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绕哈尔滨 亲情故乡行(二)


这次讲学以及与琴童见面活动安排得比较紧张,多亏了我久经考验的好身体,但是所到之处观众、学生给予的热情,又让我感到即便辛苦也值得。
讲学之余,忙里偷闲地参观古迹、展览,满足我对史迹的爱好,是我每次行程不能放过的必修内容,这次也不例外。借讲学与签售中间的休息日,先跑了一趟阿城金上京遗址,那里是女真族的发祥地,原来的老城只剩下破旧得如同土堆般的墙垛子,昔日辽金的风采只能通过博物馆里收藏的各种文物略知一二,看着这些彪悍的民族所留下的原始器具,不禁感慨,从完颜阿古达首次在中华历史中留下女真族的名字后,自辽、金至清,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这般原始,以这么少人、在这么小地域发迹的民族,竟然在中华千年史中三番坐庄,除了它的强悍之外,我想善于向其他优秀的民族、文明学习,当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下午赶回哈尔滨城里,参观了“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展览”,又将我从一千多年前,拉回到二十世纪初的哈尔滨。哈尔滨犹太人的历史早就有所耳闻,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上海接纳遭受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的事迹似乎更为大多数人知道,直到哈尔滨犹太人的孙辈埃胡德·奥尔默特新近当选为以色列总理,才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段历史。为我做介绍的是发起并创建哈尔滨犹太人博物馆的
李述笑先生,他本来是研究哈尔滨历史的,在研究中他发现了哈尔滨犹太人现象,出于职业的敏感,他感到这里面很有些故事,于是转向了哈尔滨犹太人的研究,并且发现这里面越挖越深,越是研究越觉得有意思。展览中展示了大量老照片以及一些老物件,都是他们费劲波折辗转而来,力图更加全面地展示出哈尔滨犹太人的过去和现在。李先生告诉我:19世纪20年代时,哈尔滨犹太人已经达到2.5万人,其中有医生、律师、音乐家以及商人……我们音乐界就有很多前辈是出自哈尔滨,曾受益于犹太音乐家的音乐启蒙和教诲。与欧洲的惨痛回忆不同,为躲避沙俄迫害移居东北的犹太人更愿意谈论这段历史,也更愿意重新踏上中国的土地,回忆往昔,凭吊他们的先祖,因为,是陌生的中国曾经使他们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当天晚上,正值“哈尔滨乡情沙龙”的活动日,他们的沙龙成员职业各异,有记者、商人、音乐人、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但都是哈尔滨乡情文化的执著爱好者,刘延年及李述笑先生都是其中的主要成员。坐落在道里红砖街的阿尔巴特俄式餐厅是他们每次的活动据点,餐厅不大,但别具特色,迎面就摆放着各色关于哈尔滨文化的书籍,由于口味纯正,经常吸引俄国留学生或俄籍人士的光顾。每两周他们都会在此活动一次,交流信息、互通有无,这一次,我也充当了一次名誉会员。席间各路神仙高谈阔论、各显神通,其乐融融,哈尔滨的乡情犹如一条纽带,缩短了人们的距离,连接了你我,文化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回味,也使人感受温情。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