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自大王朝的唯美“形象工程”


大约有两年没去影院了,《英雄》、《神话》这些没内容的“拍脑袋”唯美“大片”都是在家里看的,有些内容的300万“小制作”《疯狂的石头》也是在网上“荡”下来欣赏了一回。而例外的是,前几天竟然携全家到北影厂小剧院看了央视的纪录片《圆明园》!

非为剧情吸引,实在是久违影院,想要弥补一下;非为“史诗制作”,实在是“圆明园”三个字便足以撬动我的双腿。记得我家“小格格”半岁时我便和家人带摇篮拎着她逛了一次圆明园,我的理由是,要从小让她呼吸一下那废墟上的“腐败空气”。

那一次,女儿在摇篮里呼吸了半小时“腐败空气”便酣然入睡了。而这次,我的“格格”也在看了不到40分钟后便大叫“看不懂这个圆明园”,继而缠妈妈出去遛达了。是啊,谁叫人家才刚满四岁呢?又哪里能看懂这“辫子爷爷们”的神功?

我倒是看得入迷。因为头一次,央视“曲向东们”用三维电脑特技把“万园之园”的恢宏、唯美和“东西合璧”给再现了出来,而且还“讲解”得那么形象和生动!片子里用传教士郎世宁的西洋视角来解说大清皇帝们的生活和选择,效果是震撼的,因为我们这个“天朝大国”在当时的许多选择在郎世宁看来很是纳闷,在今人看来便简直是荒诞不经了。

比如,英明如康熙,却看不起西洋油画;比如,神武如雍正,却迷恋起丹药;再比如,风流如乾隆,却容不得人体雕塑,等等。更不要说历来宣称“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中国皇帝却为何把外国使团的一干人马打得打,杀得杀,极尽羞辱之能事。

岂不知,自奉为“天朝大国”的中国皇帝一旦“面子”有失,威仪难保,也便早已脆弱得方寸大乱,不堪一击了——“尔等数千蛮夷竟能凭“船坚炮利”夷平我三万蒙古铁骑,这世界岂不乾坤倒悬了么?

彼时,“唯心托大”和“坐井观天”二症并发,帝国的“主子们”又沉迷于“天朝梦幻”和“艺术享受”,对外部世界充耳不闻、几近自避,如此,在突发的灾难面前他们又岂能有最起码的应对之策?片子里交代了一个细节,即侵略者在打进圆明园时发现了一个地库,其中陈列着各国使者送给大清皇帝的贡品,而就在这些贡品中,我们便可以赫然看到西洋的枪、西洋的炮乃至西洋工业革命的种种……但是,他们仅仅是贡品,即便是最迷“西洋玩艺儿”的“主子”也从没想过要人去研究它,用它来装备自己的军队,他们只知道廉价的血肉之躯,只晓得冰冷的刀枪棍棒……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起自雍正的前后五代皇帝都把“完善”圆明园、享受圆明园当作自己的人生使命——他们带着后成群的“福晋”“额娘”整日欣赏着美轮美奂的亭台楼榭,他们指挥着“三德子”和丫环们动辄在中西合璧的皇家至尊园林里上演“百姓生活”翻版大戏,他们后宫淫乱,他们忧心叛逆,他们沉迷八股……但是,“主子们”就是不肯离开圆明园,更不肯是哪怕“理解”一下“西洋的玩意儿”!即便是作画,他们也觉得是中国的山水朦胧更好;即便是为了“大同”“学”一下西方建筑的美,他们也坚持“裸体人像”要由“十二生肖”取而代之……

是的,五代皇帝都在倾心打造着紫禁城西北的这座皇家园林。这是勤勉的雍正静心、养生、发挥艺术想象的地方;这是倜傥的乾隆风流、扬威、体验“十全老人”荣耀的地方;这更是嘉庆、道光密谋、淫乱、享受“君临天下”感受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必须囊括一切,必须天下无双,必须能既体现皇家的巨大特权,也能体现皇家“高人一等”的审美修养!惟其如此,它才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神权”枢纽所在。一句话,它必须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形象工程”!

于是,据称“集中了中西方建筑艺术精髓”的“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诞生了,而且我以为它还开创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先风!

不消说,园林堪称唯美,其实堪称恢宏,意义可谓重大,影响可谓深远!据说,央视的“圆明园”是“第一次大规模”采用了三维仿真动画技术来再现这座旷世园林的盛况的。从现场看,其视觉效果也的确震撼人心。但可惜的是,对这种园林建造过程中的民间血泪以及园林中藏污纳垢的腐败表演,片中仅是浮光掠影,一笔带过,就像历经五帝近150年才“至善至美”了的圆明园仅几天便被强盗们彻底烧毁一样“处理”得简单。

圆明园算是“完美”了,一个蔑视“西洋玩艺儿”的“天朝大国”首次在建筑艺术上吸纳了西方的文明,便无可挽回地走到了它的终点。可见这“完美”的“形象工程”是要不得的;而一群蔑视“奴才们”的“主子”踩着奴才血迹斑斑的肩膀建起来的“完美典范”刚刚落成,便遭遇“日不落强盗们”的天谴,亦可见这糜烂出来的“完美”终究不过是玩家们“包装”出的所谓“明星”而已。

不是么?哪里有自命不凡、坐井观天者不管“质地”、不顾民生包装出的“明星”和“形象工程”,哪里便有“国际玩笑”,哪里便有腐败糜烂,哪里也便有不可遏止的最后灭亡!中外概莫能外,古今于理皆然。

所以,看片子时我总在想:这圆明园用得着再现么?这废墟用得着修缮么?结论是,再现可以,但修缮还是免了,修缮得越好,国人便忘记得越快!——遑论一个没生命的建筑,当我们的国足队员在记载着我族血海深仇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笑逐颜开的时候,他们年轻的脸上又哪里有“耻辱”的印记?

灯亮了,电影散了,我的“小格格”闹着要走了,她不知道圆明园为何能让成年人心中荡起耻辱和苍凉!而我挥手告别时,看到“有耻辱”的博客们还在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