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杨 升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每个经历过文革甚至部分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都十分熟悉。虽然,这是毛主席的话,但仔细想想这句话并不客观,所以说人无完人,而证券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而这样的一个不客观的话在股市中也能用吗?或许很多人会有此一问。的确,从字面来看用在证券市场中是极不恰当,可是万事都不可过于呆板,正是这种不恰当,有时运用在一个“不太合适”的领域却往往有着意想不到的郊果,不管是正面效果还是负面效果。
股市是一门学科已是不争的事实。她包罗万象,涵盖着方方面面。尽管分析在操作股票时十分关键,然而,统计学也有它的重要地位。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莫过于是心理学。众所周知,股票操作得好,自然会出现大家所期望的高抛低吸,然而这又需要多好的一种心理素质呀!这也是绝大部分投资者所欠缺的。证券市场中,无论是大盘和个股都会存在着明显的起伏跌宕,而绝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走势。如果是一成不变的话,那么无论是大盘还是个股走势不都成了一条直线了吗?那又何来的“炒”?又何来的“赚”?
正是有了大盘和股票的波动特点,所以投资者就需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姑且不考虑做股票所需的技术成份,单就大盘和股票的上窜下跳来看,尤其是当投资者手中持有一只曾经盈利而又经历一轮大跌已被深套的个股时,难道这还不足以考验你的心理素质吗?
在投资者当中,很多人都经历过抄底—盈利—亏损的过程,最后他们所得出的结论仅是运气不好,这是大错特错的。首先,说明他对该只股票的基本面根本就不清楚,所以一旦该股大跌就出现了斩仓行为。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出现了问题,因此才出现了亏损的局面。然而,很多投资者都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而是片面地、主观的地寻找根源,这显然是不对的。
当然,有极少数投资者的做法又是另一极端,而这难道是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一种表现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0年下旬,亿安科技(现在的G宝利来)创造了中国自有股市以来的神话,股价最高摸至126.31元。在该股还并没有达到此高点之前,有一位投资者在110元附近果断买入10万股,更为糟糕的是大部分钱是透资所得。当时他之所以坚定介入该股,正是所谓确凿的消息所致。该股自摸到126.31元后一路狂跌,而他仍抱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自信地持有。而此后的该股股价却先后沽穿了100元、80元、60元、40元……,后来人们再也找不到这个人了。而该股并没有因为这个故事的结束而停止暴跌,三年后股价只有6元多!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故事,在股市中即使有消息也不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呀!更何况当时的股价已有120元左右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在股市中,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绝不能片面的视为是“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心里承受能力是一种客观的做事心态,至少证券市场中它该如此。譬如,当你长期观察和跟踪一个质地优良的个股时,此时这只个股是不可能考验你的承受力的。然而,一旦你介入,而该股又出现了下跌走势,甚至你出现了深幅被套时,那么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证券市场中没有只涨不跌的个股,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大盘。而无论是个股还是大盘,又无论个股是涨、是跌其实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一种承受能力的考验。只要投资者能用平常心来对待股市中的起落,那么投资者的实战操作水平将大幅提高,但绝不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