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电力局农网建设与改造硕果累累


西北电力系统“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专题征文

 

 

武威绿洲织银线  天马故乡铸辉煌

凉州区电力局农网建设与改造硕果累累

 

本报讯(记者沈明清  通讯员白  明)“十五”期间,是凉州电力发展最好的时期。凉州区电力局承担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是大力提高武威绿洲农村供电能力、支持地方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工程。七月的武威绿洲,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记者赶到凉州区农网建设与改造的工程完工现场,看到这里的农用变电站布局合理,农网线路纵横交错,小康社会建设有条不紊。这是凉州区在“十五”期间为开发西部、建设新农村、遏制沙漠南侵,确保绿洲长存树立的又一座历史丰碑。

凉州区南靠祁连山脉,东北面是腾格里沙漠,这里是河西走廊武威绿洲农业生产的中心地带,历来也是河西走廊粮仓的“精华”所在,因此“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防沙漠”已成为这里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凉州区作为甘肃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供用电最大的集中区,目前农村电气化建设水平排名全省前列。由于本区属内陆典型的干旱缺水绿洲农业灌溉区,分布在武威绿洲的农用变电站在全区农业供电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该区有48%的有效耕地面积需提取地下水灌溉,农业灌溉电量占总用电量的57.14%左右,电量达2.228亿千瓦时,电力已成为新时期凉州全区农业生产的命脉。凉州区农网建设与改造的工程项目,是甘肃电力在武威绿洲投资的重点工程,对缓解石羊河流域灌溉用水矛盾,巩固武威绿洲农业生产持续发展,遏制东北部腾格里沙漠的南侵起到了重要作用。凉州电力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银武威”井水灌区、混灌区粮食生产及乡镇企业的稳步发展,为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和凉州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要发展,电力须先行。农村电力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行官”的重要使命。从19988始,凉州局按照甘肃省电力公司的部署,先后实施了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光明工程”、“彩虹工程”等一系列农村通电工程,使农村电力事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期。尤其是近几年,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电网建设,从让农民用上电的“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到让农民用得起电、用好电、多用电的“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以及“两改一同价”工程,凉州区农村电力事业焕然一新。一个网架相对坚强、布局基本合理、初步实现了自动化智能科学管理的农村电网运行体系已经形成。凉州电力正了以崭新的姿态崛起在河西走廊东部,代表了全省农电行业的先进水平。

凉州区电力局以两期农网改造为突破口,把农网改造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攻坚克难,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网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国家批准投资达18219.59万元。通过改造,武威绿洲电网布局趋于合理,农用变电站的10千伏馈线到最末端距离控制在15千米以内,保证了10千伏电压质量,并根据农村负荷的实际,实行配变小容量、密布点,缩短0.4千伏线路的供电半径,电压合格率由1997年的95.78%提高到了96.64%,供电可靠率由1997年的98.74%提高到了99.32%。供电量由1997年的1.7567亿千瓦时增加到了2005年的2.8亿千瓦时,逐年递增均在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凉州区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农电事业,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对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凉州局在实施农网工程的这几年里,该局领导和全体职工顶烈日、迎风雨、冒霜雪,从勘测、设计到组织施工,奋战在各乡各村的各个农网工程工地上。在工程量大面宽、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下,他们一方面广泛宣传农网工程的重大意义,一方面积极动员全局所有力量参与农网工程,既要加强经营管理,确保给用户优质可靠的供电,又要保持质量,按期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多年来,河西走廊沙尘暴天气和冷冻天气比较频繁,给农网造成的危害特别大,倒杆断线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广大农户的正常供电。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春季以来,在凉州区范围内没有发生过倒杆断线事故,大面积停电基本没有出现过,网改地区的群众用电得到充分保证,同时也为供电站的生产管理减少了环节,生产成本显著降低,线路维护费下降35个百分点,节约资金30.6万元,同时减轻农民负担的线路设备维护费15万多元。由于线损降低,供电可靠率增强,年节约线损电量310万千瓦时,每年减轻全区农民负担240多万元。

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凉州区电力发展最好的时期。截止2005年底,凉州局已建成35千伏变电站18,主变压器36,总容量12743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44.06千米,610千伏配电线路2747.25千米,0.4千伏低压架空线路2951.77千米;配电变压器5759,容量268457千伏安;供用电设备16133,194238.74千瓦,其中:农灌484991187.26千瓦,非普1122889263千瓦,照明1.3820.68千瓦。配套电机井4505,井灌面积达70.95万亩。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100%99.99%,抄表到户率达到95%以上,供电可靠率达到99.41%,电压合格率达到96.7%。是年,该局安全运行365,平均安全运行达到3410,长周期累计安全运行达到6208,保持了良好的经济运转态势。2005年,全区粮食全面丰收,总产达到59万吨,增长20.4%,创历史新高,这中间饱含着凉州电力人的多少辛勤和汗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凉州局先后被国家电力公司评为“三为”服务达标单位,电气化县市达标单位。被武威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被甘肃省电力公司授予“农村用电管理先进单位”;20006月被甘肃省电力公司授予“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先进单位”;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被中国水电质协授予“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服务先进单位”;20027月被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双文明”单位,被甘肃省电力公司授予“全省农村电工知识与技能培训先进单位”;2003年被甘肃省电力公司授予“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单位”;20038月经甘肃省电力公司验收,取得调度自动化实用化验收合格资格;20051月被甘肃省电力公司授予“农电培训先进单位”等称号。自1995年以来,该局所属的18个基层单位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称号。

这里因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而闻名全国,农电事业的发展尤如天马腾飞日行千里。目前,凉州区电力局正在紧锣鼓向0.01%的无电户工程项目发起最后的冲刺。当记者离开前,采访了凉州区电力局局长党万文同志,党局长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电力必须先行。如今,古城凉州正处在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凉州电力将立足区域经济实际,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争取社会各界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明确电力部门、乡村政府、老百姓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合力开好头起好步共同把好事做好确保电网的安稳定运行,以农电建设的新成就推进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到让‘政府放心,客户满意’,我们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形象为重点,以‘客户就是上帝,服务就是市场,服务就是效益,服务就是形象’为经营理念,努力争创一流供电企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奋发拼搏的精神,全面建设电网坚强、队伍一流、同行先进、业绩辉煌的农电企业,充分发挥农电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排头兵作用,构建和谐电力,打造平安电力,确保绿洲长绿,确保农业丰收。”愿凉州电力在武威绿洲象天马一样腾空而起,向着明天,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