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的异同
循环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循环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都是研究生产、分配、产品使用的经济学,由于对生产、分配、产品使用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即使是传统经济学,它们的观点也不相同。比如,有的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生产的,即经济学是研究怎样有效配置资源的,有的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分配的,即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有的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怎样满足人的消费的,即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由于传统经济学对生产、分配、产品使用逻辑起点、逻辑分层理解的差异,它们分成不同的派别。
传统的经济学可以分为马克思的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学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他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概念。马克思是从解剖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开始,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经济学是从分析分配入手的,他认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这和他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是一致的。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由此推断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在流通中实现。
和马克思的经济学不同,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怎样配置资源的,可他们却认为分配决定生产,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对于价值,西方经济学有不同的说法,如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分配决定生产。马克思把古典经济学以后的经济学称之为庸俗经济学,这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的教科书把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些经济学的基本特点就是分配决定生产。为了让分配决定生产的理论更加好听,西方经济学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如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属于分配的范围,它们谈不上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但对你增加财富倒有一定的解释。比如,股票市场,就存在不同的投资主体之间的博弈问题,这些不同投资主体博弈的目的是不劳而获,利用货币的分配职能,尽最大努力获取社会财富。信息不对称理论,也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骗取社会财富。
循环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有以下区别:
一、循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生产。
和传统经济学一样,循环经济学也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产品使用的。循环经济学研究生产以产品的循环运动为中心,认为产品循环运动的动力是人的需要,基础是环境要素。循环经济学研究生产是从人出发的,把人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称之为需要,使人的需要有客观的内容。循环经济学把产品定义为满足人需要的一切物品和服务,这就把传统经济学认为不是产品的空气、阳光等纳入产品的范围,为人们把传统经济学称之为外部性的问题转换为内部问题了。
循环经济学以产品为出发点,来分析一个国家的产业网。循环经济学是从产品—产品循环运动—企业—产业链—产业网这样的逻辑顺序来推导国民经济结构的。根据循环经济学的观点,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是畸形的,因为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建立在典型的分配决定生产的理论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学是用产品的循环运动路线的长短来分析经济效率的,这和用盈利分析生产效率非常不同,因为后者是分配决定生产的理论,利润是分配的结果。
循环经济学从三个层次来分析生产,即理论层次,操作层次和伦理层次。从伦理层次来讲,生产可以是为满足人需要的生产,也可以是为控制人身自由的生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必然是控制人身自由的生产,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毒品,它毒害全人类。从操作层面来看,生产即包括产品的生产,也包括技术的生产和理论思想的生产,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国家的GDP有多少,还包括它的技术水平有多高,理论水准有多高。只看GDP,不问技术和理论的水平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从理论上讲,生产的过程是环境要素不断转换为产品的过程,构成生产的要素有7个,它们是环境要素、产品、生产资料、人、科技及管理水平、制度和货币。
循环经济学认为,任何生产都是受到约束的,对生产的约束有的来自于生产本身,有的来自于分配,有的来自于产品的使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生产的目的是控制人的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永远是相对过剩和相对短缺的生产,因为人要么被控制,要么控制别人。比如房子,由于人们可以拿未来20年的收入购买,房子的生产量永远在短缺和过剩当中。
循环经济学认为,企业制度是存在很大漏洞的制度,人们可以利用企业制度的漏洞,进行资本运作,欺骗广大的人们。我们现在的企业制度是收入无限、风险有限的制度,这个体现在“有限责任”四个字里。
二、循环经济学的逻辑层次。
循环经济学的逻辑分层是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和传统的经济学不同,循环经济学把货币的循环运动、产品的循环运动单独分析,同时,又用综合法,把产品循环运动和货币循环运动复合为经济循环运动。
传统经济学把产品、货币放在一起分析,认为这两种东西都是财富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传统经济学在分析供求时,它们把产品和货币放在同样的位置来分析,自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再比如在分析IS曲线时,传统经济学仍然没有把产品和货币分开,才会有在假定的条件下,投资横等于储蓄的错误结论。
循环经济学由于把产品的循环运动分开来处理了,在分析产品时,它是以产品循环运动为核心展开的,在分析货币时,一方面,循环经济学认为货币是由影子货币转换而来的,另一方面,又从货币的发行者和货币的使用者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货币。在分析经济循环运动时,循环经济学以人权为核心来分析它和产品、货币之间的循环关系的。
循环经济学认为IS曲线不管怎么假定,它都不存在。因为I是投资,投资可能是产品的循环运动也可能是货币的循环运动,而S是储蓄,它是货币的循环运动,用单一的货币循环运动去对应产品、货币循环运动,这显然是不符号逻辑的,因为产品是通过影子货币来和货币对接的,而影子货币是不断变化的,它们怎么可能相等?
对于供求,循环经济学仍然是从产品、货币循环运动来分析的,供给产品的主体求的是货币,而供给货币的主体,求的是产品,由于产品和货币在时空分离,它们之间也不可能相等。传统经济学由于没有把分配主体和分配手段分开,认为供求决定价格,这实在是没有道理。因为分配主体的供求和分配手段的价格,怎么可能存在决定和被决定关系?循环经济学认为价格是由人的需求级次决定的,就像风是由气压差引起的一样。
循环经济学的逻辑层次比传统经济学要细,这就使传统经济学的结论在循环经济学看来是不成立的。
循环经济学始终把生产、分配、产品的使用分开处理。认为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不一定有关系,因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的事情,而经济效益是分配的事情。经济增长了,利润不一定增长。循环经济学把货币的基本职能看成是财富的分配工具,认为这个世界上创造财富的人不拥有财富,拥有财富的人不创造财富。因为创造财富的过程是生产过程,而拥有财富的过程是分配过程。分配过程完全可以和生产过程没有关系,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毒品。
循环经济学之所以叫循环经济学,是因为循环经济学是从循环的角度来看生产、分配、产品使用的问题,生产、产品的使用可以循环是因为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衡定律的存在,分配的循环是因为货币是分配的手段,它可以不断地从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再由货币转换为影子货币。
循环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循环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都是研究生产、分配、产品使用的经济学,由于对生产、分配、产品使用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即使是传统经济学,它们的观点也不相同。比如,有的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生产的,即经济学是研究怎样有效配置资源的,有的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分配的,即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有的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怎样满足人的消费的,即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由于传统经济学对生产、分配、产品使用逻辑起点、逻辑分层理解的差异,它们分成不同的派别。
传统的经济学可以分为马克思的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的经济学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他用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概念。马克思是从解剖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开始,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经济学是从分析分配入手的,他认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这和他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是一致的。马克思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由此推断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在流通中实现。
和马克思的经济学不同,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是研究怎样配置资源的,可他们却认为分配决定生产,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对于价值,西方经济学有不同的说法,如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分配决定生产。马克思把古典经济学以后的经济学称之为庸俗经济学,这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的教科书把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些经济学的基本特点就是分配决定生产。为了让分配决定生产的理论更加好听,西方经济学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如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属于分配的范围,它们谈不上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但对你增加财富倒有一定的解释。比如,股票市场,就存在不同的投资主体之间的博弈问题,这些不同投资主体博弈的目的是不劳而获,利用货币的分配职能,尽最大努力获取社会财富。信息不对称理论,也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骗取社会财富。
循环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有以下区别:
一、循环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生产。
和传统经济学一样,循环经济学也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产品使用的。循环经济学研究生产以产品的循环运动为中心,认为产品循环运动的动力是人的需要,基础是环境要素。循环经济学研究生产是从人出发的,把人与其生存的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称之为需要,使人的需要有客观的内容。循环经济学把产品定义为满足人需要的一切物品和服务,这就把传统经济学认为不是产品的空气、阳光等纳入产品的范围,为人们把传统经济学称之为外部性的问题转换为内部问题了。
循环经济学以产品为出发点,来分析一个国家的产业网。循环经济学是从产品—产品循环运动—企业—产业链—产业网这样的逻辑顺序来推导国民经济结构的。根据循环经济学的观点,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是畸形的,因为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建立在典型的分配决定生产的理论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学是用产品的循环运动路线的长短来分析经济效率的,这和用盈利分析生产效率非常不同,因为后者是分配决定生产的理论,利润是分配的结果。
循环经济学从三个层次来分析生产,即理论层次,操作层次和伦理层次。从伦理层次来讲,生产可以是为满足人需要的生产,也可以是为控制人身自由的生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必然是控制人身自由的生产,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毒品,它毒害全人类。从操作层面来看,生产即包括产品的生产,也包括技术的生产和理论思想的生产,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国家的GDP有多少,还包括它的技术水平有多高,理论水准有多高。只看GDP,不问技术和理论的水平的国家,是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从理论上讲,生产的过程是环境要素不断转换为产品的过程,构成生产的要素有7个,它们是环境要素、产品、生产资料、人、科技及管理水平、制度和货币。
循环经济学认为,任何生产都是受到约束的,对生产的约束有的来自于生产本身,有的来自于分配,有的来自于产品的使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生产的目的是控制人的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永远是相对过剩和相对短缺的生产,因为人要么被控制,要么控制别人。比如房子,由于人们可以拿未来20年的收入购买,房子的生产量永远在短缺和过剩当中。
循环经济学认为,企业制度是存在很大漏洞的制度,人们可以利用企业制度的漏洞,进行资本运作,欺骗广大的人们。我们现在的企业制度是收入无限、风险有限的制度,这个体现在“有限责任”四个字里。
二、循环经济学的逻辑层次。
循环经济学的逻辑分层是使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和传统的经济学不同,循环经济学把货币的循环运动、产品的循环运动单独分析,同时,又用综合法,把产品循环运动和货币循环运动复合为经济循环运动。
传统经济学把产品、货币放在一起分析,认为这两种东西都是财富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传统经济学在分析供求时,它们把产品和货币放在同样的位置来分析,自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再比如在分析IS曲线时,传统经济学仍然没有把产品和货币分开,才会有在假定的条件下,投资横等于储蓄的错误结论。
循环经济学由于把产品的循环运动分开来处理了,在分析产品时,它是以产品循环运动为核心展开的,在分析货币时,一方面,循环经济学认为货币是由影子货币转换而来的,另一方面,又从货币的发行者和货币的使用者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货币。在分析经济循环运动时,循环经济学以人权为核心来分析它和产品、货币之间的循环关系的。
循环经济学认为IS曲线不管怎么假定,它都不存在。因为I是投资,投资可能是产品的循环运动也可能是货币的循环运动,而S是储蓄,它是货币的循环运动,用单一的货币循环运动去对应产品、货币循环运动,这显然是不符号逻辑的,因为产品是通过影子货币来和货币对接的,而影子货币是不断变化的,它们怎么可能相等?
对于供求,循环经济学仍然是从产品、货币循环运动来分析的,供给产品的主体求的是货币,而供给货币的主体,求的是产品,由于产品和货币在时空分离,它们之间也不可能相等。传统经济学由于没有把分配主体和分配手段分开,认为供求决定价格,这实在是没有道理。因为分配主体的供求和分配手段的价格,怎么可能存在决定和被决定关系?循环经济学认为价格是由人的需求级次决定的,就像风是由气压差引起的一样。
循环经济学的逻辑层次比传统经济学要细,这就使传统经济学的结论在循环经济学看来是不成立的。
循环经济学始终把生产、分配、产品的使用分开处理。认为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不一定有关系,因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的事情,而经济效益是分配的事情。经济增长了,利润不一定增长。循环经济学把货币的基本职能看成是财富的分配工具,认为这个世界上创造财富的人不拥有财富,拥有财富的人不创造财富。因为创造财富的过程是生产过程,而拥有财富的过程是分配过程。分配过程完全可以和生产过程没有关系,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毒品。
循环经济学之所以叫循环经济学,是因为循环经济学是从循环的角度来看生产、分配、产品使用的问题,生产、产品的使用可以循环是因为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衡定律的存在,分配的循环是因为货币是分配的手段,它可以不断地从影子货币转换为货币,再由货币转换为影子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