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首推商业化“爱心超市”


  江南区首推商业化“爱心超市”

  有助于爱心超市实现自身造血功能,为受助人提供持续稳定的救助

  本报讯(记者 蒙志献)爱心超市的救助物资出现紧缺、断货,怎么办?昨日上午,由江南区政府和商家联手打造的“以商扶贫”首家市场化“南宁市红亭爱心超市”正式开业。据介绍,这一运作模式将有助于爱心超市实现自身造血功能,为受助人群提供持续稳定的救助。

  爱心超市实行商业化运作

  红亭爱心超市是江南区爱心超市市场化运作的试点超市,它由江南区爱心协会与南宁市红亭超市共同成立。超市以低保户、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及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边缘户为主要帮扶对象,不以盈利为目的,把便民利民服务和扶贫帮困、集中捐赠与经常性捐助结合起来。

  该超市成立后,江南区爱心协会将向受助人群发放一定数额的提货券,求助对象凭此提货券每月可不定期到超市自选所需的物品,免费领取。同时,政府还面向爱心超市登记在册救助对象以外的其他低保户发放超市爱心折扣卡,凭此卡在超市中通过打折的方式,以成本价或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额的超市物品。

  据介绍,该爱心超市从采购、销售、管理、服务到宣传等各个环节均实施市场化运作。简单地说,跟市面上其它超市是一样的。只是超市的经营场地由政府无偿提供,并在工商、税收等方面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

  新超市运作模式有利双赢

  江南区团委书记陈小鹏说,以前爱心超市主要是靠政府投入、社会捐助的慈善超市,经常存在货源不稳定甚至“断粮”的尴尬局面,缺乏专人管理、救助面不广,难以持续对受助人群进行救助。

  成立商业化运作的爱心超市,能够让超市实现自身造血功能,让受助对象在超市里自行选取需要的东西,而不受救助物资的种类限制,实现多种形式救助受助人群。这种操作模式既能让超市获利,也可以帮助困难救助人群,起来双赢效果。

  在开业仪式上,江南区委书记魏凤君等有关领导向菠萝岭社区的部分困难救助人员发放了爱心提货卡和优惠卡,南宁市商业银行江南支行等单位也向爱心超市捐赠了一批面条、食用油等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