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新高了!
12月14日,上证指数跨越2001年的历史高点2245.44点,创出新高2250.32点,收盘2249.11点,此收盘点位也是历史上最高的。其实,股指创新高早在笔者的预料之中,尽管股指在冲击2200点之后“扭扭捏捏”了一番,但凭笔者多年来的经验,感觉大盘不创新高是不会罢休的,毕竟当时离历史高点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没有多少投资者对此新高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像前不久股指冲击2000点之时一样,14日的新高点与2001年的高点比起来,其所包含的意义大不相同。一个是全面牛市,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从中分得了一杯羹;一个是指数型牛市,也就是少数人的牛市,许多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
事实上,此次的新高还是存在“泡沫”成分的,如果没有工行、中行等大型上市公司对股指的贡献,上证指数离历史高点还有相当的距离。有业内人士进行过测算,工行每涨1%,至少要为股指“贡献”4点。工行总股本为3340.19亿股,其中2209.56亿股计入A股指数,目前有流通A股68.31亿股。以工行的发行价3.12元作为调整基期,14日工行以4.27元收盘,截止到昨日,工行上市后流通市值增加近79亿元,而计入A股的总市值则增加了2541亿元,两者成严重的不对待状态,工行对股指的“标杆作用”由此而生。其它的诸如中行、国航等新上市的大型上市公司均存在此种状况,投资者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原因也在这里。
股指创出新高,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信心没有创出“新高”,整个市场的人气也没有创出“新高”,除了少数股票之外,其它的股票价格也没有创出新高,这其实是对大牛市的绝妙讽刺。打开K线图可以看到,不少股票的价格甚至不及今年七月份时的高位。尽管上证指数刷新了历史高点,但一个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新高点、一个绝大多数投资者不能分享牛市盛宴的新高点,一个包含着“指数泡沫”的新高点,一个只为管理层政绩脸上“贴金”的新高点,到底又有什么意义呢?
或许有人会对笔者的观点进行驳斥:市场上有那么多大型蓝筹股,投资者可以买这些股票啊!没错,投资者也可以买大型蓝筹股。但是,证券市场本来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那些二线股、三线股不是在你手里,就会在其他投资者的手中。而且,市场上也有诸多的蓝筹股并没有随同大盘创出新高,这些股票也并非不值得“价值投资”。股指创出了新高,但却出现的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实乃牛市的悲哀,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悲哀。而股指出现严重的“泡沫”成分,只能说明市场已经“遁入”畸形,目前的牛市也不是什么真正健康的牛市。
不管怎样,在创出新高之后,笔者倒觉得保持一份理性、控制风险更重要。前不久,市场上就有人高喊直上3000点甚至4000点的口号,而目前的新高是在成交量萎缩的状况下产生的。虽然说近几年GDP高速增长、人民币也出现大幅升值,但世上没有只升不跌的牛市,牛市也有需要歇歇脚的时候,在那些“红嘴”们满嘴“牛气”地鼓吹的情形下,控制风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否则,就有可能成为“红嘴”们的“殉葬品”。
上证指数冲上2000点的当日,笔者曾写下《2000点 被吹大了的肥皂泡》一文,指出股指在工行、中行等大型蓝筹股的“标杆作用”下,像是被吹大了的“肥皂泡”。目前的新高,只不过是这个“肥皂泡”被吹得更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