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呈现新一波的过热趋势,其中主要问题是投资持续过热,解决投资过度问题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上被认为是非货币政策莫属,这里最具争论的问题是升息好,还是升值好,或者是两个同时升,我所接触到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升值最好,好像升值是解决投资过热及其结构失衡不把最恰当的钥匙。对这样的一种较普遍化的论点,我不敢苟同。我总在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人民币升值有什么好,特别是让全球人都在等待着人民币升值且不断地强化这种预期是好事吗?人民币升值真能解决我国的投资过热及结构失衡吗?升值的风险是什么及不升值会有什么样的不利影响等?甚至还这样的问:升值预期不断强化与顺差扩大和投资过热有没有关系?这里我想就有关升值论的观点作一些解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综合起来,目前大致有四个“升值论”的观点:(1)“低估”论。中国目前的汇率已被严重低估,而且这种低估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实质地的阻碍或破坏,至少是造成了某种非常重要的扭曲问题。如出口品价格过低及国内各类价格的扭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2)“避险”论。人们对中国发展的前景极为看好,要不了多少时间中国经济将会超过美国,像日本、亚洲四小龙一样,人民币必然大幅升值,特别是我们要避免这些国家或地区因一次性或集中性大幅升值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将升值的过程延长,采取渐进性升值策略(在当今中国,和缓是一种美德,一般都反对激进,因此都主张渐进式升值)。(3)货币问题根源论。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增长太快,而外汇储备增长太快主要是因为顺差太多,而这又是由于汇率长期过低所致。因此,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必须让人民币升值。甚至有人说,升值是治本,升息是治标,当然,既升值又升息必然是标本兼治了,这样的政策建议非常的诱人,我也希望有这样简单的“灵丹妙药”。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汇率政策没有灵活性(主要是指不升值),已大大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效果,甚至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4)“显示”论。中国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升值不仅能显示中国的大国地位,而且也是对世界负责任的作法,不升值会很吃亏甚至是不负责任,而且升值会有很多好处,如升值将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强势货币。
先说说“低估论”,人民币汇率是不是被严重低估,低估多少,没有人说得清,但有三点是很清楚的。一是在一个国家从落后或相对落后向发达的过程中,汇率低估是一个普遍现象,且没有产生过什么大的负面影响。从许多国家经验看,币值被低估甚至是长期严重低估至少没有什么坏处,日元20多年的低估至少没有对日本经济特别是日本工业竞争力产生什么大的负面影响,韩国如此,我国台湾省如此,德国也有一段较长时间的汇率低估,或者讲,这些国家在汇率低估时期都是发展的最好时期,因此,至少可以说,汇率低估没有过什么明显的坏处。再比如,9.11后澳大利亚经济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明显好一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汇率低估。汇率低估的好处至少有两点:(1)促进出口,对培育一国企业的竞争力有促进作用;(2)汇率低估且稳定(固定汇率制)是发展中国家(弱国)和小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稳定器,在发展中国家通过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培养竞争力的过程中,面临跨国公司强大的资本实力,低估且稳定的汇率安排是国内柔弱企业平衡强势外资的一种有效机制。二是汇率大幅波动是一种巨大的资产转移(流动)“扰动”,发展中国家一般难以承受这一“扰动”而形成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一次大的“扰动”。三是没有证据表明汇率低估是造成国内价格的严重扭曲的主要原因。中国产品出口价格偏低甚至过低,主要不是因为汇率低估。汇率低估会导致我国产品相对其他国家产品的普遍性低估,其中用较稀缺性资源生产的产品出口过多将是一种国民福利的损失。但它不会造成国内产品间的价格扭曲。国内不同产业的产品价格间的扭曲主要与垄断、不当管制有关。当前内外经济的失衡问题反映为经济对出口及外资依赖过强。造成近几年我国出口超常高增长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汇率存在一定的低估,二是长期采取高的出口退税率政策,三是地方政府对引进外资采取了过度的刺激政策,如低价出租土地、各种税收(如外资企业所得税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及其他优惠政策等。汇率低估仅是原因之一,要想改变对出口增长的过强依赖没有必要一定要调整汇率,相反,调整另外两个政策效果会更好,而且对国内企业和内陆地区来讲也更为公平,因为出口份额的分布和外资的分布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调整后两个政策,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