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刚到家,吕述谡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告诉我在我的电子信箱里发了一份邮件,是他的散文集《月满沭河》书稿,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书稿写点评论。其实,我才疏学浅,对文学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偶尔写点文字,也仅仅是自我娱乐而已,而吕述谡已经在全国媒体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在他面前,哪里还敢班门弄斧?轻易菲薄?所以,我迟迟不敢动笔,生怕狗尾续貂,破坏了《月满沭河》的美好气氛,那样,岂不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认识吕述谡是从他的诗歌开始,当年,我在《沭阳报》、《沭阳纵横》等地方媒体读到他激情澎湃的诗,对他很是羡慕。而当时,曾经对文学痴迷的我偶尔也会写几行分行文字,自己把它称作是诗,并且得到四川省诗评家杨远宏先生的指点,在媒体上偶尔发表了几首,于是沾沾自喜,自以为自己也是一个写诗的人。
那时候的吕述谡正在沭阳县农机修造厂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而我,则在一个单位谋着一份漂泊不定的差事,整日在乡村穿梭,光阴大部分被虚度。我的工作并不繁重,所以,我偶尔也会写点只言片语,然后投寄出去,有时候竟然可以换取三元、五元的稿酬,每当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或者来了一笔汇款单,心里就感到高兴无比。而那时候,五元的稿酬就相当于我一天的工资,这种价值的转换,无疑在激励着自己,也给了自己写作的勇气。所以我就比较关注报纸,每到一个村里,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报纸,阅读副刊。这样,吕述谡的名字就频频跃入眼帘,知道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还有一个缪斯的痴迷者。
在我的印象中,吕述素是一位颇有才情的诗人。但是沭阳县城虽小,我们却无缘相识,所以,对于吕述谡,我只能从他的诗歌中想象。后来,吕述谡到了沭阳县公安局南京路派出所从事宣传工作,不久,我也到了沭阳县工商局从事宣传工作,我们俩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地方的媒体上,于是双方对对方的印象都有了加深,尽管这是素未谋面的印象,但这不影响我们的友谊,可谓是神交已久。后来,吕述谡通过沭阳县作协秘书长章彦文,邀请我去吃饭,我们从此就算真正认识了。
我从吕述谡的散文中读到了他的才情。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发表在宿迁市文联《楚苑》杂志上的散文《菜园小记》,这篇文章也收录在这本文集里。这块菜园的名字挺富诗意,叫绿苑,是一块巴掌大的地方。“面积不大,加起来不足
吕述谡的《月满沭河》是一部描写和探踪家乡风情的散文集,在这本集子里,很大一部分是与历史和传说有关的家乡风物,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进行了探踪寻源,这就需要作者进行大量的走访和考证。沭阳是一座古城,西汉武帝始设厚邱县,隶属东海郡。梁武帝天监五年(公元506年)置潼阳郡。东魏孝敬帝武定七年(公元549 年)改潼阳郡为沭阳郡。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改为沭阳县,县名一直沿用至今。沭阳建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总会隐藏和发生点什么,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的岁月已经成为美好的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模糊的记忆和无穷的回味。由于沭阳毗邻沿海,地势低洼,历史上曾经水患成灾,而每次水患对于这块古老的土地来说都是毁灭性的,因此,沭阳虽然历史悠久,但遗迹却不多。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许多古迹已经荡然无存,有的无影无踪,有的只留下美丽的传说。如何挖掘这方面的财富?这需要有心人去探究、去发掘、去书写,而吕述谡无疑承担起了这个考古文化的重任。
这几年,吕述谡可谓春风得意,官运亨通。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由一个单位的临时人员到成为正式编制的事业干部。工作岗位也从公安机关调到文化部门,在沭阳县文化局创作室担任创作员,由此看来,吕述谡无疑成为发掘地方文化的主力队员,承担起挖掘地方文化的重任。这在他写的系列散文中就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和心血的。如今,厚厚的一本《月满沭河》,就是最好也是最有力的佐证。
由于写作和工作的原因,我长期趴在电脑面前,说实话,我对电脑产生了恐惧症,看到电脑屏幕就头疼。但是,我仍然在电脑上仔细地阅读了《月满沭河》这部书稿,我被吕述谡考究家乡文化的执著和痴迷而感动。历史是文化的沉淀,而文化又累积起历史,它们之间纵横交错相辅相成,对文化的考究,离不开历史,对历史的探寻又离不开文化。文化和历史是人们在漫漫岁里、在深沉的土地上一笔一笔书写的,因此,挖掘文化也就离不开对遗址的探寻。吕述谡在到文化局工作之前,就开始了他的月满沭河系列创作,他从身边写起,用自己的心去洞察、去感受,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在他的笔下,沭阳的民风民俗和历史风情尽显读者眼底。《铁架岭写意》、《孟墩印象》、《高丘如岭觅故城》、《烟雨千年清凉寺》、《负疚家姑庵》、《蔡庄古槐》、《小巷深处有古寺》、《孤独的花王》、《古银杏遐想》、《赢得青山老姓韩》、《虞姬河畅想》、《墩山苇影》等一系列文章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到文化局工作以后,又写出了《千年古亭凭吊谁》、《万匹怀古》、《见证古城墙》、《湖荡听风听鏖战》、等一系列追寻沭阳古迹的散文。在对历史遗迹进行寻踪的同时,吕述谡不忘对历史人物进行探究,去接近他们、亲近他们,写人物的有《壮志如歌慨而慷》、《虞姬河畅想》、《千秋功罪话沭河》等篇什,阅读这些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虞姬、沈括、袁枚、吴苓生等历史人物当年的英影,他们在沭阳大地上,从事自己的事业,对生活充满向往,对人生充满追求,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千古流芳,即使是千年以后的今天,他们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地印记在人们的脑海里,至今仍然让人回味,韵味悠长……
这本散文集《月满沭河》被作者分为历史的吟唱、沉思的美丽、永远的行脚、新鲜的歌声、不老的传说、温馨的花朵、古典的醇香七个部分,我觉得琐碎了些,可以将它们压缩成三个部分或者四个部分。其实从内容上来看,大体上可以划分成两块,一块是以探踪寻源为主的描写地方历史风物的篇什,另一块就是记述日常琐事的生活散文。在记述日常琐事的散文中,《我与女儿的阳台大战》写的比较风趣幽默,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引人入胜。《母爱的力量》则描写了母子亲情,把一个年轻母亲的舔犊情深表达的淋漓尽致。吕述谡是农村人,但是,由于一直生活在城市,所以,对农村的印象已经模糊,这一点从他的文字中完全可以看出。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土地,也是创作的重要源泉,在这本集子里,涉及到农村生活的有《桑树荫下的童年》、《乡间野花》、《乡间鸟鸣》、《夏天的回忆》等篇目,但对于农村这个题材,吕述谡好像涉及甚少,这对于一个文学创作者来说,其实是一种遗憾。
在这本集子里,不能不提到《月满沭河》这篇散文,这是一篇写景散文,当初,吕述谡让我拜读的时候,我就觉得它有朱自清散文的味道,后来,这篇散文好像在县作协举办的一个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先让我们看看这一段:
慢慢的月亮升起来,修长的柳枝被映衬得秀婉窈窕。我们顺着一条花间小径,慢慢前行。月儿悄悄的从树的背面露出脸来。一会儿,似顽皮的儿童,把那斑驳陆离的、丝丝缕缕的、银线一般的光,倾泻在我们身上,一会儿又吝啬的将这美丽的光,大把大把的收回去,似故意的在逗引我们追逐光的脚步。倘是白天,这里该是燕舞蜂游、彩蝶翩飞,石橙桃李靓丽的倩影,绿叶红花争妍的娇美便可尽收眼底。渔舟帆影,构成了一幅浓墨渲染的写意。妻在我的身边轻轻地唱着: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船头……
初读这篇文章,就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如今,这清淡的月色,静静地倾照着沭河,景色美轮美奂,让人陶醉。“上了河堤,眼前朦朦胧胧,空空旷旷,舒舒展展,一股浓烈的春的气息迎面扑来,直沁心脾,今人心旷神怡!今晚,沭河更加妩媚多姿。她是那样的恬静,是那样的委婉,是那样的温柔。我只觉得陶陶然。河面上一条条游艇自由自在的游动,像一条条欢快的鱼。水波一层层的向河岸漾开,发出轻轻的响声。如一支摇篮曲,把古老的城市带到一个绚丽多彩的梦境。”阅读这样的文字,犹如沐浴皎洁的月色,让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
行文至此,夜色已深。我离开电脑,走出户外,一轮明月悬挂在高空,月色如银,一泻千里。今夜的月光真好,一如吕述谡《月满沭河》中所写的那样:“此时,已是皓月当空。那净洁的月,看去分外的远,分外的圆,也分外的美”。只是,我身居农村,看到的只是朦胧的村庄、朦胧的的树木、朦胧的田野,再就是这朦胧的月,没有悠悠河水,没有楼阁亭榭,但是,虽然所处的环境不同,我们对月色的感受,却十分相似,我也如吕述谡那样“踏着溶溶月色,思绪在这个美丽的夜晚飘飞着,整个人似与这情这景溶为一体,竟如饮了陈年佳酿,醉了一般”。我想,只要这月色能勾起吕述谡的创作灵感,激起他的写作激情,那么,月光啊,你就悠悠地流吧,这也算是我对朋友的一份真诚的祝贺和寄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