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分析经济学家的贡献与作用:
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理论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对经济理论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经济学及其他科学已有的知识存量(它决定着供给)。经济学中通常把市场定义为供求双方交换活动的总和。市场概念的核心是供求双方的交换活动。任何一种经济思想都要依存于供求双方的交换,才成为得以记载下来的学术思想。国内有位经济学家(浙江大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研究物质市场的同时,对思想市场也做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全文摘抄:
1、思想市场最大的特点在于需求者向供给者支付的报酬往往是非货币性的。生产思想产品渴望得到什么报酬呢? 发表学术专著,可能获得丰厚的稿酬,这是货币性的收益,在非货币收益中,经济学家所追求的主要是个人(有时也可能是个人所隶属的某一社会群体,该群体可以是小组、学会、阶级、乃至民族和国家)的声誉、声望和荣誉,包括在世界范围中的声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中的声誉,以及专业学术团体中的声誉。美国科学史专家R•K•默顿指出:“个人经济收益的前景极少激起科学家的活动动机。”科学家们“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在一种社会声望和知名度不断增长的领域内获取成就的状态能得到改善” 没有哪一位经济学家愿意匿名发表他预期将带来声誉报酬的论著,当这种事情确实出现时,并非因为作者不看重声誉,而是因为真名发表可能会给他带来各种负面效果,比如阿名就是此类人。
2、经济学家的经济学思想产品的需求者可以大体分为三类:公众、政府和专业学术团体。
公众之所以成为经济学思想产品的需求者,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往往对一些经济现象感到难以理解,需要能解释这些现象的通俗化的经济理论(而通俗化的标准则随着公众文化素质的 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因为他们不论以什么身份出现在经济活 动中——消费者、要素所有者、厂商的管理者,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和决策者,都需要能 指导其行动的政策建议。可以说,公众既需要经济学的中间产品——理论,也需要经济学的 最终产品——政策建议。而且更需要的可能是后者。
政府可以说一直是经济学思想产品的大主顾。政府的决策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制订经济政策或与经济有关的其他政策。在欧洲,从中世纪末开始一直到今天,无论是国王,还是各种类型的政府,都为各种经济问题所困扰。国王们一直在考虑如何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并由此而引申出另一个问题:如何增加整个国家的财富、尤其是货币财富。重商主义便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最初的政策建议。尔后的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在经济上发展起来,才能使经济避免波动。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政策建议的需求,使政府成为思想市场上一个举足轻重的需求者。遍读经济学文献,便可发现,大多数文献直接提出的政策建议或隐含在理论分析中的政策建议,都是以政府作为直接的或潜在的需求者的,都是为了满足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需要。
公众和政府主要对最终产品(政策建议)感兴趣,可以把他们看成是思想产品的最终需求者。专业学术团体则相当于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企业部门,一方面生产供最终需求者使用的最终产品——政策建议,以及通俗化的中间产品——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又在内部相互之间产生对中间产品——经济理论——的供求关系。专业学术团体需要的主要是专业性强的经济理论,而这种需求只能靠自己内部来满足。
专业学术团体以经济理论为重点的需求,最终将受制于公众和政府以政策建议为重点的需求。但专业学术团体的需求与公众和政府的需求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专业学术团体的需求在最终受制于公众和政府的需求的范围内,有着相当大的变动幅度。借用数学概念,可以把专业学术团体的需求看作是公众和政府需求的函数。但它并非单值函数,而是多值函数。就像在物质生产领域中那样,对特定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往往派生出对各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互相替代的中间产品的需求。
图1表示专业学术团体的需求与公众和政府的需求的差异与联系。图中方框代表专业学术团体,框中的箭头表示由经济理论生产政策建议。虚线箭头1和2分别表示公众和政府对政策建议的需求,虚线箭头3表示专业学术团体对经济理论的需求。

3、公众和政府的需求落点的决定因素:采纳收益和采纳成本
社会经济政治状态、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决定着公众和政府的需求指向或课题集合JP, 同时,它们也是决定公众和政府的需求落点的首要因素。公众和政府在面临既定的需求指向 或课题集合时,不会选择那种与之无关的理论和政策,即不会选择那种不能解释待释现象、 不能解决待解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例如,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阴影中,公众和政府是不会对不解释大萧条的理论、不克服大萧条的政策感兴趣的。现在名声很大的交易费用理论在当时已经出现,但由于它与大萧条无关,所以自然不会引起公众和政府的注意和重视。公众和政府不注意那种与既定的需求指向脱节的理论,这是许多事后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理论在刚出现时受到冷遇的原因之一。凯恩斯经济学的迅速传播和巨大的成功,原因之一便是它正好迎合当时公众和政府的需求指向。
既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状态、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是决定公众和政府的需求落点的首要因素,但并不能最终地决定需求落点。因为与既定的需求指向有关的理论可能有好几种,它们互相竞争,力图表明自己能更好地解释待释现象、解决待解问题。公众和政府的需求落点究竟落在它们中间的哪一种上,还要取决于另一对重要因素:预期的采纳收益和预期的采纳成本。
采纳收益分为采纳理论的收益和采纳政策的收益。采纳理论的收益是指公众或政府接受一种理论之后对待释现象有所理解或理解加深,从而给接受者带来求知欲的一种满足。人的求知欲也像食欲、性欲一样,是一种有待满足的欲望,而且一旦满足之后也会产生相应的快感。除了求知欲的满足之外,采纳理论的收益还包括接受者在对经济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正确行动所带来的物质上和声誉方面的收益。
采纳政策的收益是指公众或政府接受一种政策建议之后,解决了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接受者解除了烦恼,产生相应的快感,并且,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后给接受者带来的物质和声誉方面的收益。
采纳成本是指公众和政府接受一种理论和政策所要付出的代价,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采纳理论的直接成本在于接受一种理论必须有一个学习和理解的过程,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直接成本的存在意味着在其他方面相同时,比较简单的从而容易学习和掌握的理论比复杂的理论更受人欢迎,更容易成为需求落点。间接成本在于接受一种理论很可能意味着要部分或全部改变或放弃自己以前掌握的理论,甚至可能要改变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这意味着原先积累的知识资本的折旧乃至报废。间接成本的存在是导致老年人往往(但不绝对)比年轻人更难接受新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间接成本的存在也表现了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对需求落点的约束作用。价值观念和知识背景一方面决定着需求指向,另一方面决定着需求落点。
采纳政策的直接成本是接受者在理解它、论证它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实行这种政策时的难易程度。间接成本则是指这种政策一旦实行后在短期和长期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决定公众和政府是否采纳某种理论和政策的采纳收益和采纳成本,不是实际的、事后的, 而是预期的、事先的。因为实际的收益和成本只有在采纳之后才能知晓,所以不能事先依据 实际的采纳收益和采纳成本来决定取舍,而只能依据预期的采纳收益和采纳成本来决定取舍。
预期的采纳收益和采纳成本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公众和政府往往根据一种理论和政策的供给者和推荐者的身份、地位、资历及以往的成就来判断采纳收益和采纳成本。一般情况下,供给者和推荐者的身份地位越显赫,资历越深厚,以往的成就越大,则公众和政府对其供给或推荐的理论和政策的预期采纳收益也越高,预期采纳成本也越低。因为他的理论或政策取得较高实际采纳收益和较低实际采纳成本的概率比较高。这导致公众和政府重视名人权威,轻视小人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并非一种简单的趋炎附势,而是人们基于计算的理性行为。
这种倾向在需求指向变动的条件下比在需求指向不变的条件下更易被打破。因为公众和政府的需求指向既定时,名人权威往往便是以自己的思想产品较好地适应了既定需求指向的那些人,他们可以在已经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产品,使自己的理论越来越有效地满足既定的需求指向。就像在物质产品市场上,若消费者偏好不变,则曾经满足了这种偏好的厂商便会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性能质量而越来越兴旺。而在需求指向变化时, 曾经以自己的理论和政策较好地满足原来的需求指向的名人权威,他们的知识资本很可能不 适应于生产满足新需求指向的思想产品。于是,在原来的需求指向下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便 可能脱颖而出,假如他的知识资本恰巧适应于生产能满足新的需求指向的思想产品。就像在 物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是造成老厂商相对衰退,新厂商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公众和政府的需求指向发生大变动的时代,往往是权威名人大换班的时代。
根据上述内容的整理摘录,结合我初步分析对比的态势,如下图:

由此可见,经济学家和妓女的贡献与作用是一样的,不存在经济学家是狗和戏子的争辩.就犹如某副主任说的,主流经济学家和妓女面临巨大压力,呼吁坚守主流, 防止非主流经济学家和妓女对其冲击.
备注:本文粗制滥造,切勿对号入座,权当茶余饭后消遣之乐。还要送给经济学家们一首歌听听,很棒的,能使你们坚挺起来。歌词附后,细细玩味。
你在一个不知名的旅店里醒来
顶着要人命的刺眼的阳光
旅店的人都在谈论着你
你抛弃想象往十七号省路开去
在东石与六脚之间鸟不拉屎的地方
让人忍不住破坏不喝酒的习惯
在夕阳下八十英里的时速你不准哭泣
哭泣也要有理由啊!而你的理由那里
觉得自己像个八流的国民
脸上带着一流的忧郁
你向个不知名的小镇里走去
门缝里有一双双质疑的眼睛
你在小镇街心杀死了自己
十七号省道有所有的回忆
在南投云林之间高高低低的地方
你可会爱上那种感觉胜过自己
你挡簧侠葱睦锏目嗝圃谀抢?/FONT>
野鸽子在黄昏杀死自己
愤怒也要有理由啊
说你自己厌恶嫖妓好像*…
道德不等于灵欲不谈论骨气…
你在个不知名的旅店里睡去
电视里闪烁着马赛克的光彩
想不出要拨电话给谁来安慰自己
爱你的人~在那里
在心灵肉体交界之处占据着魔鬼
he take your soul
left your body.
这样的日子不只今天而已
你父遇见你母那天就已决定
悲伤也要有理由啊
悲悯是你自己订作的外衣
瞧你用悲悯包裹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