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成就“鲁南第一乳~”


“标准化”成就“鲁南第一乳~”
――枣庄祥和乳业的崛起之路
 
枣庄市祥和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枣庄矿业(集团)付村煤业有限公司和香港祥龙(集团)国际有限公司合资5167万元,于2005年底注册成立的一家股份制大型奶牛养殖企业。一年多来,他们按照“立足牧业、发展乳业、服务农业、壮大产业”的理念实施持续性开发,目前已形成了饲草基地3000亩、奶牛存栏2000头、年产商品鲜奶21600吨的全自动化生产规模,成为山东乳业的后起之秀和鲁南苏北乳业的龙头老大。
 
(下图:枣庄祥和乳业奶牛养殖基地鸟瞰)
 
 
 
困境中突围:逼出“奶牛战略”
 
枣庄祥和乳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境内。公司的前身是枣庄矿业集团所属的一家矿柱林场。该场始建于1976年,由国家按照计划从台儿庄区和峄城区划拨土地3600亩给枣庄矿务局组建,安排矿务局系统知识青年集体从事农业林业生产。后来,知青陆续回城,只有老弱病残职工留守,土地陆续被周围农村的农民强行瓜分自由耕种。枣矿集团改制后,于2002年将林场化转给了属下付村煤业有限公司。付村煤业面对3000亩耕地没有收益的尴尬,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与分耕土地的农户逐一协商,明确土地权属,签订租赁合同。可由于租种土地的农户分散经营,租金收缴十分困难,白纸黑字依然无法实现应有收入。为了收缴逾期租金并终止租赁合同,将分散的土地收归集约经营,场方还遭遇了周边村庄好几十位村民的集体持械围攻,当地派出所接警赶来平息事态,一名干警竟然被持械村民非法扣押,险些酿成严重后果。3000亩地的资产资源竟然成了付村煤业有限公司的一块心病!
 
为了彻底摆脱困境,付村煤业的决策层集思广益,决心为这片土地寻找出路,变包袱为财富。他们广泛考察,反复论证,选定了奶牛养殖与奶制品加工的突围方向。在此基础上,他们把付村煤业的经济实力和3000亩土地的资源优势与集约经营能力作为“亮点”真诚招商,打动了香港祥龙(集团)国际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成功注册了枣庄市祥和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由付村煤业控股,组成了董事会、监事会,将困境中的突围付诸于行动,“奶牛战略”成功启动了!
 
(下图:付村煤业与香港祥龙两大股东决策层现场决策奶牛战略)
 
 
高标准起跑:要做就做最好
 
“奶牛战略”成功启动,公司董事会凭借双方经济实力和“要做就做最好”的战略胸怀,决定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起跑,做鲁南苏北乳业经营的领跑者。
 
依照这一理念,他们把养殖场硬件建设标准确定为高于国家标准的山东省颁标准,按照犊牛、后备牛、成年母牛、泌乳牛分圈饲养的要求,2万多平米的饲养场房、栏舍和挤奶厅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跨度与高度设计,并一律采用高规格优质钢架结构,确保最佳的通风透光效能,同时做到了降温与保暖设施的分别配套。然后投资500多万元,购置了从饲料种植的耕作、收获、加工、贮藏到饲养的配料、投料、供水、排便和挤奶、灌装、储存、运输一体化的机械化装置,而且全是国内甚至国际先进的养殖专用机械装置,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栏舍排便,工序简单,传统的人工处置方式成本较低。但是为了减少人畜直接接触频率,避免外界病菌病毒侵入,确保饲养程序规范化运作,他们也引进国外进口设备,通过机械化粪尿分离、阶梯式自动传送方式,将粪便直接排出栏外。这在全省所有奶牛养殖企业中是独领风骚、独树一帜的。
 
有了高标准的硬件基础,“奶牛战略”顺理成章地如期起跑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去年8月,从上海光明乳业引进68头中国荷斯坦良种奶牛试养,积累一定经验之后,瞄准高标准,主动申报良种奶牛跨国引进项目。得到国家农业部的批准之后,他们远涉重洋,历经两三个月经过几十道关口,以每头1.4万元的价格,从澳大利亚选购引进了1500头号称“世界第一牛”的纯种荷斯坦成年母牛。为了确保这一跨国引进工程的顺利圆满,祥和乳业所在地的台儿庄区与马兰屯镇党政和公安、交通等部门当作大事来办,专门召开协调会落实沿途运输安全保障措施,6月23日,纷纷细雨中,从天津口岸出发的70辆满载澳洲奶牛的车队浩浩荡荡一路驶来,成为沿途一大景观,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洋奶牛落户台儿庄”的新闻经《农民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食品商务网、大众网等媒体广为传播,也成为当地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和招商引资成就新亮点。
 
(下图:祥和乳业13个标准化牛舍之一瞥)
 
 
科学化管理:科技统领全局
 
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和国际一流的良种奶牛,为祥和乳业奠定了同业领军的基础地位。但是能否让这一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彰显,创造出应有的价值效益,则完全取决于管理的科学程度和饲养技术的科技含量。祥和乳业的管理者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共识,于是,科技统领全局的战略付诸实践――
 
为全部存栏奶牛逐一建立耳标,健全个体系谱档案,对其血缘父系母系承袭、配种、防疫、疾病治疗用药等情况作出详细记载,电脑管理。引进中国矿业大学的技术,在饲养场区高密度安装了摄像探头,对牛舍牛群实行无缝隙覆盖、全天候监控观察,每一头牛的生存、进食、健康状况的细微变化,在监控室的屏幕上都能得到明晰的显示。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全面推广奶牛人工授精、性别控制和胚胎移植等良种繁育技术,应用性控冻精细管母犊产出率达86.5%,而且根据季节和牛群结构实行计划配种,避免集中生育的高峰期,确保准胎率、母畜产出率和出生成活率。
 
科学饲养,推广分群、分阶段、分槽饲养技术。按照犊牛、青年牛、成年乳牛、泌乳牛和干乳期奶牛不同群体的营养需求配比制作不同成分饲料,然后根据每头牛的个体差异,精确计算所需营养物质的多少,进行投料补充微量元素或氨基酸等饲料添加剂,实行电脑监控,机械化操作。
 
严格执行程序化防疫。和北京“三元”乳业技术合作,对养殖管理与疫情防治实行全程托管,分群饲养、定期检疫,每年2次对口蹄疫、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进行防疫和监测。配合托管,场内自身也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每天进行机械化灭菌杀毒,饲养场区不留死角。饲养场区设置门岗戒备,严控人员进出频率,必须进入养殖区域的人员,一律进行手足消毒并更换隔离衣。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按照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思路,培育企业后劲。他们从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等大专院校招聘对口专业毕业生,全部安置在配种与兽医、饲料研发配比等技术岗位,整个企业全员77人,他们就占了近20人。同时建立培训机制、奖惩机制,制约惰性,激励创造性,让土专家、小能人脱颖而出。在一期工程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追加资金建设员工公寓设施,办好职工食堂,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实行全员准军事化管理,严管厚爱,严管不留死角,厚爱无微不至,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活力。
 
(下图:多功能挤奶厅一角:荷斯坦奶牛自动挤奶进行中)
 
 
  
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产业
 
“立足牧业、发展乳业、服务农业、壮大产业”,是祥和乳业确立的发展理念。按照这一理念,他们确定了生态型、节约型和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奶牛养殖以饲料为天,吃草第一。按每头成年奶牛每天消耗饲草25公斤、饲料7-10公斤计算,就目前奶牛存养量,2000头奶牛每年饲草量需要1.8万吨,精料0.7万吨。祥和乳业自身3000亩耕地自种自用能够解决一半左右,其余需要大量采购。为了提高饲料投入产出比率,他们全方位启动了饲料青贮工程,建设了1000平米的饲料加工车间、3000平米的干草饲料仓篷、8000立方的青贮池,今年秋季面向周边农村大量收购玉米秸秆,经过机械化揉搓、粉碎、加工,突击10天青贮氨化饲料近3万吨,同时收购储存玉米2000吨,拉动农民增收600万元。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张,服务农业与农民的社会效益势必水涨船高,“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目标因此也会水到渠成地加速实现。
 
奶牛养殖的污水粪便污染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祥和乳业确立生态型、节约型的发展思路,在二期工程中主动申报并实施了粪便处理――沼气热能――电力开发工程,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能源支撑。他们还新上了榨油车间,自产豆粕解决奶牛饲养的精料来源,减少外购支出的成本,同时拓展出豆油产业,生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加速奶牛牧业向乳业和乳制品加工产业延伸,促进畜牧产业化的形成,他们还实施了乳业加工能力的开发拓展。建设中的乳制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在12万吨以上。预计2008年底,企业将达到奶牛存养1万头、年产鲜奶7万吨、加工乳品12.6万吨、销售收入6亿元、年创利润6000万的规模效益。届时,一个生态型、集约型、产业化、现代化的“齐鲁第一乳业”,将会跻身国内强乳行列。
 
(下图:祥和乳业的饲料种植、收获、储藏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