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厉以宁如何否决“房地产过热”!


 

每经评论http://www.nbd.com.cn/newShow.asp?D_ID=43263

 

近日,北大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发表高论,认为“没有房地产的发展就不会有其他的发展” ,原因是房地产有“诱发效应”等三大效应。乍听之下,人们都会觉得所言极是——是啊,有了房子,它的周围才会有“商店、学校、医院、各种娱乐设施”嘛。

 

但细想之后,好像便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厉先生并非在讲“人类逐水而居”这样的硬道理啊。按照厉先生的逻辑,岂不可以说“没有人就不会有其他的发展”么?甚至,我们还可以说“没有学校就不会有其他的发展”,因为围绕学校,同样可以有“商店、餐饮、医院和各种娱乐设施”……

 

那么,厉先生为何要不惜“推倒逻辑学”,来突出房地产的重要呢?原来他是要反驳“房地产过热论”。在厉先生看来,中国房地产业充其量也就是“局部过热”,需要“结构调整”而非“打压”。这,才是厉先生“发言”的要点。

 

事实上,厉先生说的也不无道理,因为房地产业在现代城市经济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即便是农民,其一生中干的“大事”也主要是“盖房子、娶媳妇”,更何况是地域狭窄、生存空间有限的城市呢?以前靠政府“分房”,如今要靠自己打拼买房了,当然更要把目光盯紧房地产业的动态。这才有了人们对房价太高的抱怨,有了著名的“房奴活该论”,有了“为富人盖房论”,有了“房地产崩溃论”,有了“国八条”、“国六条”……总之,从购房者、潜在购房者,到房地产商,到经济学家,到银行乃至政府,各方都开始围绕房地产做文章,来争夺利益,来平衡利益。

 

但人所共知的是,目前的国情是房地产商肆无忌惮,不仅利润丰厚成为暴富群体,而且还动辄“出言不逊”,挑逗公众的容忍极限,房价更是节节飙升,让“穷人”望楼兴叹!这才有了政府不得已出台的旨在调控房地产业热度的“国六条”,有了央行不得已连续两次提高商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举措。而此时,著名的厉以宁先生却发话了:房地产不热,充其量也就是局部过热。

 

如此,我倒是想问一句:如何才是厉以宁先生眼里的“过热”呢?莫非要到了全民炒房或者小县城的房价也和北京、上海、杭州等都市看齐的时候,厉先生才能“感受到”房地产的热度?但那样的话,我们不就等于要经历楼市崩盘、经济大萧条的噩梦了么?真到了那一天才说房地产过热,如果不是存心为之,厉先生是否又显得太迟钝了呢?难道厉先生忘了自己在2001年股市高点还力挺股市泡沫所留下的笑柄?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厉以宁在回答记者是否“过热”的提问时,还饶有兴致地举例说,他“最近从江西调查回来”,调查到“江西有一个县商品房800元钱一平方米,比较好的房子1000元钱一平米”,并反问说“这叫过热么?”……

 

我无语,直觉得厉先生可真会开玩笑!江西大部分区县都是革命老区,GDP在全国都排在靠后的位置,一个县城的人均月收入大概不过千元,一个农民的年收入也不过三四千元,难道在这样的收入基准上您还盼着房价也像南昌一样在每平米3000以上,或者像北京一样每平米6000以上么?由此来判断楼市不热是否有点胡搅蛮缠的味道呢?

 

可厉先生是“著名经济学家”、是前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是博导,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啊!难道这就是厉先生“调查”的成就?我没调查也知道江西小县城的房价如何,因为有省会南昌作为比对,可以大致推测,而厉先生“调查”了却得出了如此“不热”的结论!这样的调查,这样的立场,按照我一位经济学博士朋友的话来说:“这离‘老百姓’是否也太远了呢!

 

当然,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同为“经济学家”的钟伟早说过:“我不知道老百姓是谁”,看来,厉先生也是“不知道老百姓是谁”的了。否则,他怎会建议“小康后的老百姓”要至少“拥有两套住房,一套自住,一套用来旅游”呢?

 

“至理名言”啊,可惜这话大概只是说给厉先生一样的“著名经济学家”或者其他“成功人士”的。老百姓们买一套房都要成为“房奴”,都被骂做“活该”,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厉先生习以为常的“旅游用房”!

 

其实,房地产是不是过热,国家的政策已经给出了回答,此次厉先生在论述非房地产问题的时候说的也还算中肯。只是,从厉以宁关于股市、房市等的言论综合看,先生确乎已患了“泡沫溺爱综合症”,看到什么虚高都难免会置若罔闻,所以,为百姓福祉,为经济安全,还请老人家回归北大,多讲点自己“懂得的经济学”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