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运动的足球,以其高竞争性、高对抗性,为人们所偏爱,而现在的中国足球,已成了让人们爱恨交加的东西,已成为歇后语:想生气,请看中国足球。
记得中国足球曾有过辉煌,上个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中国足球在亚洲还是强队,除韩国略强外,还没听说怕过谁,和日本胜多负少,屡胜西亚诸国,特别是八二年世界杯,要不是沙特故意放水,成全了新西兰,那一年就实现了冲出亚洲的目标。虽然没有冲出亚洲,可也把全国人民的劲鼓的足足的,提起中国足球,人们还有一点自豪感。各省、各大城市每年都要打联赛,省级联赛、市级联赛、区级联赛,都打得热火朝天,足球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都为能到现场看一场比赛而“牛”上一阵儿,让没机会到现场看比赛的羡慕不已,只能听别人眉飞色舞地“白话”。现在想来,那时的球队和球员多干净,多单纯,球队一心培养球员,球员一心打好比赛,比赛下来只讲名次,只发奖杯,没有奖金,成绩好的球队和球迷照样欢欣鼓舞,想起来真是另人留恋。自从足球向俱乐部改革以来,金钱开始介入体育比赛,足球变味儿了,球员个个都已经腰缠万贯了,足球成绩却每况愈下了。这使我想起了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小鸟的翅膀挂上了黄金,就飞不起来了。也正如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用毕生精力所批判的:金钱的罪恶。
现在大家看到的中国足球,是个已经被金钱浸透了商业领域,到处可以看到金钱的作用。看吧,足协和电视台为钱较劲;商家投资足球不为钱为什么?为振兴中国足球,那是嘴上说的,心里想的还是钱;球员更是没钱不踢,钱少假踢,就连代表中国队比赛都敢假踢。原因是国家队打比赛没有俱乐部钱多,踢伤了不划算。从中甲到中超,球市从高峰跌入低谷;球迷从关心到伤心到寒心;球输多了,连老百姓都麻木了,反映从激烈到平淡到无所谓,中国足球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了。
病重还需猛药治,毕竟老百姓心里割舍不下足球,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是说人们对一件事彻底绝望了。在内忧外患的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却说哀莫大于心不死。意思更引申了一步,在那个奸臣当道,报国无门的现实中,他最大的悲哀是不死心,一点报国志,化做血泪愁,何其哀哉!对中国足球从此沉沦,老百姓不死心呐,谁来拯救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