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打出手“第一人”(上)


《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第三章《力》

本章论证暴力无效用

第三章  力
               注目礼争夺战
               大打出手“第一人”
               怪兽“利维坦”
               暴力是万万不可以的
               公婆都有理
              “向地球开仗”


大打出手“第一人”(上)


[内容提要]“第一人”是西方政治学上关于人之本性的一个概念载体,乃“政治学之父”托马斯·霍布斯在其代表作《利维坦》中提出。“第一人”对注目礼锱铢必较,哪怕是别人稍有轻视,即便是一个字,他就大打出手。政治学之父为“第一人”忧心不已。

 


“我”要别人的注目礼,别人要“我”的注目礼,怎么办?愣着干啥,五指收拢,并作一拳,大打出手,把别人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喝道:你服不服?不服“我”再加点劲!

这就是以力服人,别人不向“我”注目致礼,那“我”就用暴力征服别人。这可能是获得别人注目礼最简单的办法,“第一人(The first man)”就是这么干的。所谓“第一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也不是真正第一,而是西方政治学上关于人之本性的一个概念载体。《三字经》开门见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第一人”也就是人之初,乃在抽象思考中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相剥离的纯粹人性。38

霍布斯是谁?钱钟书先生曾微笑着说:假如你喜欢鸡蛋,难道一定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吗?对不起!资本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已经使全人类天罗地网,在劫难逃,是一只典型的臭鸡蛋,必须把彼一只母鸡搞清楚,弄明白。下资本主义这只臭鸡蛋的母鸡是谁呢?第一位为资本主义作制度论证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

在西方政治学中,霍布斯被认为是一个划时代的巨人,其代表作《利维坦》与柏拉图的《共和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提并论,赫赫然也。“利维坦(Leviathan)”出自于《圣经·旧约》,字面上的意思是“傲慢者之王”,实际上是一种力大无比的怪兽,霍布斯以“利维坦”来比喻国家——其实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前头乌龟爬开去,后面乌龟跟着爬”,第一个系统地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人是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作补充完善的是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和卢梭。但无论是洛克的《政府论》,还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是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及其“世界公民观”,抑或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实际上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霍布斯的《利维坦》,属于“后面的乌龟”:《利维坦》是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整数,《政府论》、《论法的精神》、《历史理性批判》和《社会契约论》在小数点之后。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言,霍布斯无疑应该坐上“政治学之父”的宝座。

政治学之父在《利维坦》中是怎么样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呢?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第一人”,因为“第一人”承载着霍布斯对人之本性的认识。包括政治学和法学在内,全部的伦理学内容其实都是对人之本性的推演。对人之本性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提出什么样的“第一人”,就会论证什么样的社会制度。

人性本是善还是恶?笔者曾经同好多位朋友探讨这一问题,有时候还争得面红耳赤。朋友们大多认为人性本恶,甚至于恶劣得很,而我一向认为人本性上是善良的。当争论发生时,我常常会这样反问他们:既然你认为人性本坏,那你自己呢?有朋友还真的敢诚实地现身说法:我就不是什么好鸟!我也快人快语:既然你自己都不是什么好鸟,那你这一看法就只能反映你自己。

笔者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复杂,但同样是置身现实生活,时不时也受到别人的戏弄,但我从来就没有因此而上纲上线地认为人性本恶,我只是认为自己缺乏驾驭的本领。这就像有些马,不会驯不会骑的人认为是劣马,而善于驯善于骑的人认为是千里马。搞教育的人应该知道这么一句话:没有蠢笨的学生,只有笨拙的老师。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类似地,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坏人或恶人,只有不会驾驭人的人。

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上,也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性本是善还是恶的问题都更像是一道不定方程,你有你的解,他有他的值。或认为人性本善,如“言必称尧、舜”的孟子,如死难临头还为杀人者祈祷“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的耶稣基督;或认为人性本恶,如鼓吹“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马基雅弗里,如提倡“厚脸皮,黑心肝”的李宗吾;或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如告子以水论人之性:人性就好比蓄势的水,在东边导之就往东边流,在西边疏之就向西边淌,哪里有什么善与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