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若不读《宣言》,活到百岁也枉然!


  这是个令人反感的、刺激人的题目。我是真心说的。只要你知道良药苦口的道理,就不会感到惊讶和气愤。好了,我还是说说道理吧。爱听不听,随你便!

  我这样说的前提是:《现代人生哲学: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是一套正确的、科学的人生哲学理论。否则,另当别论。

  在《现代人生哲学: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第一和第二讲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70045.shtml)中,我已经明确地指出:“死亡”或“夭折”,是现代人的宿命,换言之,现代人都没有能力享其天年,都在人生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冬季这一终点前半途而废了,差别仅仅是距离终点的远近不同而已。何以至此?因为,人不“认识你自己”。由于人不能够认识自己,所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始终是被偶然性支配的,即,在通向“罗马”的大路上,千千万万的人各各走在不同的路上。事实上,由于每个人的寿命长短是由生理的肉体结构和自然规定好了的,人与人之间相差无几,这就决定了,只有“直径”或“近直径”之路,才能保障人走到终点——罗马;由于人们普遍被偶然性所支配,故而走在这样的路上的人仅占亿万分之一,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故而,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最终都是“夭折”的即“死亡”了——不管你年龄几何,哪怕“百岁”也不例外。

  所以,唯有找到一条通达“罗马”的“直径”,使每一个人都走在“直径”上,才能够最终到达人生的终点,活足人生的春、夏、秋、冬四季,即不“白活”、“枉活”一生。

  而《人的宣言》,恰恰为每一个人认识自己提供了现实可能,可以说,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通达“罗马”的“直径”。

  我知道,你不会相信。——你这“小信”的人哪!

  2007,10,24

  公告:《现代人生哲学: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博客中国正式开讲

  笔者顷三十年之功力,以毁掉了的人生为代价创造的《现代人生哲学: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已于2007年7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以8、9、10、12%递进版税的形式正式出版,彻底地终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无“原创性哲学”的历史,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人生哲学理论由“空想”变为了“科学”。这件事情被著名独立学者顾则徐先生称之为“一件大事”:“这实在是件大事: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鲁子的呕心之作,《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正式出版了。”(见顾则徐:《中国终于有了原创哲学著作》,载《学术中国》07年9月B)

  现代人生哲学是一套“造人”的理论,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彻底地解答千古人生之谜——斯芬克斯之谜,在理论上彻底地解决现实的人怎样由“石墨”向“金刚石”的转化问题。

  今天,现代人生哲学自豪地宣称:它的最终目的达成了!

  “得道者普渡众生”。现代人生哲学在以传统纸媒的方式出版之后,并不想坐享其成,它还将以更现代的电子方式免费向全社会发布。我想,首先要在对现代人生哲学的成长、成熟方面提供了巨大帮助的《博客中国网》上以“开讲”的方式正式发布。希望《博客中国网》能够给予技术方面的协助。

  特此!

  朱鲁子

  2007,10,23

  《现代人生哲学: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第一讲:“人”,死了!

  现代人生哲学是研究“人”的。

  什么是“人”?

  ……

  “人”乃万物之一,哪怕他贵为“万物之灵”,他也终归属于“物”。

  “人”既然是“物”,那他必将遵循“万物”的普遍规律。

  “万物”的普遍规律是什么?

  世间“万物”,都有春、夏、秋、冬四季,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发展自身。既如此,那“人”也应该有春、夏、秋、冬四季的。

  是的,然而,不!

  曾经,“人”是有春、夏、秋、冬四季的——那是在遥远的过去——人类“始祖”未曾吃“智慧果”之前。自从人类“始祖”吃了“智慧果”之后,“人”就从“万物”中分化、独立出来,成为了“万物”的主宰;也正因此,有些或绝大多数的“人”,就在春、夏、秋、冬的路上“跌倒”了——“人”,看起来是“高于”“万物”的,而实际上,他却是“不及”“万物”的。

  现代人生哲学将这个现象称之为人生的“夭折”。

  这个现象,最先由“轴心时代”——现代人生哲学称之为“古典轴心时代”的先知圣人们意识到了。此后,人类就普遍地意识到了。

  古典轴心时代的先知圣人为拯救偏离“万物”之“正道”的人类开出了大同小异的“药方”:绝圣岂智、返璞归真、返老还童。但,真正能够听得懂先知圣人的“话语”的人寥寥无几。故,几千年来,绝大多数的“人”几乎都“死了”、“夭折了”。

  人类历史发展到“现代”,“人”,彻底地“死了”!——“现代”,几乎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活足春、夏、秋、冬四季;“现代”,是“人”的坟墓。

  现代人生哲学,正是在人类个体“普遍死亡”的这种大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2007,10,23

  《现代人生哲学: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第二讲:探寻拯救之路——“巴别塔”隐喻

  上一讲,我们明确地指出了,现代,“人死了”这一经验事实,且明确地指出“人死”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始祖偷吃“智慧果”。解铃还须系铃人。是“智慧果”使人“死亡”的,那么,对人的拯救,也当从“智慧果”入手。

  这里,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

  一,不吃“智慧果”;——当然人就不会“死亡”了。可是,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众所周知,“原罪”是与生俱来的,换言之,人的自我意识、理性,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二,吃“智慧果”是人无可选择的宿命,即,“死亡”或“夭折”,是个体人生的宿命。你不想拥有自我意识,不想要理性是不可能的,除非你一生下来就脱离人类社会,像狼孩、猪孩、熊孩等那样。

  于是,我们只有也唯有自觉地背起人生的“十字架”——走一条从“死亡”到“拯救”的路。

  放眼望去,滚滚众生,不管他们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莫不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地逃避“死亡”而冲向“拯救”。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个体人生的寿命足够长,那么,走任何一条路都有可能最终到达罗马的。可是,个体人生的寿命基本上是确定的、大致相差无几的。如此,则走在千千万万条路上的个体的拯救,其几率就不一样大——直径或近直径者,成功的几率较之远离直径者就大得多。

  如果没有系统的正确的人生哲学理论指导,个体的人就普遍地走在偶然性的大路上——得救者的概率仅仅是万分之一。

  人生哲学理论,正是在“死亡”的威胁和“拯救”的热望下应运而生的。人们渴望着,通过“理论”,找到“拯救”的直径。——这就是古典轴心时代先知圣人们的伟大事业。

  从逻辑上说,既然人的“死亡”是由“智慧果”造成的,而吃“智慧果”又是人的宿命,那么,人要寻求“拯救”,必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

  一,消极的方式;——这是一条退避的路,这条路通向宗教和信仰:对“罪”即来源于始祖偷吃“智慧果”的“原罪”深深地忏悔,自觉地拒绝继续吃“智慧果”(有点掩耳盗铃),信靠“主”的宽恕并施以大义拯救。

  二,积极的方式;——这是一条进取的路,这条路通向哲学和艺术:哲学的古希腊原意为“爱智”即对“智慧果”的热爱,它是辩证法的。哲学意识到,“智慧果”有致人“死亡”的一面,就必有使人“得救”的一面。人欲得拯救,须从“智慧果”中寻求(有点自以为是)。

  历史上,这两条路径分别被不同的个体选择,他们所达成的目的也大同小异:极个别的虔诚的信仰者,彻底地“四大皆空”、“物我两忘”,与“主”合二为一,即获得“拯救”,进入“天国”;将“智慧”发展到极致的极个别的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也获得了“拯救”,进入了“永恒”。而绝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多是些“半信半疑”的“小信”的人,他们碌碌一生,最终,“死亡”、“夭折”在走向终点的路上——距终点的距离因人而异。

  消极和积极这两条“拯救之路”,在《圣经·创世记》关于“巴别塔”的故事中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了。——现代人生哲学之“序曲”——《“巴别塔”天机揭秘》(见《人的宣言——人,要认识你自己》第16-27页),将这个秘密彻底地揭示出来了:坚信“巴别塔”不可能建成者,就是选择第一条拯救之路径者;相信“巴别塔”可以建成,且现实地努力建构者,就是选择第二条拯救之路径者。

  现代人生哲学,选择了不同于宗教信仰的哲学的第二条路径。它认为,在古典轴心时代抑或以往的历史时代,不用建构“巴别塔”而只是通过宗教信仰,极个别的人也可以得到“拯救”,但“现在”即“现代”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却不行了,现代人类个体,只有建起“巴别塔”,才能“认识你自己”;只有“认识你自己”,才能拯救你自己。

  通过建构“巴别塔”来拯救自己,这是一条艰辛的、曲折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为勇者而准备的;懦夫们自然会选择轻松的、直通天国的宗教信仰的道路——直径。而现代人生哲学明确地指出:在人生的道路上,直径是曲径,而曲径却是直径(参见《真经在路上》,载《人的宣言》第14-15页)。

  ……

  20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