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
庞皓,男,62岁,1966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系,后在工厂从事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13年。1978年起在西南财经大学任教师,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统计学系副主任、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教育部第一届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统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现担任全国统计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四川省统计学会副会长。庞皓长期从事经济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长期担任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除本科教学外,还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19人,出版学术著作17本,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研奖8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已经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4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庞皓最早提出用国民经济统计和企业经济统计取代部门统计,这项改革已被全国采用。他率先编写了整合统计原理与数理统计并与计算机软件结合的“统计学”教材,这种改革方式也已为全国采用。他还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计量经济学”的主要策划者和建设者。为表彰庞皓做出的突出贡献,1991年中国人民银行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5年国务院决定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对他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庞皓还是2005年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
|
名师心得 |
|
我从工厂到大学任教师已经28年,深感丰富的实践经历既是教学与科研的宝贵源泉,又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教书育人的重要基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圣殿,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在大学里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要高质量,还要学会做人,要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方面,教师的职责至关重要,也最为神圣。
教师只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还很不够,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知识很容易过时或衰减,而思想和方法却是持久的。大学教育尤其要重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为只有这种能力才是将受益终身的最重要的基础素质。
给本科生上课,常使我感觉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如同来到大海边遨游,可以忘掉一切烦恼,虽然有所付出,但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教师讲课的时候,不能只想着:“我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而是要时刻想着:“如果我是学生,希望老师怎么去讲解这个问题”。这对上好每一堂课都是重要的。
有的教师强调教学课件是自己的“知识产权”。而我认为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必须是无私的,没有什么“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果学生对我在教学中的“知识产权”感兴趣,正好说明我在教学上的努力是有价值的,那是很令人开心的事。
|
|
名师寄语 |
|
教学的目标是无止境的,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无论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都不为过。教学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规律性;教学又是一门艺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很出色的。在教学上,需要教师用一生的精力去精雕细刻,才可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一个既重视科研,又非常重视教学的大学,才是一所好学校。 |
|
名师名言 |
|
培养一个好的教师很不容易!教师既要是学识渊博的学者,还要是出色的演员。戏剧“红楼梦”的台词虽然都是那么几句,但由不同的人说出来,观众的感受却大不相同。怎样才能把一门课讲好呢?这要看教师经不懈努力所练就的基本功了。 |
|
所属学科学校文字介绍 |
|
西南财经大学的数量经济学科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同时具有数量经济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也是四川省的重点学科。西南财大《计量经济学》教学已有25年历史,是全国最早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高校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庞皓就翻译出版了美国古加拉蒂著的《基础计量经济学》(第一版),这是国内最早出版的计量经济学译著之一。庞皓等在长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又编写出版了4本《计量经济学》教材,在完整的基本理论体系基础上,坚持“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的原则,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论文等方式,突出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组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3人,每学年承担了近3000人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本课程达到了国内同类课程的前列水平, 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我国经济学、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已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学校坚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重点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