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海尔”不为人知的真实面孔


对大多数人来说,海尔都算得上是家电行业的一面旗帜,甚至可以称之为是中国民族品牌代表中国的一面旗帜。国内的人把海尔当作是老朋友,国外的人把海尔当成是中国的新星,然而,看看那些海尔在世界范围的销售地图,听听那些身处国外的人回来的说辞,再想想海尔身上曾经发生的一切故事。走进一个真实的海尔,才发现,其实我们知道不过是真实的海尔冰山一角,更确切的说外界的任何传言对于今日的海尔来说都委屈了。

其一,产品系:无论行业或消费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对于海尔,很多人的印象至今仍停留在洗衣机、冰箱、空调上,而事实上,海尔已经从一个单一电器生产商的角色演变成了一个家电王国。洗衣机、冰箱、空调、彩电、厨房卫浴、小家电、IT数码,大到工业设备和医用设备,小到剃须刀,你能想到的一切和电器有关的产品,在海尔都可以找到。更为让人感叹的是,作为一个老牌企业,除了沉稳和内敛,海尔的无论是产品系还是产品本身都处处散发着时尚的色彩,与时俱进在这里不只是一个政治词语。

其二,权威性:创新产品,创造标准却始终低调

拿海尔洗衣机产品来说,从最早的小小神童到后来的滚筒、双动力,人们所看到和使用到的洗衣机行业的变革路线几乎是从海尔延续而来,然而,在这一点上海尔几乎没占到一点便宜。比如它分别创造了中国洗衣机行业的四个时代,消费者却少有人知。比如它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分别获得了国家最高奖项和国际认可,甚至被很多国外的专业机构偷偷买回去研究,它却依然平静而低调。比如它的标准早已经超出了国家水平,且已经得到国家行业推荐标准,但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并没有将其作为强制性标准要求排挤其他同类企业。比如它的产品在国外早就卖到了行业前列,却从来都保持低调,并未将国际上的光彩施加给国内行业压力,更没有任何对消费者的炫耀。而自始至终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到售后,原则只有一个——满足消费者!

其三,发展观:烟雾弹不能说明作战实力

很多人对于海尔的多元化存在诸多疑虑,的确,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多元化的确是一个爱恨交织的路径。包括海尔本身也一定因此饱受很多的纠缠和折磨。但作为一个值得长足关注的国际性企业,海尔的积极一面,值得所有中国企业学习的一面却往往被人忽视。譬如海尔打入国际战略已经多年,和TCL一样比国内很多企业先行一步,但海尔却存活了下来,而且备受国外行业的关注,支持力度和声望也越来越高,看看每天海尔大楼门前当日所要接待团队的牌子,看看产品展览中心穿流不息的人群,看看操着各样口音和皮肤的来访者,听听餐厅里此起彼伏的各国语言交汇在一起声音,海尔的速度和今日状态已经不是人们仅凭曾经的印象就可以评述的。在国际销售网络的地图面前,相信很多人都会对昔日对它的否定而感到惭愧。

其四,自有模式:适不适合只有自己知道

海尔模式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褒贬不一的言论至今围绕在海尔身边,然而,多年经营以来,海尔模式不仅为其培养了一批批人才,更成了和渠道商分庭抗礼最无可挑剔的存在体。在国外更是如此,海尔坚持的国际化,本土化,与之独特的海尔模式结合,使得国际市场才能如此迅速而稳健的开展开来。如果说不是因为这样的模式,也许海尔早已经变成第二个TCL了。但因为对消费者的深度研究、对产品的技术创新、不断的学习能力、本土化的运作,加之成熟的渠道经营推广模式,才有了今天的海尔。所以说,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而是为了那些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企业而来的!

其五,大手笔:是一面旗帜而绝非一场秀

走进青岛通往东部的长街,恍若不是青岛市而是海尔市,遍及路两边的广告,如今主打色的海尔粉色充满了整个街道。细看,从空调到冰箱等等,海尔几乎包揽了奥运场馆全部的支持和配置。青岛看起来就只剩下帆船和海尔两个词了,而这一切有人说是做秀,但却是世界的海尔代表中国企业再次向世界展示的一次,如果不是海尔的高质量,如果不是海尔的诚信度,如果不是海尔的良好售后服务,相信即便是秀也不会如此。而海尔却没有青岛啤酒铺天盖地大范围的与奥运紧密结合,也没有拿此作任何传播意义上的大规模使用,而只是该研发研发,该生产生产,该配置配置,该投入投入,也许这就是海尔,是一个民族品牌真正的境界吧。

而说到底,海尔还是一个企业,经过艰难的过程走到今天实属不易,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喝彩,也需要消费者的一腔热情得到回应!更需要将自己国际化、前端化、标准化、亲民化、本土化的路线告诉每一个人!金字招牌的海尔佩得起金子般的敬仰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