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领袖中石化垂直下行说明了什么?
中石化在2007年1月10日新年之际创出历史新高达11·39元,这是该股取代其子子公司后所演绎的传出故事!因为它的子子公司过去大多数股价都在10元以上,因此它的这一股价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可好景不长,中石化却连收三阴,股价就从11·39元垂直下行至9·41元,下跌幅度高达17·38%。
对于一个拥有流通盘达35·84亿股而言,损失市值达70·96亿元,而此市值与马钢股份+购证双狂欢新增60亿市值基本相当?
这正说明了一个问题股市财富的虚幻性?
可你从中石化股价演化历史来看,它又活脱脱地成为了一支庄股?
你看在股改前创出阶段低点为3·7元,而后一路涨至7·52元,是不是实现了翻番行情。当然该价位也导致了该股突破了五朵金花时代创出的5·97元高点。
有意思的是该股与中联通实现了一样的送股为每股0·28股后与许许多多小盘股一样,实现了快速地填满权,股价也从股改后的显性低点5·25元涨至11·39元,是不是再度实现了翻番行情。
11·39元对应于复权系数1·454,则复合价位就是16·56元,此时此刻就是申购所得中石化的所有股民已经获得400%的收益,这是与发行价4·22元经过送后换算而得。
如果从股改后的5·25元用不太长的时间内涨至11·39元,则新增市值达220亿元,与五粮液+购证+沽证复合新增市值基本相当。
因此中石化市值的快速增长220亿元,与此时损失70·96元相比算不了什么,也就是三分之一吧!
但这种市值快速缩水表明了场内主力抛盘并且降低护盘程度时,我们股市所谓的10万亿元市值可与GDP的20万亿元市值就不具有可比性?因为后者虽然可能存在一些水份,但与股票市值相比还是要稳当得多!
由于中石化是股改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加之它的累计涨幅比较大,虽然没有达到洪都航空之流的10倍涨幅,但是它是整个股市牛市产生的根源,具有领袖性质,是龙头股中的的龙头,它的一举一动可能牵涉到大牛市是否会终结一段时间而转为“小熊”市即阶段调整的开始?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你看1月5日工行、中行双双跌停时大盘跟风大跌个股并不多,但中石化的持续3个交易日下行却带动了指数以及蓝筹们的集体下行而导致沪A单日大跌100点?而且中石化连跌三天,沪A也连跌三天,正相关性相当强,而且下跌过程中都是天量复天量的大阴走势居多。
与此同时蓝筹们与H股相比溢价空间较大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而震怒了管理层,说什么停发新基金?试想如果暂时不发新基金时,就比较难出现一个持续做多的板块时,对于一个已经上涨了185%的市场而言,做空的机会显然就来临了?
当然震怒管理层并非A股与H股相比具有较高的溢价,而是我们的炒家太不把管理层放在眼里了。
新年之际的1月4日,管理层强烈表明上调银行准备金率是抑制股市,可我们的股市连下跌都没有做一下而是直接高歌猛进大涨1·5%,要不然我们的行长进一步表明不排除采用非常手段进行干预此种“行为”。
1月11日B股炒家可能为了达到高位派发之目的,再次鼓吹AB股合并,而导致B股集体涨停,但管理层以极快地速度表明没有这回事?这是不是暗示管理层不希望股市永远涨下去?而且B股次日当A股大幅下跌时再次狂涨,好像不涨至A股价心不甘哟!殊不知B股发行价本身不足A股的一半,你看最低价B股的东海B在基本面如此差的情况下,股价还有1·13港元,与发行价1·22港元相比差别不到10%,显然就是AB股真要合并,让B股发行价与对应A股发行价对比后让B股缩股后再合并或A股扩股后与B股合并,是不是很合理地做法!
或许中石化的垂直下行既代表了管理层的政策导向起了作用,要抓就抓龙头中的龙头(中石化);也代表了基金的声音,真正地调整开始了!
再次让我们想起了机构的2007年年度趋势预测:2000点—3000点。
或许就是先跌至2000点(下跌幅度约30%),从而实现低调迎接中石油、中移动、建行+农行等上市,然后再直冲30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