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购买什么?


我们在购买什么?
    2006年让每一个汽车厂家喜笑颜开,37%的市场增量一扫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车市颓局,而全年过700万辆的产销已经逼近日本,稳当得坐上了世界第三大汽车产销大国的行列。
    在这些行业数据的背后,我们生活的周围也在发生变化,那就是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我们城市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源,这导致了在我国11个最的的城市里,由于汽车尾气所排放的颗粒物造成每年5万人夭折,40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
    和污染所相对应的,是效率的急速下降。与汽车新品宣传手册和广告片中所体现的动力无限,速度无限所不同的是,不论你购买任何汽车产品,如果你在北京二环和三环的干线道路上行驶,就不会超过20公里/小时的平均时速。
    相关数据显示,北京二环至三环之间的干线道路上,高峰时间的车辆平均速度,已经由1994年的45公里/小时,下降到2005年的10公里/小时,而今年这一速度只可能继续下降。因此,不论你车辆的最高时速是多少,都意味着你在大部分时间内是在以一种比自行车更慢的速度在进行位移。当然,买汽车的好处在于,你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来表明,你的缓慢并非不能,只是不为,或者是不能为,而就在这不能为中,你要比说明书上的标准油耗多掏一倍的钱。
    可以想象,在缺少公共交通体系和以炫耀为重要功能的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里,这种“重名而避实”的消费现象已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面子而买车和开车的现象不仅在消耗着我们的金钱和能源,也在侵蚀我们越来越少的蓝天。
    2006年中国汽车在增长,但中国微车却在放缓增长。1.3以下市场是唯一出现增幅负增长的细分市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还是在今年全国大面积解除“限小”规定后所出现的结果,而新的税率也没有起到任何鼓励小排量车型使用的结果。
    国人通过购买汽车来寻求一种阶层和身份的认同感,就和人均GDP 1700美元的国人在全世界扫荡奢侈品一样。这实际上反映出我们仍然不清楚我们在购买什么,购买的动机仅仅是让自己更体面的出现在与你的幸福无关的人群当中,而不是享受工业文明所能够给你带来是缩短空间距离的便利。

                                                                           何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