起着传经布道的作用,电视台如此,价值中国网也不例外。路过的各位博客要是也有这样的感想就写下来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