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公司"两步曲
营销人边打工边创业最容易的发展方向是办一个咨询类的公司。这类公司的审批难度不大,投入成本低,而竞争力和成本都体现在"人"上,所以这种方式特别适合有想法的营销人。
第一步,凭关系
凭关系开个公司是最好的起步方案。事实上中国一年新开的3000家广告公司的老板们,大部分都是这么想的。其实就企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用咨询公司或广告公司主要是跟着人走的。因为有能力的营销人,要么是媒体资源或其他资源特别丰富,容易向企业提供相对较低的价格;要么是对问题的剖析能力特别强,容易抓准企业营销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营销人一旦创业,客户肯定跟着一起走。
原因也很简单,企业找咨询公司其实也有风险,如果咨询公司的方向有问题,不是企业损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企业有可能就此关门大吉。所以一个有能力的营销人受到企业认可以后,有些企业甚至会鼓动营销人自己开个公司,这样企业的咨询成本肯定比原先那个公司服务的成本要低。
同时营销人自己办公司,通过关系可以确保在刚开始开业时能够稳定地抓住大客户。
靠关系,已经是这个咨询、广告行业中新公司的开业铁律。事实上,国外的很多咨询公司和广告公司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都是和国际性的大公司签了全球服务合同才进来的。
第二步,凭方案
作为咨询类的公司,度过艰难的起步阶段以后,有一个方向是很多咨询公司没有做的,那就是"方案的产品化"。
我们看到很多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发展不怎么顺利,有的人说这是客户资源不够的原因。没错,因为很多咨询公司老板们的思路是"我要积累口碑,逐步开拓新客户、新行业"。是的,这种方法本身没有错,但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发展速度太慢。
咨询公司也要做"营销",同企业一样,他们需要知名度,他们需要品牌内涵。如果以为开了咨询公司,只会为企业做服务的,除非核心的服务优势别人难以取代,否则很难长期抵御新兴公司的冲击。
于是,我们看到有相当一批的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开始打广告,做巡回演讲等等,用这些方式来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但在这些企业中,只有一少部分企业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这些公司没有把给客户的方案产品化。其实我们都知道知名度只是让更多的企业知道你,但要让企业知道为什么我应该来找你,你必须回答一个清晰的"品牌内涵"。这个"品牌内涵"必须容易记忆,同时也容易体现专业。
所以我们看到奥美发展速度很快,因为奥美提出了"品牌管家:360度管理";叶茂中的公司发展很快,因为他这个人成了品 牌的载体,而其专业性体现在其公司擅长"短期提升产品知名度"上。
把"方案产品化",进一步推动公司知名度的提升,是咨询类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开店"三步曲
边打工边创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是开店。它没有职业的限制,可以从事的行业也很多,从餐饮到服饰,从洗衣到教育等等,所有热门的加盟服务行业,都向营销人提示这里有很多的空间。
第一步,开家"无店铺"
对于营销人来说,就边打工边创业的初期而言,资金压力相对较大,没有多少资金。在这样的前提下,开一家"无店铺"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什么是"无店铺"?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用店铺我也能完成销售,从这个意义上出发,现在流行在易趣上开店就是"无店铺"的一种选择。像我们看到有个在公司里做销售后勤的小姑娘,在网上开了一家外贸服装店,把上海的一些流行的衣服挂在网上卖,由于外贸服装的款式较新,而成本相对较低,她的利润空间还不错,运转两年以后,现在每月平均都有5000元的利润。
当然"无店铺"不是只有网上商店这一种形式,其他的还有两类:一类是直销,通过自己积累的客户资源,直接向目标客户卖产品,由于没有流通环节,利润空间还是蛮好的,譬如说礼品类、化妆品类等生意可以用这种方式销售。尤其是礼品,现在很多企业中,每年又开产品发布会、经销商大会、销售总结会等等,每次会议都要购买一批别致的礼品,这块礼品市场的需求从来没有被仔细挖掘过,而市场部的营销人也经常为买不到合适的礼品而苦恼。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利用这个需求创业呢?而且这种方式更需要借助的是社会资源,如公司高层资源等,通过这种直销,没有店铺压力,最多只有首批进货款的压力,相对而言创业的压力不大。
而无店铺的另外一类形式是代销。这也很容易理解,当你找到一个合适的产品,认为这个产品有潜力而且容易被你所熟知的市场所认可,那采购一批货品,利用现有的终端,用代销的方式可以直接完成铺货。只要消费能启动,你的创业就至少成功了一半以上。这种代销与代理不同,因为没有很多配送员工,而且服务的响应时间也没有代理商快。所以这种创业方式不适合单价低、毛利空间低的产品,因为你这样会做得累死的。相对而言,毛利水平较高的服装、饰品、礼品、高档洋酒等产品比较适合用代销方式创业。
第二步,开家"店中店"
第一步成功以后,你开始有了一定的资金,此时根据资金状况,选择在一个集中的市场、百货商店、大卖场里,开一家"店中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在方式上倾向于在商场里开一个专柜或在市场中租一个摊位,因为这样的方式投入的成本相对较小。
由于你是用边打工边创业这种方式开店中店,所以首先需要重视的是不要影响本职工作。操作的方法上,可以采取让家人、亲戚来负责,你在背后出资和遥控指挥。
在风险控制上,一定要测算好成本和店址的选取,这是开店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同时进入"店中店"销售时,除了继续要卖那些产品销售力较高的产品以外,还需要考虑产品组合,产品形象柜的设计,营业员的销售能力、服务方式及流程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但在开始做专柜之前,就必须搞清运作的流程、提升销量的办法和规范的管理手段。
第三步,开家"专卖店"
其实用这种方式边打工边创业的最多,因为现在有很多盟主,他们向加盟商提供详细的合作指南。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难点在于投入的资金要求较高,因为在这种方式下,10万元以下的项目投资风险可能要比30万元的投资风险要大。
其实,营销人在选择项目时,有很多人选择餐饮业,因为这个行业可以独立创业,也可以加盟,关键看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能否形成餐饮特色。
最近有个朋友从日本回来,就在武汉开了一家茶馆,生意也很不错。而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切准了消费者需求,一壶茶50块钱,把经常在茶馆打牌的消费群排除在外,然后用中国传统的装修风格,如墙面上是字画,窗是用竹子做的,整个店里的环境给人的感觉是古朴、高雅又不失时尚,同时开放免费自助餐,从而吸引了一大批白领情侣在店里享受两个人的浪漫空间。"两个人在里面泡一天才一百块,女朋友还说这个有味道,以后要常来,要是带着女朋友上街,花销大得多,而且又累又心痛。"一个他店里的消费者就是这样说的。
所以对于想开店的营销人来说,一定要形成消费特色,否则经营的压力会让你喘不过气。
"办厂"四步曲
边打工边创业,未来赚钱空间最大的是"办厂"。搞实体最赚钱了,除了卖产品能赚钱以外,只要商业运作模式能得到投资方的认可,还能玩一把"资本运作"或海外上市。这钱就大了,少说都要几千万可以分。但大多数营销人没钱啊,动辄千万的设备投资预算,在一开始营销人不可能作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乳品行业的三甲之一蒙牛,去年营业额已经达到50亿了,而1999年公司刚成立时最头痛的是资金问题,半年内筹措的资金总共也不过只有一千多万。
说的实际一点,你必须找准一个切入点,把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有效的组合起来。而所有的方式里,代理的资金要求最低。
第一步,做代理
由于你是边打工边创业,所以产品选择就非常重要。如果产品本身的销售力不强,即使你有充足的客户资源,你的创业也很可能虎头蛇尾,慢慢消亡。
就产品而言,重点需要考虑的是产品的包装。消费者为什么买你的产品?是因为你的产品有知名度吗?不是,因为你没有机会去做名牌产品,谁让你是刚创业呢,要资金没资金,要实力没实力,知名企业自然不肯把代理权给你这个新兵。所以,你要找得产品就必须是一种以时尚为其消费内涵的产品,说得简单些,就是卖的产品消费者不在乎产品本身的价值,如内裤是自己穿的,自己认可就可以了,但西装是需要别人认可的,如果你买了一件1000元的西装,回来老婆说这件衣服只值300元,那家店你肯定不会再去了,而西装就是一个社会认可型的产品。这种产品有个基本特征是产品的包装和社会的流行性对产品的销售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用这种方式找到的产品,可以帮助你迅速打开销量,当然这并不容易。但这样的机会,依然存在。如今年初开始流行的鲜奶干吃片就是如此。
另外,营销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客户资源,直接做产品代理,如一位高档办公家具的销售经理,由于公司的产品是高端的,于是他就代理了中低档的办公家具,通过公司的客户回访,吃下了一批因为价格高而拒绝公司产品的客户;还有有着稳定客户的医院销售代表,也可以利用和医生、医院的关系,做一些药品的代理等等。
其实,做代理是最容易起步的,但就积累的资源而言,比较适合做代理的是做销售的营销人。
第二步,做产品
做产品,是营销人边打工边创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你有想法,想法是落到什么地方的呢?产品!
从产品概念、宣传口号到包装设计、宣传品设计以及产品核心消费价值(如食品的口味等)等,如果从生产上,产品核心消费价值能够被生产出来,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就成型了。
为什么要做产品?
就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现在中国OEM的产品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国内品牌的手机都是经销商搞起来的,他们就是负责设计产品,利用自己的渠道销售,厂家赚的是加工费。蒙牛也是如此,它也是采用"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逆向经营模式。
其实,在中国我看好一个行业,就是"做产品"的公司。在日本,有很多这样的公司,它们完成产品设计之后,把产品方案、注册的产品名以及加工工艺一起卖给企业,有的时候他们也采用以产品方案来入股方式加入企业的运营。
这种方式将来在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多,因为市场需求越来越细分,而企业中的营销人不一定能看到这样的市场需求。
第三步,做招商
对于做产品来说,由于中国没有一个很好的风险投资环境。大部分的风险投资基金都集中在高新技术行业,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些基金的经理们,有技术背景,有资金运作经验,但很少有营销经验。
所以对于消费品,想要从风险基金中拿到钱是相当困难的。
但对于消费品来说,我们有"招商"这种方式。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其实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大,大约100万的预算就能在糖酒会或其他产品交易会上,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亮相。经销商都是非常敏锐的,当他们看到一个可以卖起来的产品,当他们听到一个可以运作的商业模式,他们挤破头也要争到这个产品代理权。
事实上,一方面目前"招商"行业的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招商"行业又缺乏明星产品。这个市场是存在的,只要谁做的更到家,谁就能引发行业震动。
今年她加他维生素水就是这样在功能性饮料市场引起轰动的,今年的皇明太阳能就是这样引发房地产行业瞩目的(用太阳能概念加入房地产楼盘的绿色环保主题,从而使皇明太阳能销量猛增)。
其实做招商的本质是用招商这种方式获得商业伙伴的认同,从而更有效地借助更多社会资源的力量来运作市场,目前在中国这种方式是明显的以小博大的运作手段。
收益高,也意味着这种方式的风险也很大。不是有人说95%的招商不成功嘛!其实之所以说第一步做代理,第二步做产品,第三步做招商,就是说用这样的一个渐进过程相对风险较低。如果一上来做招商,万一失败那可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了。
第四部,做实体
当我们完成了一定积累,要做企业实体时,已经不太可能是边打工边创业了,而是全身心的独立创业。
办一个实体企业,是一条真正的富民强国之路。为什么中国香港的收入水平比我们高?因为有很多中国香港同胞来中国的各个城市办厂,尤其是广东一带开设服装厂的特别多。
谁是这个社会的领军人物?就是那些老板们,那些开厂的老板们。
所以做实体企业应该成为所有营销人的梦想,不想"开厂"的营销人将来也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弄潮儿。因为只有你想开厂,所以你才会有动力学习系统的管理知识,从销售模式、销售技巧到品牌管理、财务风险控制等等,并会主动尝试利用边打工边创业来完成自己的积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从哲学上说是对的,因为想法决定了你我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从实际的角度看,只有建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计划,才能使我们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上走。
人生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打工也好创业也好,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如果自命不凡的你在很多企业里都混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有很多愿望和想法还是得不到满足,不妨尝试一下边打工边创业,这样既可尽快实践自己的抱负,同时又可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因为中国的未来需要一大批创富人的崛起!
上海英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高级咨询师,是国内最早从事经销商发展研究的咨询师之一,是国内“经销商整合”话题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之一,多家商业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发表专业文章数十万字,致力于推动国内商贸等领域的产业变革,对于盈利模式的发展有较深刻的研究。擅长企业内部管理和业务渠道管理,欢迎交流:www.inoutchina.com 021-52589210 13524205539 [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