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念生时须自抑
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当中,时刻受到各种思想或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好的自不必说,倘若受到坏的影响,即使是一直表现好的人,也难免萌生邪念。“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万一萌发了邪念,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的关键却在那一念之差时,能否以道德修养为重,对自己头脑中萌生出的邪念加以抑制。有些人之所以积邪成恶,就因为放纵自己,从而由小恶到大恶,以至不可救药。因此,自抑邪念,应是加强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北宋有个名叫张咏的大臣,堪称是一个能自抑邪念的人。他在蜀帅任内,曾择10个良家女子,充帅府浣洗、缝纫之役。不久,他看上了其中一女子,半夜里心动而起,正要想去做越轨之事时,突然止步不前,口里不断发出“张咏小人!张咏小人!”的自我谴责,最终保持了自己的清白。
电视剧《军魂》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战士李海只身捣毁敌军指挥部凯旋途中,恰好遇上原来与他有些怨隙,此时受了重伤的排长白易之。这时四周除他们两人外,并无一人,李海脑际一闪,将枪口对准了白易之。但就在这一刹那,他抑制了自己的邪念,继而又萌生了撒手不管的坏想法,同样也是因为能够自抑,才使他毅然背起了白排长,向驻地走去。剧中的李海爱祖国,恨敌人,作战勇敢,堪称英雄,但如果他在对待白排长问题上先后萌生的两种邪念未能及时抑制,那么他是何种人物,就另当别论了。他之所以成为英雄,能够自抑邪念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由于环境的某些特殊情形,有些人萌生邪念的可能性要大些,万一生出了不应有的念头,还是应像张咏、李海那样“打住”的好。比如搞经营的人,一旦邪念上升,若能及时自抑,对自己发出“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警告,岂不就清清白白了吗?以此类推,不论大小邪念,最好是不能有,万一生发出来,就抑之制之。这样,罪恶就与自己无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