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观察:给青年人的十大忠告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青年人的时间段也被不断地拉长。看看现在的招聘广告,一般都写着要求应聘者是35岁以下的年龄;再想想16岁以上的人,才有打工的资格,所以,我认为青年人应该是指16岁到35岁之间的人。回头想一想我的青年时代,我有很多话,要给青年朋友们说。这些话可以概括为10个方面,这就是我给青年人的十大忠告。

  一、目标。青年人首先要有生活目标,但是切记不要把这个目标定得太虚太远。对此,我更认可的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走一步、看一步。青年人应该经常想:我现在该做些什么?该怎么样努力,才能实现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这个目标要不断地调整,人不可能把整个一生都早早地安排好。

  我刚看过一档电视综艺节目,节目中有一道题,问:“张艺谋曾经有过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正确答案是-工会主席。很显然,那是张艺谋在陕西咸阳一家纺织厂工作的时候的人生目标。那个时候他有那样的想法很正常,他也有可能去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当他走到了现在,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导演,他不可能再是那个目标了,他会有更大的野心。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生的目标并不是早就设定的,它是人们在走上一个台阶之后,才能望到的前面的一道风景。设定目标,然后努力去做,对激发人生的积极态度,显然是有益的。

  其二、伴侣。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人呆着是很孤独,也很寂寞。人在旅途,有伴相随,会有共鸣的快乐。

  监狱里面在惩罚犯人的时候,所用的最让犯人们心惊胆颤的手段,不是体罚也不是超强劳动,而是把受罚者单独关进一个小房间。这种孤独惩罚,时间长了,足以让一个人的精神崩溃;它是一种精神的折磨,它比肉体惩罚来得更刻骨铭心。

  正常人都会需要有个伴,或同性或异性。结伴而行的生活,会更加温馨、更加甜蜜。但是,对于找伴,我有几个提示。

  一是伴侣是否合适,不在于两人交往时间的长短。我记得在一期谭盾为嘉宾的《鲁豫有约》访谈节目中,谭盾说起了他的爱人。他有一次在路上走,经过一个红绿灯路口的时候,他看见对面站着一个姑娘。一看到那姑娘,他就觉得,这个姑娘是他要找的伴侣;他马上给姑娘说了他的感觉,而姑娘也对他立即有了好感。几个小时以后,他们就同居在了一起;几天以后,他们就结婚了,并且一直相伴到现在。

  反之,我们也听说了许多其他名人的感情生活。两人在一起相守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却遗憾地分手了,并没有携手走到人生的尽头。所以,找伴侣要的是眼光,而不是时间。

  三、理财。人生在世,必须有财产做依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质基础。需要财产就要会打理财产,理财包括:能挣钱,善管钱和会花钱三个方面。

  最近听说有的在校大学生炒股票赚了不少钱,我要祝贺这类敢想、敢干,敢冒风险的年轻人。炒股票很适合有一定条件的大学生做。做这个,既不影响上课,能学会一种基本的理财本领,也能切身体会到理财的一条基本规律-机遇与风险同在;还能锻炼青年人的一种能力,就是不但能享受成功的幸福,也能忍受失败的痛苦。这些经验和教训,如果在青年时代就能得到很好的历练,将会终身受益。

  还有的大学生,具有能屈能伸的精神品格,想方设法地去赚钱。比如:做家教、打扫卫生间、到快餐店打工、摆摊、上门推销、收废品等等。虽说这种尝试最终可能没有挣到多少钱,但是这种人生的体验,会让学生更早地知道职业的艰难和挣钱的不易。

  将来,不管他们的正式职业是什么,做好一份工作也都是很不容易的:没完没了的上司指责和刁难;阳奉阴违的同事嫉妒和使绊等等。不论做哪份职业,也不论做到职业的哪一级,这种现象都普遍地存在着。青年人要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要忍辱负重地工作生活,这是人生的基本要求。

  另外,还要学会花钱。办同样的事情,有很多的花钱方法。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看到有的同学买来一本《怎样制作半导体收音机》的书;然后照着上面所说的,买来所需零件;再花几天工夫,装成一个小收音机。虽然自做的东西外表显得有点粗笨,但是,一样可以听。还有的同学,找一个坏了的乒乓球拍子,经过切割和打磨,做成一个台灯的底座;然后再去商店,买一个小孩子玩的塑料小喇叭做支架;再用废弃的胶卷做成灯罩,一个废物利用的,漂亮而实惠的小台灯就做好了。所花费的,只有那个塑料小喇叭和灯头,是花了几毛钱买来的。从小就心灵手巧的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凡事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不一定要花钱去买;省钱也未必就做不成事情、就做不好事情。两个人,挣同样的钱,但会理财、有巧心思的,会有更高的生活效益。

  其四、保养。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统计数据表明:越是年富力强的人,精神压力越大;越是事业有成的人,平均寿命越低。有的人打年轻时起,就持一种生活态度:做事喜欢拼着做,好像不这样使劲,就不能体现出全力以赴;好像不这样投入,就努力地不够。其结果是有人只知道拼命读书,拼命挣钱,拼命干活,而忽视了保养;年纪轻轻的就得了各种各样的疾病,甚至英年早逝。这样的话,他们之前的所有的努力,也就瞬间付之东流了。这样的人,生命的意义,好像在于留下一大堆奖状和证书;好像在于给亲属们留下一大笔遗产,自己却心甘情愿地去当家族的摇钱树和铺路石。

  我更钦佩地是,事业辉煌同时也健康长寿的人。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她的才干,她的高贵和优雅,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她又以106岁的高龄谢世,使她一生都成为一个美丽的神话。张学良,少年老成,而又英姿勃发的少帅;历尽磨难,又始终能保持一个宽阔而博大的胸怀,结果也进入了百岁老人的行列。还有文坛巨匠巴金,不但领中国文坛一代风骚,被誉为一代文豪,大师级的人物,而且又以102岁的高龄仙逝,让人既景仰又羡慕。反观有些名人,年纪轻轻,才30多岁或是40多岁,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非常遗憾地过早逝去了,比如:梅艳芳、李媛媛和王均瑶等。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觉得,人在青年时代的各种生活习惯和是不是有保养的意识,对人的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人普遍都很长寿,一个人的去世将会给家族中的其他亲人,带来永远的伤痛;也会使自己多年的拼搏、创业和劳苦,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青年人要在保养上多花些心思,让自己能更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也为将来的长寿打下良好的基础。切记中国那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错误的认为,保养是老年人的事情;这就像种庄稼一样,施肥要赶早,等到已经要收获了,再施任何肥,恐怕都来不及了。

  其五、专长。中国有句老话:一招鲜,吃遍天。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时代,都不要忘了这一点。

  能够著作等身,能够不断地搞出发明创造,成为专家、学者、教授当然好,但大多数人没有那么高的智商;大多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练就自己的绝活。比如,有人特别能说,有人特别能演,有人特别能唱,有人特别能做等。每个人都有别人所不具有的潜质,要注意挖掘自己的所长。有人看到一些官员文化修养很差,位子却不低,会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我倒觉得,能在政治上如鱼得水和平步青云,也是一种能耐。说往上爬,好像很让人鄙视;真能爬上去,爬得快,爬得好,爬得哪个时代都不倒,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那也是一种专长。我很难说哪种专长更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其六、知识。有人对读文凭、考资格很有兴趣,但却不善于学习新的知识、积累知识和活用知识。读文凭、考资格,是求职上岗所必需的,所以有的人强迫自己这样去做;但是,找到了工作之后,也就不再有意识地去学习新知识了。

  我觉得青年时期学会积累知识和活用知识很重要。我们看到有些老年人,对刚刚发生的事情,马上就忘记了;而对年轻时候的事情,时隔几十年了,还记忆犹新。这说明同样是学习,不同的年龄段,给人留下的深刻性是不一样的。要在年青时自己最能学,也最有精力的时候,一面积累知识,一面也要掌握求知的方法。时代在发展,新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涌现,要想和时代保持同步,永远不落伍,就要不断地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人不可能一直待在学校里,也不可能一直有人来教你,自学,才是掌握知识的最重要方式;一个会学习的人,才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人,也才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人。我想,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被时代所淘汰吧。

  其七、思想。我认识的很多人,有着名牌大学的文凭,和较高的学历;有人留过洋,有人身居高位。但是,在和他们交谈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学历、地位和思想不成比例;读了十几年的书,没有自己的思想,语言平淡乏味,人云亦云。

  这和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有关。刻板的教学方式和标准答案与考分的紧密相联,都使得很多人从小就不知道思想是什么,只知道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这样的人,创造性思维非常有限,也很难指望会有什么思想火花或是创意生发出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有超出常人的作为也要有超出常人的思想,亦步亦趋者永远不可能有大的出息。那么,什么才是有思想的,自然科学中的发明创造自不必说,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视角、独具匠心的构思、出人意料的结尾、和别出心裁的表现形式等,都是思想的体现。要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和善于领悟。

  其八、个性。有的人可能会觉得,人长得漂亮别人就喜欢;我却觉得,人是不是吸引他人,关键看个性。个性鲜明的人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更容易让人喜欢。

  比如:赵本山,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个美男子,但是他那鲜明的个性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的服装,他的动作,他说话的腔调,以及他的表演,都让人觉得他是一种类型,是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一种类型。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都以模仿赵本山作为自己的表演方式。无独有偶的还有相声大师马三立,小品演员潘长江,香港影视明星曾志伟和肥肥沈殿霞。

  人长得漂亮当然好,但是,天生的模样,并不是自己想变成什么样,就能变成什么样的。与其调动一切划、缝、补、垫的手段,把自己折腾地死去活来的,一定要整成什么样,还不如挖掘自己的个性,变自己的缺点为特点,更能讨好观众。看看现在人气极高的韩红吧,她如果一定要把自己塑造成苗条美女,怕是再怎么打理也难;然而,她以自己大气的风格,以自己特有的男性化、甚至中性化的着装,以朴实、自然、潇洒的演唱,和她特有的台风,努力做出了她的个性,其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人们对她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喜爱,从喜爱到认可,从认可到崇拜,现在喜欢韩红的人是越来越多了。相反,那些歌坛一抓一大把的美女们,怕是我们看了张三就想起了李四,又经常会把两个相似的美女搞混了,名字听着熟熟的,或是对不上人或是对错了人,都是没有个性惹得祸。

  其九、主见。轰轰烈烈的全国红楼大选秀已经接近尾声了。看了几场比赛,我觉得更多的像是在看一台喜剧晚会,尖嘴猴腮的小伙却偏要争演贾宝玉;膀大腰圆的姑娘,也梦想着演林黛玉。什么叫主见?主见,就是能对自己有恰当的认识,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看着别人都去参加红楼选秀了,自己甭管合适不合适,都往上凑,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结果却因为完全没有那形,其它方面就是再努力,导演也不可能让适合演刘姥姥的去演林黛玉呀。很多评委都是事业有成的大明星,有的评委直言不讳地对参选者说:“你的形象和角色有一定的距离,你不适合演贾宝玉,而更适合演宝玉身边的某一个人”。评委们的话已经很客气了。当我看到那些又干又瘪的姑娘也来参选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时候,当我看到那完全没有“宝玉”的富贵气,而像是“木头”或是“石头”的人也来凑热闹的时候,我真想冲上去大喊一声:“你也太不识相了”。

  有人有一种过于从众化的心理。演戏风光、体面、挣钱又多,自己也想去演戏;哪个专业、哪个学校牌子响,让人羡慕,自己也想凑上去。有人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把社会上的一致看好,当成自己的发展方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话说了很长时间,有人就是没反应。年青的时候,有主见、选对自己的路子很重要。我们不反对把演艺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但也要看到,社会上有那么多的行当,每个行当做得好了,都是个人物。丁俊睴不读书照样拿冠军、赚大钱,但是别人要学他,也不是光学他那不读书,也要有人家那份灵气和才气才行。要多想想: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别人的评价、家长的观点、社会的流行,都只是参考,自己的能耐自己最清楚,千万不要去做力不从心的事情。否则得话,自己从中不但得不到任何乐趣,勉强的结果,也很难出好成绩。

  其十、兴趣。很多人兴趣非常的单一,其中有两种极端的情况。

  一是拼命地做学问,除了工作、看书、写文章、搞科研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兴趣和爱好。这种人好像是为工作而生的,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会觉得像是伴着一台机器,看着他在不停地旋转,却没有任何的亲切感和温情感。

  还有一种人,一门心思埋头挣钱;如果说有什么兴趣的话,那就是只觉得性有趣。有了多余的钱,全部放在性上面了,不断地换着伴。这样的人男女都有。我有一个女同学,学历地位都不低,但我看不出她有任何其它的兴趣,不管是见面聊天,还是偶然的一个电话,她总是特别喜欢把话题转到性上面来,说起来津津乐道的。她曾经在电话里,告诉我她的一个年轻的性伴,床上功夫是多么地好,多么地令她销魂。此外,给我装修房子的民工,和我聊天的时候,也表现出对性的极度渴望。

  有人没有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性成了唯一的兴趣点,也成了唯一的渴望,唯一的乐趣。如果一个人从年轻时起,就觉得除了生活和工作之外,只有性是唯一的念想的话,那这样的人生是不是也太单调了?人生非常的丰富广泛,也非常的多姿多彩,文学艺术、体育竞技、旅游博览、和花鸟虫鱼等,可以关注的方面很多,能给我们带来享受的东西也非常得多,为什么只盯着性呢?是不是只有性爱的快乐才是人生的唯一快乐呢?是不是只有性爱的刺激才是人生唯一的享受呢?如果有人要这么认为的话,那么他的一生也太苍白了。我不否认,性是人类的一种享受,但是,除此之外,人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享受。

  就像我们在花园里并不只觉得一种花好看一样,牡丹有牡丹的富丽,玉兰有玉兰的高洁,梅花有梅花的清香,桂花有桂花的香甜。世间万物各有其美,也各有其可爱之处,多一个爱好,就给我们的人生航船多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能够看到世界上更多的精彩。我们看到有些老年人虽然年事已高,但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有兴趣;而有的人,年纪轻轻,却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这是兴趣在起作用。兴趣决定了:相同的人生,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以上十个方面,我觉得都很重要,无所谓主次也无所谓先后。能对这些方面有所关注、有所思量的年轻人,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抱着糊里糊涂混日子的态度去游戏人生的结果,将是被人生所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