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本章在学科中的地位
本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论部分,对哲学的一般理论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特征作一一概述。因此,本章是学习掌握其他各章内容的“导游图”。
2.重点难点
(1)重要概念: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2)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内容;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各自的作用和地位;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3) 唯心主义存在的根源;唯心主义的两种类型,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及典型代表人物。
(4)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特点及局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特点及主要缺陷。
(5)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6)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0)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考生复习本章最容易出错或混淆的问题有: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共性和区别;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确认;在哲学的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理解问题。
本章能够联系实际的知识点;结合实际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4.考试预测
根据近3年以来的试卷分析,本章2008年可能出选择题。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本章在学科中的地位
本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前提和理论基础,后面的各章内容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充分展开。通常将本章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2.重点难点
(1)重要概念:物质、一元论和二元论、运动和静止、人化自然、实践、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意识。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4)实践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
(6)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7)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3.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误解为“实物性”。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的区别。
(3)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和世界统一于存在不是一回事。
(4)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但不是各种具体实物相加的机械总和,而是从各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的。
(5)在理解意识的能动性时,不要将列宁的名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判定是错误的。
(6)在意识的能动作用问题上,关于唯心主义的错误,最容易误解为“它特别强调意识、思想的作用”,而不懂得它的错误在于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了。
4.考试预测
本章2008年可能出选择题,考点集中在以上给出的重难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