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 跑茶会 》 作者:范坤田


苏州是座美丽而古老的水城,水资源清澈富足,因而人们有“日里皮包水,夜里水包皮”的生活习俗。那时苏州的茶馆很多,几乎遍布大街小巷,成了城市的一大景象。所谓的跑茶会,不仅是孵茶馆品尝生活,而且是在茶馆里领行情、谈业务。

  解放前,我家邻居赵先生,他的职业就是跑街先生,每天早晨都要坐了黄包车去跑茶会。

  每个茶馆,都是各行各业举行茶会的场所,借用茶馆进行经济活动。有米市茶会,油市茶会,绸缎、棉布、棉纱业茶会,还有茧商、蚕农茶会等。品茗会友,交流信息、洽谈生意,内容十分丰富,气氛非常融洽。赵先生跑的茶会很多,有的茶馆里有他固定的座位,不少茶馆内的跑堂都认识他。他一踏进茶馆,跑堂就会与他亲热地打招呼;才坐下来,一块热毛巾如飞碟一般飞到他手上。这时,还没等赵先生擦好,跑堂手托茶壶 ,指夹茶杯,拎着水壶走到面前,一个“凤凰三点头”,或“朝天一炷香”,向茶壶里冲水,干净利索,滴水不漏。

  茶馆内供应各色点心和瓜果食品。赵先生喜欢在茶馆里吃早点,与跑堂说一声,点心马上就会送来。赵先生结婚多年,没有小孩,所以非常喜欢孩子。他高兴的时候,偶尔也带我们到茶馆去玩玩。他吩咐跑堂添只茶杯,叫客生煎馒头、蟹壳黄,让我们吃。

  聚集到茶馆领行情、谈生意的,有跑街先生,有商店老板,也有工厂业主。赵先生人头熟、关系多,熟悉各种“行话”、“切口”,与他谈生意、了解行情的人很多。有人请他做专职跑街的,也有人请他做兼职跑街的。专职的实行月薪制,每月拿几石米钿;兼职的拿成头,做成一笔生意,提取利润中的几成。所以他的生意很忙,有时一天的上午和下午都要去跑茶会,上午到三万昌茶馆的米市茶会上看看,下午到梅园茶馆的绸缎茶会上听听。蚕茧上市时,到枣市街的明园茶馆的蚕茧茶会上摸摸行情;需要做棉布棉纱生意时,还会到东中市春和楼的棉布棉纱茶会上去谈谈。反正,有生意做的茶会,赵先生都要去跑的。

  茶会,除了大量的经济活动外,还有许多文化艺术活动。与三万昌相邻的品芳茶社,是苏州文人雅士聚集之所。据说,大文豪周作人在苏州时,就在这里喝茶、吃生煎馒头。察院场的彩云楼茶馆是象棋棋会所在地;金谷茶馆是围棋好手聚会的地方;玉露春茶馆是斗蟋蟀人的集中地;茂苑茶室是养鸟人的聚集地;渡僧桥堍的辛园茶馆,因临近上塘街菜场,是厨师喝茶的地方,他们到这里来边喝茶边统一菜价的口径。

  1956年,苏州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原来的这批跑街先生,成了企业的供销人员。没有了经济和文化活动的支撑,苏州的茶会活动逐渐消失,茶馆也逐渐减少,仅剩的几家茶馆,只是供人品茗会友、娱乐休闲而已,跑茶会成了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