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的政策亲民了
文/汪华斌
最近,去拜访了一位上个世纪在我国工作的外国专家;他对我们国家的情况竟然了如指掌,说我们现在不仅是整个基本建设日新月异;就连政策也亲民了。原来是这位专家亲临了我们的年轻化、下岗和末位淘汰等三步曲,当初就因为对此‘一声叹息’而离开中国的。
是啊!当初因为国有企业面临困境,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思想开放而不保守上;结果一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思想的确没有条条框框,在保证工资总额不变的前提下;他们开创了利用下岗政策来增加在职(也就是自己)人员工资的新局面。虽然我们不管企业是不是困难,全部都要安排下岗;因为我们在没有增加生产力的前提下,这措施的确能使我们的部分人成为‘先富起来的人’。为了保证领导的权威,他们推出了末位淘汰法;结果这些代表全民所有制资产的管理者,一夜之间正式成了老板;虽然此法开创了我国‘排斥异己’和‘任人唯亲’的新时期,但领导的权威也达到了空前绝后。有些年轻人还胆大,竟然利用改制把全民所有制变成自己的私人所有制了;但我们却无能为力。这些作法不仅使我们中国人很迷惘,就连外国人也看不过去;这位专家就是在年轻人掌权后而离开中国的,因为年轻人还要上的绝对技术权威。
中国人善良,以为经过这样的过程会改变的;结果真的是两极分化出现了。在职人员有住房还拿年薪百万,而下岗人员没有住房却只有低保费;改革的成果只有少数人享受,多数下岗人员竟然成了改革的‘利益缺损者’。
盼星星盼月亮,我们希望有人关注改革利益缺损者的利益;在我们社会两极分化的今天,我们见到了胡锦涛的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而且总书记还十分关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他亲自到一些人才劳动力市场了解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情况;并就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同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座谈。胡锦涛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把国家促进就业、支持创业的有关政策落到实处。要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有组织地开发一批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岗位。要注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工作,力求做到应保尽保”。而我们当初的一些领导们对下岗人员是那么仇视,他们公开说‘哪怕是死一些人也要保证下岗人员全部离开企业’;说这是改革的大方向,是国策;好像下岗人员是公敌一样。当然吃亏的多数人,少数人也就‘富起来’了。
我们知道,人民就是要‘安居乐业’;而‘下岗’这温柔的名称背后,却是剥夺你劳动和享受福利住房的权利;也就是说,让你失去工作岗位同时失去福利住房;则也就是‘既无居又无业’,这就是我们的‘下岗’。
我们不得不承认,下岗与国有资产流失同时高涨;结果的确造就了‘一部分人快速地致富’了,但也造成了‘多数人而突然间贫穷’;虽然我们‘下岗’的背后也有绝地新生的成功,但更多的却是青春年华的迷途、人到中年的惶恐、垂暮之年的凄凉甚至徐娘半老的卖笑。在中国,无论什么级别的领导;最喜欢的还是‘下岗’的手段,因为‘下岗’就可以让被管理者心惊肉跳而俯首帖耳;这就是我们领导最喜欢看到的局面。
让别人仰自己的鼻息生存,就是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很少见到;但却是我们封建王朝的传统再现,演绎的却是我们现代文明的企业管理。我们这个‘职工是企业主人翁’的社会,因为‘下岗’而一夜之间变成了受领导者雇用的状况;工人也好,工程师也好;在‘下岗’的淫威下莫不惶惶不可终日。在惶恐终日的境遇中,附和腐败分子竟然成了我们社会的主流;虽然国有资产流失了,但自己的饭碗保住了;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今天我们的总书记说要‘以人为本’,实际是对这种行为的校正;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是领导的耻辱。
我们现在名正言顺地公开说,‘年轻化不等于低龄化’就是对以前年轻化的校正;我们的新《劳动法》,实际也是宣布‘末位淘汰法’的‘寿终正寝’了;总书记说的‘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就是老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国策;这国策自然也就宣告了‘下岗’成为过去了。
虽然我们的房价还没有降下来,虽然我们的就业还很困难;但我们的确见到了曙光,因为连外国人都看到我们现在的政策‘亲民’了;难道我们弱势群体状况改观的时间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