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看真实利率
(提要:如果严格按照泰勒规则进行推理,那么美联储所追求的“中性利率”应该是在CPI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也就是在现有的CPI(4.2%)的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就应该是6.25%。至于中国,如果按照这个泰勒规则,那么中国人民银行所追求的“中性利率”应该是在CPI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也就是在现有的大大人为压缩的CPI(1.4%)的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目标利率就应该是3.4%。)
一、FED的“中性利率”已经自动调升到5.5%以上
早在今年5月,我提出了一个观点,FED已经把联邦基金利率的“中性利率”自动调升为5.5%甚至更高。现在看来,已经得到证实。所以,我依然认为,这次加息到5.25%决不是这一轮(
第一,能源和其他商品的价格已经纳入FED的考虑范围,最近,虽然国际市场铜、有色金属价格已经开始下降,但是,只是一个上升过程中的调整,期货市场原油再度上升就是最好的说明。FED已经在严重关注其对通货膨胀产生的“滞后效应”和“潜在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联储会做出综合平衡,不过,能源和其他商品价格的提高对通货膨胀的刺激作用在不断加剧,因此,FED很难在短期内停止加息。
第二,根据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据,2006年5月,全美平均消费物价指数(CPI)上升0.4%(折合年率为4.3%),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就是由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劳工统计局每月发布的CPI报告的数据计算的核心物价指数。自
|
Percent Change From Previous Month | |||||
Dec. |
Jan. |
Feb. |
Mar. |
Apr. |
May | |
CPI |
-0.1 |
0.7 |
0.1 |
0.4 |
0.6 |
0.4 |
CPI less food & energy |
0.1 |
0.2 |
0.1 |
0.3 |
0.3 |
0.3 |
MEDIAN CPI |
0.2 |
0.2 |
0.3 |
0.4 |
0.3 |
0.4 |
|
Percent Change, Last 12 Months | |||||
Dec. |
Jan. |
Feb. |
Mar. |
Apr. |
May | |
CPI |
3.4 |
4.0 |
3.6 |
3.4 |
3.5 |
4.2 |
CPI less food & energy |
2.2 |
2.1 |
2.1 |
2.1 |
2.3 |
2.4 |
MEDIAN CPI* |
2.5 |
2.5 |
2.5 |
2.7 |
2.8 |
3.0 |
资料来源:http://www.clevelandfed.org/Research/data/mcpipr.cfm
二、中央银行的政策追求
按照经济学原理,真实利率高则边际储蓄倾向高,真实利率低则边际储蓄倾向低,由此会引起引致性投资的波动。从真实利率过高到经济衰退中的一个最重要的“传递员”是储蓄倾向,由于真实利率太高,居民和企业的短期储蓄倾向大大提高,从而使消费需求和企业短期需求大大下降,导致市场疲软。据此,经济家泰勒提出了一套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规则(泰勒规则),1993年,泰勒针对美国的实际数据,提出了短期利率针对通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泰勒规则启发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如果中央银行采用泰勒规则,货币政策的抉择实际上就具有了一种预承诺机制,从而可以解决货币政策决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按照泰勒规则,美联储所追求的“中性利率”应该是在CPI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就够了。
实际情况是:欧洲央行对通货膨胀的规定是“接近但低于2.0%”的目标。也就是说,当CPI高于2%时,必须选择加息。英格兰银行,加拿大银行和澳大利亚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规定都是“接近但低于2.0%”的目标。也就是说,当CPI高于2%时,必须选择加息。
无论是美联储还是英格兰银行,还是欧洲中央银行。无论它们决定是加息还是减息,都是围绕真实利率展开的。这说明真实利率才是至关重要的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一个国家的名义利率不可能长期脱离合理的真实利率(2%左右)。过高则抑制经济增长,过低则导致资源浪费。
三、中央银行真正关注的是真实利率
真实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真实利率不断下降甚至为负,将导致资源浪费,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下降,将导致经济陷入通货膨胀的灾难。但是,如果真实利率过高,将导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严重不足,造成市场疲软、经济滑坡。由于在名义利率一定时,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反向变化,从表面看,通货膨胀率下降(传统的看法认为这是货币供给率下降的结果)与经济衰退有一定关系。不过,这个结论在学术界还存在诸多争议。然而,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真实利率始终是市场也是央行关注的焦点。
附表:主要国家真实利率水平比较
|
名义利率(%) |
CPI(%) |
真实利率(%) |
英国 |
4.50(20050804) |
2.0(2005年底) |
2.50 |
加拿大 |
4.25(20060524) |
2.8(2006年5月) |
1.45 |
俄罗斯 |
12.0(20051226) |
10.90(2005年底) |
1.10 |
美国 |
5.25(20060629) |
4.2(2006年5月) |
1.05 |
中国 |
2.25(20041028) |
1.4(2006年5月) |
0.40* |
欧元区 |
2.50(20060302) |
2.3(2006年2月年率) |
0.20 |
日本 |
0.10(20010919) |
0.5(2006年1月年率) |
—0.4 |
说明:俄罗斯的名义利率为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美国的名义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欧元区的名义利率为主导利率(Main refinancing operations Minimum bid rate);中国的名义利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的年利率在扣除20%的利息税之后只有1.8%,因此,中国目前的真实利率为零(2.25%X80%=1.8%);日本的名义利率为官方贴现率(Official Discount Rate)又称无担保回购利率。
按照泰勒规则,美联储所追求的“中性利率”应该是在CPI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在这里,英格兰银行显然应该减息,而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应该加息。如果按照泰勒规则进行推理,那么美联储所追求的“中性利率”应该是在CPI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也就是在现有的CPI(4.2%)的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联邦基金的目标利率就应该是6.25%。
如果按照泰勒规则进行推理,那么中国人民银行所追求的“中性利率”应该是在CPI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也就是在现有的大大人为压缩的CPI(1.4%)的基础上加2个百分点(2006年3月份以来,中国月度消费物价涨幅呈现逐渐加快的趋势,3、4、5月分别上涨0.8%、1.2%、1.4%)。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目标利率就应该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