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权:中小企业急需改变的4大产品观
近些年,通过与许多企业老板的接触,我们发现不少企业的产品观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对中小企业尤甚。
总结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有产品再有市场。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基本就是:市场研究在后,产品研制在前。
几个搞产品研发的,不去市场转,还把做市场的凉到一边,藏在房间里神经兮兮的弄出几个产品后,就以为是宝贝,才开始思考消费需求、竞争态势等市场因素。
比如,有家做保健食品的企业搞出个对“三高”有益的速溶茶,于是就兴冲冲地跑去批了个“调节血脂,辅助降血压”的功能。你说它是速溶茶吧,口感比咖啡、比一些中药还苦;你说它对“三高”有益吧,对一个国食健字号的速溶茶产品,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相应的药品来得有信服力。
在市场上头碰血流遭遇惨痛的时候,最后才发现自己的宝贝相对对手根本就没有竞争力,之于消费者从一开始就缺乏为他们解决需求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许多企业的真实写照。
更合理的产品观:自己研制也好,购买别人的专利技术也罢,都应该基于需求及竞争导向,要做到这点,我们就要把自己战斗在市场一线的市场营销人员甚至是经销商纳入到自己的产品研制体系中来,我们就要促使自己的产品研制人员成为市场导向型的工程师。
2、以为产品好市场就好。
每一年,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新产品上市,但每一年的新品成功率都不到1%。
我们能全部将这个问题归咎于产品上的缺陷吗?不能!因为,其中的不少产品,都是所谓的好产品,都好得让人信心百倍,都曾经让许多企业心想:就凭自己产品上的特点与优势,就能无往不利,享受数钱数到手都抬不动的快感。
对了,问题就在这里——我们太挚着、太迷信于自己产品上的优势,对市场难题重视不够,对营销动作及投入准备不足,一旦市场受阻,只会将责任一股脑的推给自己的营销人员。
更合理的产品观:不要讥讽某某产品就是早就“过时”了的褪黑素,某某产品的主要成分就是大黄素,而应该想到市场做得好的不一定就是更好的产品。
要想好产品也有好市场,就必须将产品纳入到完整的营销链中来看到,提前与多思考价格体系上的、渠道运做上的、促销推广上的、服务及公共关系上的难点,并确保一定的投入。
3、产品上大投入,市场上没钱再投入。
为了追求所谓的好产品,原料要用更优的,设备要用更好的,厂区要做成市政公园式的,厂房要建成更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也要做精益求精的……可到了快打市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在包装上做点小小的改进都拿不出钱来。
几乎将所有的MONEY都花在了前端,还能有多少上阵打仗、开枪打鸟的“子弹”?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存在不少“厂子一建好,企业就垮了”的企业。
更合理的产品观:产品上的投入仅是整个市场营销投入的一个相对靠前的组成部分,要想整个链条都良好的运做起来,就要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润滑油”。
弹药不足,产品不错,搞贴牌生产、委托加工,让自己专注于产品研发、品牌运营及市场运做,或许就是更加不错的选择。
4、针对相对高端的消费人群卖价值感相对低端的产品。
其中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产品功效好一点,包装就能差一点。
前段时间,有个做醒酒产品的企业老总,给我们带来了他“比海王金樽还好”的“宝贝”。
这是个什么样的产品呢?预期中的零售价格要卖到60块钱以上,可是从包装上看,不但采用了与醒酒类产品让人冷静、清醒相左的红色作为主色调,就是整个感官,低劣得就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的产品。
可就是这样的包装,一印就是近10万套。
更合理的产品观:要针对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推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卖相的产品。想做到这点,就一定要结合产品为消费者解决的问题、目标人群的消费价值观、经销商对产品包装的兴趣度等等因素,重视自己的包装。
查看李政权《成就优势渠道:如何提升渠道合理性、控制力、效率及竞争力》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