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傻和理呆的区别


  一般的说法是理呆们会数数。有一点需要补充:文傻把数学(数理)当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沧海桑田矢志不移;理呆仅把数学作为工具,能用则用不合用就扔一边儿去。我将就自己的经验印象拼凑些实例(文献请读者自己考证)。

  1939年,怀特海在哈佛大学有个演讲——《数学与善》。柏拉图曾演讲过这个题目,据说台下那个时代先哲们云集,但效果并不理想。大约在20世纪初,怀特海和罗素完成《数学原理》等书后,数理逻辑的严密性感召人们去重构哲学认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另外还有人才济济的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如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1930年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终结了逻辑实证主义的野心。萨特存在主义开始如日中天。20世纪40年代末,布尔巴基学派用结构重构数学大功告成之后,50年代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等宣判了存在主义的死刑。60年代,皮亚杰《结构主义》是一个小结。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最终召唤了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结构预示着解构的大行其道,后来的人文就是无休无止搞笑版。

  中医也并不仅仅停留在阴阳五行八卦易理层面。无论是信息论等老三论、突变论等新三论、混沌论等新新三论的出现,中医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与此同时,理呆们的工具越来越叫绝。拉东变换之于CAT,傅立叶变换之于MRI,马尔科夫链之于PageRank。甚至在经济学领域,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说:(1)数学仅仅是一种帮助思考的语言,而不是思考的发动机。(2)只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使用数学。(3)将数学内容翻译成英语。(4)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5)去掉所用的数学部分。(6)如果你做不到第4点,那么把第3点也放弃掉。我经常这样做。

  我相信,马歇尔这句话道出了文傻与理呆的本质区别。

  思维

  文傻理呆还代表了两种思维方式。

  心下说:“跟‘元语言’对应的是meta-lingua。弄清楚meta的意思,对逻辑思维是很有用的。……我把它理解为‘层次’。”

  记得中学学哲学时,说物质从低级到高级是分层次的,但谈及意识就仿佛意识过去现在未来都只有一层。然后就拿N层物质去PK一层意识,明摆着欺负人。那时就认为意识从低级到高级是分层次的,这样一来物质和意识才有一拼,虽然非常低级的意识可能有着别的名称。

  例如,“视”指眼睛的官能分辨;“见”指人的内容识别。视与见的层次不同。“视”的层次比“见”低级,我们设定“视”处于N层,“见”处于N+1层。

  例如赏心悦目,很多次悦目的经历都得到了相同的赏心感受。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秋山、采菊、敛云、归鸟等等万千气象(处在N层),都与诗人归田园的心气(处在N+1层)同气相求。

  文傻的思维方式是:

  “n层概念在其自同构变换群作用下所具有的n+1层概念不变性”。

  记得中学物理的力学部分,有很多种“力”,还学了胡克定律。后来知道那些力都可以统一为电磁相互作用,那些解释特定现象的力学定律都可以用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替代。

  人类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scire)向前推进,分科的研究实践活动殊途同归,达到统一,更贴近自然本身。

  理呆的思维方式是:

  “n+1层概念在其自同构变换群作用下所具有的n层概念不变性”

  摘自:新语丝读者网DINGDONG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