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是方兴未艾,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了很多的瓶颈,需要我们去克服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理想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定义:政府部门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 。
这样的定义可见学者是严谨的,并且是深怕被人家批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简单的来理解呢?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大家都知道“乡政府”,可是如果要求给乡政府下个定义的话或许还是有比较大的困难的,大家会以为大家都知道,可是就是不能像学者那样严谨的定义。既然无法,那么就用其他的途径来解决。
[探索]: 分析如下,助以理解。
主体: 政府部门;
客体 :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工具或者所借助: 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目的: 实现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隔阂的限制,全方位地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 。
那么概括起来就是:[主体]用[工具],达到[目的]。
电子政务与传统电子政务区别是比较明显,除了基本的政府原则外基本上各个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关键区别在于事务处理流程与支撑技术不同,传统的电子政务是以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为中心,电子政务处理事务的流程是以社会的需求为中心,政府是提供服务的,那么这样的中心和出发点不同,导致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务在诸多方面有区别:
传统政务 电子政务
1、政府部门存在形式; 物理实体存在 网络虚拟形式
2、政府办公的方式: 面对面 跨越地理限制
3、政府组织结构 : 金字塔形组织 网络型扁平化组织
4、政府生效方式: 集中管理 分权管理
5、政府处理程序; 签字 盖章 数字签名等
6、政府工作中心 : 以管理和审批为中心 以服务和指导为中心
7、政府主要议事方式: 会议为主 网络会议、讨论
8、政府决策参与范围: 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 政府内部与外部统一
对于上述的区别的本质在于现代管理思想上的差异,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思想或者没有相应的决策思想,那么这样的区别就是理想化模式罢了,没有基础的保障,这都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