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亮剑”在即


 杭州最大规模人居展倒计时
开发商“亮剑”在即

3月31日至4月3日,杭州市第六届人居展将在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和世贸中心举行,此次展会共设近1700个展位,规模大大超过往届。据了解,杭州市政府将在此期间公布滨江、下沙、钱江新城三个区域的购房入户细则,并且在研究推出免缴购房交易手续费、降低按揭购房门槛等措施以促动楼市交易。
此前一周,杭州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在媒体广告上展开血拼,以尽可能多地蓄水造势,希望能在展会上有个好收成,而且有近20个新盘借势开盘。各楼盘诸如首付一成、以旧换新等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更多的楼盘加赶工期打造样板区(房),希望能在展会上实现体验式营销;有的楼盘动辄拿下几十个标准展位大装特装,浙江金基房产甚至不惜百万重金布置展位;钱江新城等区域也由政府出面组团参展———杭州楼市一时间纷纷扰扰,市场竞争陷入白热化状态。
供应压力主导楼市竞争
在经过了2005年宏观调控的洗礼后,今年杭州楼市又迎来一个供应大年。据统计,今年杭州市新增商品住宅供应量将超过550万平方米;另据杭州透明售房网数据显示,2005年约240万平方米的住宅存量,也将直接成为今年楼市的供应量。这些楼盘相对集中在滨江、钱江新城、闲林板块及萧山、下沙等地,老城区由于土地供应有限,供应量将日益下降,仅有文教区一些楼盘较为抢眼。
各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杭州市场上目前以改善居住条件、结婚用房为主的自住性购房比例较高,为81.3%,投资性购房占18.7%。据杭州市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1至2月份杭州六城区房地产投资总额为15.52亿元;全市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94.8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预售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新房交易均价在每平方米6876.9元,二手房交易均价在每平方米6298.3元。新房销售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下降了12.3%,二手房销售价格下降7%。这意味着杭州房地产市场供应量持续增长,但成交量却持续回落,成交价格明显受到抑制。
浙江华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认为:“自住消费的促进了板块间的竞争,在过去市场好的时候人们已经淡漠了区域甚至是产品本身的意义。”过去几年,由于市场供应不足,杭州楼市是无“竞争”概念可言的,各个板块都受到青睐。但供求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使得板块竞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业内人士认为,宏观调控政策使杭州楼市心理预期下降,但供应量压力却直接导致了各楼盘的激烈竞争。杭州市市长孙忠焕在刚刚结束的杭州房地产发展会议上也承认杭州楼市“供过于求”。杭州楼市的集中放量几乎延缓了所有开发企业的回款速度,直接导致其财务成本增加、资金链绷紧。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表示杭州已有开发商借高利贷度日,希望能扛过这一关,如果此次房展会上没有大的作为,后果难以料想。
郊区板块主导杭城楼市
种种迹象显示,今年将是杭州楼市竞争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年。杭州楼市的激烈竞争已经不止反映在楼盘之间,更清晰地体现在板块之间的竞争上。
滨江区域是供应大户,已经连续几年成为杭州楼市的主力供应板块,然而由于供量太大、房源套型面积总体过大、总价偏高,该区域面临着巨大挑战。而与之一江之隔的杭州未来CBD钱江新城,作为后起之秀,其楼盘定位都比较高端,涌现出一批豪宅项目,成功地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闲林、老余杭板块2005年上半年旺盛的销售势头令其它板块望尘莫及。但下半年却裹足不前,使得该区域楼盘价格出现松动,配套不完善是该区域的致命硬伤,使得该区域开发商普遍面临入住压力。
低价似乎是去年下半年表现优异的下沙板块最大的杀手锏。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低价策略已使得这一利器呈现疲态,而且刚性成本使得开发商的利润无法再摊薄,一些开发商便一再推后开盘计划以观后变。此外,还有文教区、九堡、三墩、临平、萧山、城西、城东、良渚、转塘、银湖、新城北等板块一并加入竞争,新旧板块各有所长,是认可新区域的未来发展,还是留恋老城区的既定繁华?
据一份对杭州购房者的调查显示,从对居住区域的选择上看,城中区域比例仍然是最高为14.8%;郊区中,滨江区域高过了主城区的城西、城东等区域,紧随城中列居第二为12.9%,下沙区域也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为8.1%,高于城北区域;该调查还表明购房者对区域的选择上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分散的特点,说明购房者对郊区房产的接受程度有了明显上升。
据了解,杭州市政本年度将着重解决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不同步、一主三副的规划布局不足、大杭州的区域概念不到位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郊区居住和卫星城将成为杭州楼市的主导力量。
产品质量主导行业洗牌
据统计,杭州市目前共有开发企业700余家,但是一级资质企业仅有18家,二级资质企业91家,三级资质企业318家。从这个数据上可以看出,杭州房地产开发企业尚不普遍具备良好的管理运营能力。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势必会有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问题,由于管理问题或者是企业本身的一些原因而失去竞争能力,逐渐淡出市场。” 广宇集团营销总监章佳毅认为。
“最大的策划是产品的策划,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做好产品,才能做百年企业。”章佳毅认为,房地产企业生存下去的关键在于能否认真地做好产品的内在,无论是用材还是结构,都必须站在购房者的角度考虑。
张俊则认为,品质固然很重要,但在目前市场相对低迷的情况下,对市场进一步细分,研究潜在的消费需求并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房产品,应该是一种主流趋势。该集团一直研究如何将房地产与其它产业结合起来进行复合地产的开发,而与动漫产业、创艺行业的有机结合也的确为华荣集团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杭州外向型经济的市场氛围、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以及磁悬浮列车的批准等多项优势都在加速杭州甚至是整个浙江的国际化进程。”杭州建工集团营销总监蔡阳认为,开发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必须收敛脚步,回归到企业与产品的本身。造成近两年供应过度除了土地因素外,在楼市热闹的时候某些开发商急于扩张也是主要因素之一,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战略的失误。
很明显,杭州楼市的“拾金时代”已经过去,谁能在这样一股竞争潮流之中立足,是个值得观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