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锡业(000960):战略转型走出业绩阴影


 

 资源霸主  可持续发展基础坚实

G锡业(000960),作为我国最大的集锡矿采、选、冶炼和锡产品深加工一条龙联合企业,已经在资源控制、品牌提升、产能扩张、技术创新、管理与营销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尽管由于行业波动以及历史成本消化等原因影响,该公司2006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出现50%的下滑,但2006年全经营业绩仍可保持在0.50元左右,该公司逐步增长的综合实力将随着新的项目投产而彰显。

G锡业所在地个旧地区是中国锡资源最集中的“锡都”,个旧锡矿历史悠久,是世界已知的特大型矿区之一。G锡业的锡矿储量占到全国35%左右,占到世界的1/10多。目前保有各种级别的有色金属储量180万吨,其中锡56.9万吨,铜57.5万吨,铅38.6万吨,还有各种级别有色金属远景储量近100万吨,老尾矿含锡19.3万吨。个旧矿区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至今已进行详细勘探和生产区域仅仅占个旧东部矿区20%,进一步找矿的前景广阔,还有广大的有望找矿地区未进行评价和勘探,据专家估计,后备锡资源共计约94.5万吨。G锡业收购了母公司的矿山之后,继续对湖南等地的优质矿山加大控制力度,这在提高锡资源储备同时,逐步巩固公司的资源垄断优势,为进一步提高业绩奠定坚实基础。

尤其是国外的投资项目在2006年的元月份建成投产,其产能将增长30%左右。目前公司的锡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位置,2005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2401万元,每股收益达到0.53元,公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6%2006年公司计划生产有色金属总产量87570吨,同比增长30%左右,其中锡化工产品11500吨,锡材产品11100吨,届时,公司将成为世界锡业大王,具有较大的垄断优势和自主定价权,公司的投资价值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外公司享有国际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公司的锡化工产品、锡球产品、铅锭、锡合金板片带、锡及锡合金享受出口退税,十一五规划有意着重发展有色金属业,再加上色金属被列为"循环经济"试点行业,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精锡价格的逐步回稳,拥有更多的锡矿资源将减少外购原料的采购成本,从而有效降低锡价波动给上市公司带来的风险。随着锡资源垄断优的形成,锡业股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更加牢固。  

 

深加工推动战略转型   核心产业链支撑价值链

 

G锡业大举推进锡业深加工,有效地延伸了核心产业链、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公司的主导产品“云锡牌”精锡、锡铅焊料曾连续三届获国家质量金奖,是国内同类产品中唯一获得国家质量金奖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3.4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2.26%。随着深加工业务所占比例的逐步上升,必将形成该公司未来稳定增长的利润源泉,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G锡业向中国银行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定向发行总金额不超过5亿元的普通股,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铅冶炼系统十万吨技改工程,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平均为10.65亿元,利润总额平均为1.63亿元,收益率为19.51%。项目投产后,除年产10万吨精铅外,每年还可生产12万吨硫酸、150吨白银、70千克黄金、7000万度电。G锡业在新加坡(靠近世界锡矿主产区之一的印度尼西亚邦加岛)兴建的精锡冶炼厂,该企业2005年精锡产能是4万吨,预计到2008年产能有可能翻倍。都将有助于该锡业股份完善核心产业链,把该公司既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极大地提高公司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即使在国际锡价波动的市场环境中,锡业股份完全可在资源型与加工型公司间取得平衡效应,尤其是在资源垄断优势主导的锡业深加工,将形成极具优势的规模效应,随着锡业股份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化解行业风险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

 

     长期市场依然稳定  大国消费支撑定价优势

 

锡作为国际公认的“绿色金属”,其市场前景是极为广阔的。锡的消费量增长主要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增长,G锡业净利润的变化与国际市场上锡的价格变动密切关联。在国际形势趋向稳定的前提下,尤其是预期2006--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趋稳的前提下,美、日及欧洲经济仍将保持稳步复苏态势,以发展为主题国际政治潮流将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对锡的需求量只会逐渐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锡是有色金属中的小金属品种,在资源紧缺的前提下,其消费量是持续增长的。从消费需求情况看,在欧盟供应短缺状以及中国需求的强劲增长使锡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球电子行业无铅化是发展趋势,无铅锡在电子、化工、镀锡板等行业的大量使用推动了需求增长。亚洲(特别是中国和日本),欧洲和美国的消费继续保持旺盛势头。2004年欧盟加快了焊锡无铅化进程,已出台新的环保措施,规定从20067月起所有电子产品与设备中的焊料不能使用铅,与此同时,日本的无铅化已经提速。

对上游资源型公司来说,资源自给率和产品价格是主要因素,产能增长是次要因素;对加工型公司来说,产能增长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对于锡业股份这样拥有资源垄断优势的深加工企业而言,各方面的优势都已具备。一方面,在资源垄断优势得到加强的前提下,锡业股份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的条件也日趋成熟;另一方面,强劲的中国市场仍处于消费升级过程中,锡业股份的大部分精锡产量将能被本地市场消化,将可以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未来三年内,LME锡价总体是上行运行格局。供应的微弱增长和需求强势增长将对锡价形成较好的支撑作用。根据CRU整个国际锡资源储备、产能和需求的分析预测,精锡以及其它锡产品的中长期价格走势依然乐观。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锡消费国和生产国,在世界锡市场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的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仍然维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中国巨大而持续膨胀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充足的资源和开放优惠的政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规范操作,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制造业纷纷进入中国投资建厂,而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速度也极惊人。良好的经济形势带动工业原料的需求激增,尤其是为锡消费量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锡消费水平还处于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我国焊锡消费增长主要受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带动。近几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亚洲电子元器件产业的生产基地大都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对经济过热采取的宏观调控对电子行业影响较小,预计在未来的23年内其高速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镀锡板和锡化工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极为迅猛,这两类产品占国际耗锡量分别为27%17%,在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国目前还要大量进口马口铁(镀锡薄钢板),因此,马口铁生产也将是未来锡消费的增长点。此外,中国近年来有数量众多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兴建投产,锡槽的用锡量也大幅上升。很明显,未来10年内,中国的锡消费处于一个强劲的消费升级的过程中。

G锡业正是处于这个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中,与那些主要竞争对手(比如,印尼PT蒂玛公司、秘鲁明苏公司等)不同的是,锡业股份的大部分精锡产量将能被本地市场消化,公司将可以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而且,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锡生产厂商。随着公司对国内锡资源整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垄断优势也将进一步加强。

亚洲目前已经是精锡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消费量已超过世界总消费量的一半。中国虽是世界上精锡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我国锡精矿的产量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2005年我国国土资源公布对锡的储量最新统计,按照静态开采期限来计算,我国现有锡矿可供开采年限仅为5年,是10种有色金属供开采年限最短的,很快将面临无矿可采的局面,资源严重短缺。长期来看,我国成为锡产品的净进口国大势已定。

 

短期负面影响难撼蓝筹形象  10年成长打开业绩空间

今年初以来,由于锡及锡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锡市场价格下滑、燃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G锡业2006年一季度以及上半年最终经营成果与04年相比有所下降。出口退税率下调使公司20055-12月份的税入成本累计增加2920万元;人民币升值使公司20058-12月份的收入累计下降1585万元;从200511日起执行的对出口退税免抵额计征城市建设附加税和教育附加使公司全年多缴税金736万元;从20057月起执行的地方教育附加使公司20057-12月多缴税金72万元。

正是因为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G锡业的股价波动较大,整体涨幅较小。但是,有色金属国际价格高位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作为拥有独特资源优势的上市公司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不过,锡及部分锡制品的出口退税率在2005年下调了5个百分点后,国内一些锡生产企业必将出口转向国内销售,从而会加剧了国内锡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

我们看到,G锡业针对经营环境展开了结构转型。G锡业于2005年推出了无铅焊料(无铅焊锡板、无铅焊锡条、无铅焊锡丝等)、集成电路球状阵列构装(BGA/CSP)用高精度锡球、硫醇甲基锡。新产品度过销售推广期,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锡铅焊料中含铅37%-40%,据测算,若全面禁止在电子等产品的焊接材料中使用铅,仅此一项将使锡消费每年增加约3万吨。而公司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包括无铅焊锡板等产品。今年1季度,G锡业的锡材销售量增长20%。并且,资源优势、产业链优势、深加工推升产品附加值的主导优势将在2006年9月以后逐步得到彰显。从 国际锡价走势看,2003年在4700-4800美元/吨,在经历了2004年的暴涨与暴跌之后,2005年锡价均价在7400美元左右/吨,到目前,则在8300美元/吨。未来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因此,笔者预测G锡业业绩回稳之后,未来三年的经营业绩将出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并且今后10年内G锡业业绩净利润水平将维持较高水平。

在锡化工和锡材加工业务双双起飞的情况下,公司未来主营业务结构日趋完善。随着未来深加工业务所占比例将逐步上升,G锡业将获得未来稳定增长的利润来源,深加工能力也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凭着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G锡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将逐步奠定锡业霸主的地位。未来良好的业绩是支撑股价的基础,作为景气度较好、价值被低估的公司,G锡业将随着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而成就“绩优+价值成长”型公司的蓝筹形象。

 

 

  价值严重低估   长线投资机遇凸显

作为资源优势和行业垄断优势极为明显锡业深加巨头,我们不应该完全以资源类企业来估值。如果我们参照深加工企业的估值标准,其市盈率应该在20倍以上。我们根据调研数据分析,2006G锡业每股收益依然在0.50元左右,若以20倍市盈率衡量,其股价应该在10元以上,而目前股价仍在6元附近,价值严重低估。

作为目前少有的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稀缺资源品种,该公司股价却不到两只黄金股的1/3,价值低估明显,中长期的上升空间则更大。

  二级市场上,该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几乎全部是基金和QFII 即使是在G锡业业绩预降的2006年一季度,在G锡业前十名流通股股东持股表中,仍有易方达、同盛、兴华、 银丰、广发聚富、金鼎等基金进驻,并且MORGAN STANLEY、日兴AM、等QFII赫然在列。显然,作为价值成长新锐,锡业股份已经被境内外投资机构高度关注。并且,在近几个月的市场震荡中,机构增仓迹象明显。

由于5月中旬以来的一系列非系统性因素影响,该股前期暴跌,目前主力处于被套状态。作为具有全球定价权的锡业霸主,作为深沪两市多只重要指数的成分股,在当前股价运行到低位的情况下,是重点关注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刘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