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专题邮票上的龙凤图案


          中华龙凤文化专题邮票上的龙凤图案

                         

                          影/文:翟智高

 

  中华文化专题邮票的宗旨是“承载历史,传播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发的中华文化名人专题邮票作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式. 图为首发式会场。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下图左),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下图中)出席了首发式。

   

 

         

 

下图是主席台:

     

 

     由文化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推荐,经国家邮政局相关部门严格审定,从全国范围数万名艺术家中层层筛选。首期入围的有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化名家329位,

    

 

(图为首发纪念品,上有大红“名家”二字和红底艺术体“龍”字徽标图案,

              

                         左侧底图是石雕巨龙图。

                   

 

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纪念。历史性、权威性、艺术性、国际性。主办: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地址:人民大会堂):

 

 

      文化专题图片由北京邮票厂印制,邮票是相分开的两个单元,左边是邮票,印有“中国邮政”、“80分”、“CHINA”、“凤凰图案”、“彩云”、“吉祥如意”等邮票必备的要素。右边是作品图片。

文化专题邮票“龙凤呈祥”(图1):

 

  

右图采用洛阳伊川龙头沟附近发现的西汉时期空心画像砖上的“人龙和谐图”照片(见原照片图2,翟智高  摄):

 

 

 

 

  画面是人与龙嬉戏娱乐,欢跳的人和喜笑的巨龙,构成美妙的“人龙和谐图”, 两千多年前的龙图与现今的凤图相配而成为全新意义的“龙凤呈祥”专题邮票,是邮品之上品,属不可多得的珍邮。天安门城楼国徽两旁那腾跃飞舞的条条金龙,不仅是最高规格的龙文化艺术形象,而且象征着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团结向前的精神风貌。龙凤专题邮票其“承载历史,传播文明”的含蕴不言而谕。

《说文解字》记:“龙,春分而登天”。中华神州古往今来尊崇龙是民族文化的标志,最有意思的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中原河洛龙门口南发现的天然石龙,一年四季随季节不同而变化,以春分至清明看的最清楚。几千年来,龙文化始终是维系炎黄子孙奋发图强、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民族文化的标志。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天然石龙是有独特魅力的奇观。

 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首次展现天然石龙雄姿,见专题邮票“龙飞凤舞”(图3):

  右图是巨型天然石龙,位于洛阳龙门石窟以南20余公里的伊川龙头沟。在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龙·源流文化》一书中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洛阳市旅游地质景观分布图》列为淋滤钙华型石龙景观,距今约三百余万年。

天然石龙位于龙头沟北侧沟壁上,现出露部分长约九十多米,高近十米。龙的吻、牙、眼、角、身、翼、足等俱全,呈伏卧欲腾飞状。全由自然形成的料礓石构成。附近还有天然石凤凰、石龟、黄龙泉和黄龙庙。

    史料典籍《春秋纬·元命苞》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巳,有娇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王大有:图说中华文明大典·三皇五帝时代》记伊川天然石龙即文献中的“神龙”。“瑞雪飞龙”是千载难逢的天然龙奇观
   (见原照片瑞雪飞龙,飞龙在天。翟智高 摄  图4):
 

 

    大雪过后,天气放晴,石龙身上的雪先溶化,周围白雪尤如天上的白云,石龙好象在云中腾飞,为飞龙在天之象。石龙地处偏僻山沟,不易显露真容, 所以观石龙的六种卦象应选择合适的季节和时间。易字上为日,下为月,日月变化使石龙也在变化。

   雪后初晴,石质龙身上的雪先融化,显现出石头黄龙的真容。龙周围土层上的雪恰好像白云,展现出一幅天绘的“云从龙,飞龙在天”画卷,与凤图邮票相配,成为绝妙的“龙飞凤舞图”文化专题邮票,浓缩在半方邮票上,虽然人们不易看出巨型天然石龙的雄姿,但对于广大中华集邮爱好者来说,提供了新的中国集邮信息,中华天然龙凤图案邮票是第一次在文化专题邮票上见到,无疑是集邮收藏的珍品。

文化专题邮票潜龙(图5):

  原图是天然石龙夏秋时节照片,见图6  潜龙。摄影 : 翟智高

 

  夏秋之时树木繁茂,石龙被草木所覆盖,但隐约可见龙的雄姿,正是龙或跃在渊的潜龙实景。

   孔子对龙的形态有很精辟的论述: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拨,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君德也。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子曰: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下图是天然石龙春夏之交时的景象,曰:见龙在田。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石龙周围的草木发绿,使石龙显现出来,加上阳光入射的角度恰到好处,石龙的线条和层次较为分明,呈现出龙欲登天的景象,即见龙在田”。  
                     摄影:翟智高
      

    应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的邀请,洛阳巨型天然石龙摄影作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石龙的雄姿使参观者眼界大开。参观展出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对天然石龙的发现感到欢欣鼓舞,他们为中华祖国龙的国度有如此体形巨大、象形逼真、年代久远的巨型天然石龙而自豪,纷纷赞誉这是世界第九大奇迹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天然第一龙。尤其是石龙腹部的小石龙,紧密依偎在巨龙身上,象征着港、澳、台是中华祖国巨龙身上天造地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易经》中所说的与时消息,是说一切事务都在变化之中,不会永远一成不变。又给我们一种启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犹如潜龙,但要有拼搏奋斗或跃在渊的精神,经过努力可以实现飞龙在天的愿望。但得志的时候应有亢龙有悔的自知之明。也启发人们要根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再根据变化的规律制定发展规划,这就是今天所说的与时俱进。人一定要有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志向。文化专题邮票中华龙凤腾飞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中华腾飞神龙原图,  作品系用图4“瑞雪飞龙”之龙,剔去土层而成。见图8:

 

     

      

   文化专题邮票龙门(图9)  该专题邮票右图是洛阳 "龙门" .翟智高 摄:

        

    龙门石窟系河南省目前唯一的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东汉傅毅“返都赋”:“因龙门而畅化,开伊阙以达聪也。”龙山相对,壁立如天然阙门,古人称之为伊阙。“鲤鱼跳龙门”是说每年在春分时节,黄河鲤鱼溯伊水而上,到泉水众多、湖沼遍布的伊川境内产卵繁衍后代。此时是伊河枯水季节,在穿越伊水碧透、水流湍急、石礁密集的伊阙口时,大批金鳞红尾黄河鲤鱼为赶路并躲避暗礁,往往飞腾跳跃前进,故曰“跳龙门”;越过者即进入“伊甸园”成为“龙”,能完成繁衍后代的神圣使命。越不过者往往被礁石撞伤或撞死,无缘进入“龙宫仙境”。

 
文化专题邮票天然石凤凰(图11):
天然石凤凰,由天然碳酸钙岩石构成,凤嘴似衔有宝珠,凤目美丽,双眼皮,头顶有石质凤冠,自然弯曲的石线组成凤头上的羽毛,腭下有石质凤胡,一波三折的岩石褶皱层恰好构成凤凰长长的尾巴。绿色的野生酸枣树成为天然石凤凰最巧妙的衬景。石凤凰与石龙共同组成了天然“龙凤呈祥”的美好祥瑞奇观。龙凤呈祥,万事如意。天然凤凰与艺术凤凰组成“双凤比翼”文化专题邮票,真正是绝无仅有的珍邮。
原天然石凤凰照片  见图 12     翟智高  摄:
 
       
 石凤凰位于天然石龙正南方约三百米凤凰沟,下图可看出天然凤凰的真实神态 ,天造奇景,惟我中华有之, 特写见下 图 13
 
    
 
   “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是鸟中之王尔雅释鸟,描绘凤凰的形象是郾凤其雌皇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是我们祖先崇拜的一种图腾。孔子曰: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俗语有“不栽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2003-26《东周青铜器.凤纹尊》和T.62《中国陶瓷——磁州窑子》元代.双凤纹罐等邮票上有凤凰图案,显示出凤凰庄严神奇和飘逸飞扬的美妙姿态、把鸟中之王想象得多么仪态万千。T.33《长沙楚墓帛画》龙凤引魂升仙帛把凤凰作为吉祥的神物。还有1994年加贺年(有奖)明信片的丹凤朝阳表示新年祝福等等。
   这次文化专题邮票上的天然石凤凰,年代久远,当是中华凤文化起源的“模特儿”,使人们看到了自然之美。
  
      文化专题邮票龙凤脉(图14)
     原照片 北京中轴线 龙脉 。雷雨后从北京景山可看见钟鼓楼北山,对照北山对称的天然山峰双阙,能看出原故宫中轴线明显偏离东侧。因空气尘埃多,平时不易看到北山。见下图:

  

 文化专题邮票八千六百年中华文明传承(图16):
   原照片 洛阳 伊川发现的八千六百年前的红陶三足钵 (文章见《中国文物报》1996317),系后世鼎和爵的鼻祖,其三足着地点为分毫不差的等腰三角形,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实物见证  见图,    摄影:翟智高:

 

        

  
文化专题邮票“凤凰女神”(图18):翟智高的图片   图是在八大处西边凤凰台拍摄的北京西山的远景山峰巨型女神的头像照片(见原照片竖看图),摄影:翟智高:
 

     女神长发飘逸,眼睛微闭,似可见长长的眼睫毛。鼻子尖尖挺直而不失秀气。最神的是小巧的嘴巴,双唇匀称恰到好处。女神的下巴更妙了,其圆润的程度,恐怕最高明的能工巧匠也难以雕刻成,使北京女神展现出无限的青春魅力。此图与凤凰图相配而成的“凤凰女神”文化专题邮票,比美国的“自由女神” 文化内涵更深厚,因为北京的“西山女神”已经纵览了亿万年来的沧桑之变,而美国的“自由女神”才有多少年的历史?

    另有一幅文化专题邮票“丹凤朝阳”(图20):

 

    右图取材于山西洪洞县广胜寺的山体摄影,只见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璀璨,红霞满天,形象表达出“东方红,太阳升”美妙壮丽的景色。这幅照片竖起来看,相似巨人头部形象,太阳恰从人口吐出(见原照片竖看图21),翟智高 摄,曾获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奖

                

    有人认为此图巨人头部像佛祖如来,在香港回归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获奖作品集中,这张照片被命名为“佛吐金珠”。又有说巨人下巴上有个凸出处是痣,像伟人毛泽东,在中华世纪坛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艺术展上,这张照片被命名为“东方红”。这次与凤图邮票配成文化专题邮票“丹凤朝阳”,有集邮行家评说,该“东方红”自然神韵实在难得,可与文革珍邮“祖国山河一片红”相媲美,并且另有其特殊的永恒价值。

    

                  

    右图是北京中轴线上北端奥林匹克公园上空拍摄到的蓝天白云照片,白云恰像腾飞的巨龙。这张云龙图云层变幻显现为龙形状,仅只有几秒钟时间,云层与下面的青山绿水构成绿色北京、绿色奥运的神奇图像(见原照片图23):摄影:翟智高

 

 

     这张图片虽然没有涉及有关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任何建筑和文字,但拍摄的画面是在奥林匹克公园上空,白云自然呈现巨龙腾飞图像,的确是天遂人愿的罕见奇景,实属奥运邮票之中的神来之票。

  海内外华人都会认同中华文化中龙与凤的文化标志。这些形象很容易唤起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民族感情。赛龙舟是人们熟知的关于龙的活动,但祭祀神龙的场面却难得见到。

 

 
    龙腾盛世,春夏秋冬摄影曾于2000年龙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参加“世界华人艺术展”。被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誉为最有生气的祥瑞龙景图。被“人民画报”等收藏:
      原照片图,是天然石龙地区在春天举行的浩大壮观的祭龙场景。                                     摄影:翟智高
 
     春分时节祭神龙盛况。只见天然神龙似对人们祭祀感到兴奋,眯着眼睛,咧着嘴似在微笑。龙身上、身下的人们显得是那么渺小,更衬托出石龙的巨大,但见旌旗招展、鼓乐震天、万众欢呼、祥云现瑞、紫气升腾、龙腾盛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吻上方的烟雾,是人们祭祀龙时产生的香火烟气聚集而成,现场抓拍的图像,恰巧像似巨龙吐出的祥云瑞气,不管是天意还是巧合,吉祥的画面是生活中的实景,通过照片使之定格为永恒的“龙腾盛世图”。与凤凰邮票共同组成的“龙凤盛世图”,孤飞无邻的凤凰,看到喜笑颜开的龙,又有万众欢呼,一定会兴奋无比。
   在甲骨文卜辞中,记载有“躬于伊尹祈雨”,石龙地区是商代名相伊尹的故里,每年的“二月二,龙抬头”至“春分龙登天”时节,天然石龙地区均要举行盛况空前的祭龙庙会等传统民族文化活动。百姓们把炎帝神农的神像从神庙中请出,坐在八抬大轿内,游遍大街小巷,并到石龙那里祭祀。舞龙、舞狮、旱船、高跷、杂耍、铜器、民乐、戏曲、腰鼓、毛驴、焰火等等应有尽有,热闹非凡。人们欢庆太平盛世,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几千年来一直传承下来,成为中华大地上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自强不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习俗。

天然龙凤图案专题邮票是破天荒的首次出现,其收藏价值和承载历史的意义是肯定的。龙和凤在一起永远都是和谐吉祥的像征,是不能分开的天生一对儿。

文章中的照片均是本文作者原创摄影作品,拥有知识产权,引用请注明出处并告知作者。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