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交易市场 证券交易所:孰鸡?孰蛋?虽然各国二板市场有时间形成上的差异,但其形成过程基本相同。证券市场是信用发展的结果,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随着资本主义信用的深化和股份制公司的出现,产生了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最初发行证券的企业并未考虑到流通交易问题,只是依靠企业证券像国债那样以较高的分红吸引投资者购买,但是随着证券品种与数量的增加,投资者出于资金变现或更换分红不同的证券的目的等因素而产生交易需求,于是证券市场逐渐形成,为发行和流通这些证券服务。
作者:陈海军
1.场外交易市场——证券市场的最初形态
从场外市场到证券交易所的演变。最早的证券市场没有固定的集中交易场所,是以自发的店头市场的形式出现的。从16世纪末开始,法国里昂和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几条街上出现了买卖股票、债券的聚会场所。18世纪的伦敦,人们喜欢到咖啡馆里买卖股票、债券,当时最负盛名的是新乔纳森咖啡馆。1792年的纽约华尔街,24名经纪人签订了著名的“梧桐树协定”,这些就是最早的“店头市场”。 一般而言,这些“店头市场”不需中间人撮合成交,证券交易的品种、数量及范围都很小,具有分散、无序、透明度低的特点,它们是原始意义上的场外交易市场。
2 从场外市场到证券交易所的演变
随着经济向前发展,证券品种数量不断增加,为解决交易中信息不灵和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的过程中,“店头市场”逐渐发展成证券交易所,官方的交易规则替代民间自发交易规则并统一为证券交易所制度。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由于证券交易所具有透明度高、交易迅速且成交活跃的优势,各国都通过立法鼓励有组织的、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的发展,限制或取消证券场外交易。
在美国,证券交易所建立后,仍然存在一些店头市场,主要从事依据证券交易法公开发行而未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的交易,成为股票在交易所上市前先行调整价位的场所。另外,在19世纪初的华尔街,由于证券交易的兴盛,许多不在交易所上市的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受到投资者青睐,投资者想买此类股票就直接到这些公司的资金部去从柜台上购买股票,这种交易称为柜台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