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币走强,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又会助长该货币进一步走强。这就是所谓的“趋势的自我强化原理”。
关于这个原理,笔者在许多地方都作了阐述,在这里,我将围绕欧元的情况做一些说明,并在人民币问题上稍做引申,并不展开分析。
关于欧元,我们已经见证了如下基本事实:
——1999年单一货币的创建,深化了市场,提高了市场流动性;
——欧元区的扩大,也巩固了市场深化以及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进程;
——欧洲企业日益摆脱传统上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转而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
——世界各地债券发行人转向在欧元市场募集资金;
——某些亚洲和中东国家抛售美元资产,转向购买日趋升值的欧元资产;
——欧元利率相对稳定,欧元资产稳步上升,欧元汇率走强富有弹性,使得人们对欧元资产的预期不断增强。
上述因素相互作用,彼此强化,促进了欧元资产的不断升值。因此,我们在各个市场都见证了欧元与美元一争长短的事实。最明显的莫过于债券市场,欧元已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债券市场上的世界主导货币,欧元债券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二年超过美元债券。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的数据显示,在2006年底,未偿付的欧元债券价值48360亿美元,而美元债券为38920亿美元。未偿付欧元计价债券占全球市场的45%,而美元债券占37%。2006年新发行的债券占全球总量的49%。过去几十年,美元债券市场份额一直高于欧洲债券(欧元面世之前为多种货币债券的总和):就在2002年,未偿付的欧元债券也仅占全球市场的27%,美元债券则占51%。在欧元作用日益提升之际,负债累累的欧洲政府发债额也在日益增多,但促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却是企业和金融机构欧元债券发行量的增加。
那么,对照中国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设想,总会有一天,人民币资产也将面临全面升值的局面。关于人民币,我们可能要见证一些情况:
——20XX年,港币、澳门货币甚至新台币消失,出现人民币(中元)流通范围扩大的情况;
——中元区的扩大,巩固了市场深化以及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进程;
——中国企业日益摆脱传统上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转而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
——世界各地债券发行人转向在中国市场募集资金;
——某些亚洲和中东国家抛售美元甚至欧元资产,转向购买日趋升值的人民币资产;
——中元利率相对稳定,中元资产稳步上升,中元汇率走强富有弹性,使得人们对中元资产的预期不断增强。
后面的分析只是简单套用了欧元的情况,可是,历史会出现惊人的相似,欧元今天的情况就是人民币(中元)明天要面对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