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凯力的WIFI主张能走多远


《阚凯力的WIFI主张能走多远》
                 - 项方伟专访阚凯力, 为首届移动互联网大会特别制作

1、WI-FI主张的关键是移动网络去中心化

   项方伟:阚教授,请你简要地把你们WI-FI主张的核心思想说一下吧。
   阚凯力:就是要打破现在运营商对网络的控制权,这样的话,使互联网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所包含的生产力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给全世界人民和中国的老百姓,一个最高效率的而且是最低价格的通信和信息方式和手段。
   项方伟:就是说要全IP化,去中心化,是吧?
   阚凯力:对。关键是IP化,而IP化它的核心就是没有网络的中心。
   项方伟:就是没有运营商的控制,然后网业分离。运营商做它的网络的部分,然后,服务和应用由市场充分竞争。
   阚凯力:是的。

2、运营商对网络的控制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

    阚凯力:为什么会这样呢?他所占的带宽比普通话音要多占用带宽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但为什么话音这么贵,而这个就可以包月?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互联网的技术还没有运用到话音上去。所以今后网络的发展方向,就是全IP化,无论是话音、视频还是其他数据或者任何内容,都是通过IP实行数字的,而且都可以用包月的方式来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这样的话,它的服务当然就便宜了。
    项方伟: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本来这个东西没值那么多钱,没消耗那么多资源,但由于运营商的控制,它的价格很高,老百姓没有享受到低廉的、物美价廉的服务。
    阚凯力:对,同时也造成网络的利用率非常地低,比如光通信,在光线上,最起码几十个G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普遍的情况是利用率非常非常低,何况再加上咱们国家大规模的重复建设,利用率就更低。关键是运营商的控制不但使消费者使用的价格非常高,而且使网络的利用率非常的低,二者互相关联。
    项方伟: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阚凯力:使消费者得不到先进技术所应该带来的好处。
    项方伟:我上次看到一篇文章,你提到三个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是中国政治非常核心的一个思想。
    阚凯力:当然还有代表先进生产力,所以现在的运营商对网络的控制,应该说不符合三个代表,叫做三个不代表,尤其是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阻碍先进技术的发展。

3、去中心化才能使网业分离

    项方伟:你刚才讲到去中心化、全IP化能够使网业分离,如果上TD,上3G的标准,同时通过国家立法使网业分离,有没有现实的可能?
    阚凯力:根本不现实。TD也好、WCDMA或者CDMA2000,本身就是为运营商的网业合一这种纵向整合量身订作的,你怎么可能去中心呢?去中心网络就不运行了。而且说国家立法,谁是国家?国家都是一批上帝,说实在的,比如电信条例或电信政策,就是当年像我这样的人在部里面一起研究出来的,然后报上去,上面批了,这就成了政策,成了条例了,这些人也不是上帝呀,你能够指望这些人做出一个完全和运营商利益背道而驰的法吗?不可能的。因为这是需要利益平衡的,所以不要对法律抱有太高的期望,立法,总是人立的,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而社会中就有不同的方方面面了。所以指望着通过立法手段来真正解决什么什么问题,可以说这完全是不现实的。像我也是《电信法》的起草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各方面的意见,在专家咨询委员会里尚且还得不到完全一致呢,不要说拿到部里,或者拿到人大去讨论时各方面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怎么办?所以《电信法》一拖再拖。所以不要对这个有丝毫的指望,我觉得可能是一种比较天真的想法吧。
    项方伟:我们看到你的一个观点,全IP时代,运营商是需要的,但它扮演的角色和现在运营商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阚凯力:应该说固网运营商就不要去想什么综合信息服务了,你就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带宽提供出来,把有线无线的接入提供出来,这就是最大的好处了。至于目前的移动运营商,应该说随着无线宽带覆盖的普及,那么它的市场肯定是越来越缩小,甚至在将来比如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走向消亡,这也是必然的。

4、移动运营商恐惧去中心化

    项方伟:最近中国移动的IPhone在谈判的时候,要求I-Phone把WI-FI的模块拿掉,你觉得这个是什么心理呢?
    阚凯力:当然了,他首先就怕WI-FI下载了网络电话,大家都去打网络电话了,对它现有的业务当然是很大的冲击,同时通过WI-FI上网,所以中国移动当然对这个非常……可以说恐惧,所以这是它的一个自我保护,企图是自我保护,但肯定不会奏效的。

5、需要中心控制是运营商编出来

    项方伟:有一种观点,互联网内容很难控制,移动互联网,有人希望能把它控制起来,有中心化的网络结构。
    阚凯力:这种观点,要在互联网上重新设置中心,尤其是在无线互联网上设置中心,这就是从运营商的利益出发,既然互联网无法控制,那么无线互联网网络,从国家安全也好、保护隐私也好,控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无非是像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移动运营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想出来的一种说法。

6、去中心化给移动互联网带来公平竞争

    项方伟:现在移动互联网很多独立的WAP网站也好,做客户端也好,大家感觉现在受到运营商中心网关的控制影响了我们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不知道它下一步的政策是什么,所以很多产品的开发很难有长远的打算,如果全IP化以后、去中心化以后,你觉得对这群人,对服务提供商来讲会有什么样的机遇?
    阚凯力:那就和互联网上完全一样了,因为WI-FI也好、WiMax也好,无非就是一个互联网的无线延伸,互联网上是什么游戏规则,这个上面就是什么样,这和运营商没有什么关系了。

7、去中心化不会影响无线增值代收费

    项方伟:现在在移动运营商增值这一块,SP行业需要运营商帮助收费,如果以WI-FI为主导来建网,很多业务需要收费,通过WI-FI网络会有什么设想?
    阚凯力:这个没有什么区别吧,WI-FI的覆盖就是一个互联网嘛,互联网上怎么做就继续怎么做,这和现在从GSM手机上下载铃声是不一样的,因为那上的不是互联网,如果服务提供商希望通过委托运营商代为收费也可以,或者自己用互联网上很多其他的方式手段付费也可以,我觉得这个不会有什么影响。

8、中心控制的网络竞争不过去中心化网络

    项方伟:你觉得WI-FI作为无线宽带上网,中国全是WI-FI,没有别的,那肯定是不现实的,刚才你讲和GSM做双模,GSM做语音,WI-FI做网络,对于可能和TD-CDMA、WCDMA共存的局面你怎么看?
    阚凯力:首先这个竞争肯定竞争不起来,为什么呢?第一,WI-FI必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一个是用户,一个是使用量,所以很难设想还会有多少人用3G的,带宽又窄,价格又高,它能搞得了几十块钱包月吗?不可能的。下一步最有可能的是WiMax的发展,WiMax现在有几个问题,一个是频率问题,另一个就是芯片和终端的问题还不普及,有些芯片还不很成熟,没有推广开来,还有WiMax到底是搞移动版本还是固定版本都是一些问题,但是下一步,应该说比较确定的就是WiMax现在也作为3G标准,它是全IP,无中心的,这样就可以和WI-FI形成很好的分工,微蜂窝的是WI-FI,比较广域的,大蜂窝的是WiMax,这样首选模式就很有可能是三模,WI-FI不覆盖,高速移动时用WiMax,WI-FI和WiMax都不覆盖的地方可能用GSM,或者用其他的方式,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随着全IP无线宽带的普及与推广,无论是GSM或者是3G,它的市场会收缩得非常快,至于现在咱们国家还没有大规模推广的3G标准,包括TD在内,恐怕还没有来得及全国大规模推广就已经夭折了。

9、去中心化网络运营商仍然有商业模式

    项方伟:很好,关于商业模式这一块,如果运营商运营这么一个网络,有没有什么商业模式?别人说没有,你怎么看?
    阚凯力: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就是做网络的透明管道服务,比如固网运营商,现在它的收入在下降,用户在流失,关键是它没有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个人通信手段,那么我们通过WI-FI覆盖就可以提供这个东西,而且又物美价廉,可以满足用户绝大部分需求,这本身就是商业模式了,比如说一个WI-FI的手机,40块钱包月,然后全北京都可以用,本地的、外地的、国内甚至国际的,通过网络电话都包在里面了,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商业模式嘛,扭转了固网运营商现在减量减收的状况。

10、WI-FI在国内较大覆盖需要3-5年时间

    项方伟:你觉得WI-FI的主张如果要在国内覆盖面比较大,需要多长时间?五年?十年?是一个什么概念?
    阚凯力:只要这个政策放开,应该说在一些主要的城市,大中城市,三年到五年应该没有问题,你想,它的覆盖要比小灵通容易得多,因为成本低,而且小灵通必须依靠运营商,运营商还要选址等问题,而WI-FI的覆盖,运营商做一部分,其他的就是所谓全民共建、全民共享了。它既没有频率也没有牌照,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就是它无中心,既然是无中心就可以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家里覆盖不好,自己装一个就是了嘛,然后我可以享受几十块钱的包月,所以这个网络建设的速度肯定要比小灵通快得多,小灵通一共也没有经过几年的发展,所以我相信只要政策放开,三五年就可以做了。而且这里面要强调的一件事儿就是,实际上没有政策的障碍,第一,频率是开放的,所以不需要申请频率。如果政府来做,这是一个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根本是免费的,都是互相共享,所以不存在收费问题,也不需要牌照。如果是电信运营商,比如北京网通来做这个事情,北京网通自己就是电信运营商,它的牌照也是现成的,比如把北京市话号发到手机上就可以用了嘛,和小灵通一样嘛,所以这个应该说真正要做的话实际上没有实质性的政策障碍。而且它的建网速度肯定要比小灵通快得多,应该说有三五年没有问题。

11. WI-FI极低成本保证WI-FI网络的良好覆盖

    阚凯力:像咱们国内中国移动GSM的网络,也是经过了十几年不断的优化,另外比如前一段我提出来,像在北京网通,如果做到北京六环以内WI-FI的全覆盖,最多也就一两个亿的投资就可以做到,因为它地下的线路都是现成的,这样的话,它做到了所有室外的全覆盖。再比如各个餐厅、饭馆、酒店、娱乐场所,这些地方也都会去做自己的WI-FI,向公众免费提供,为什么呢?就像前几年很多饭馆前面都贴一个招牌“有冷气空调”,这样就方便里面的消费者用WI-FI打免费电话,这样有利于吸引很多群众。
    阚凯力:另外在自己家里或办公室里,如果觉得覆盖不如在外面好,那么完全就可以自己在家里搞一个,这样就逐步形成一个全覆盖。无论室内的还是室外的,而且是有人使用的,就都可以做到全覆盖,关键是WI-FI的成本非常低。我们在中关村买一个WI-FI的路由器也就是几百块钱一个,如果我做质量比较高,再加上气侯的防护,最多也就几千块钱一个。六环以内,比如一千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室外的全覆盖也就是十个,最多不会超过20个,那么也就是一万到两万个基站,几千块钱一个,一万个点也才几千万。所以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到两个亿,这样就可以形成全市室外全覆盖,这样很多公共场所自己就会提供,自己在家里、自己在办公室,为了方便也可以安装,这样的话无论是笔记本上网还是WI-FI的手机,就可以形成越来越好的覆盖。

12. 没有必要对WI-FI的覆盖QoS作出苛求

    阚凯力:关于QOS的问题,我觉得不应该对WI-FI的覆盖作出苛求,想当年GSM在一开始的覆盖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完善,都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嘛,但是WI-FI肯定要比小灵通好得多,因为WI-FI有几十兆带宽,如果用网络电话通话的话,至少是几百个话路在几十米的覆盖范围之内,所以这个容量确实足够了,比小灵通每个基站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最多二十多个话路,非常容易阻塞,情况是有本质不同的,而且WI-FI的成本非常低,小灵通还需要交换嘛,WI-FI无论是宽带也好,或者网络电话也好,都交给TCPIP了,它根本就不需要交换机,成本比小灵通降低很多很多,这样它就很容易做到室外全覆盖。另外室内也有很多,各种娱乐场所、餐馆、酒店、公众娱乐场所等等,为了吸引贵客,它肯定也会提供免费的宽带上网,尤其是打电话,网络电话的服务,我们自己在家里、办公室里也可以自己装,这样符合互联网的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几十块钱包月,这样肯定会受到消费者极大的欢迎。
    阚凯力:关于移动的问题,在目前状态下WI-FI确实高速基站之间切换是有一定困难,这要看技术的进步发展,但我们也看到90%甚至95%以上的用户都是处在相对静止或者相对低速、步行的状态下打电话,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可以说我们的WI-FI即使不进行基站之间的切换也可以满足90%甚至95%以上的需求。
    阚凯力:另外我们的手机还可以是WI-FI和GSM双模的嘛,WI-FI覆盖不到的地方,或者是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就自动切换到GSM,质量和使用体验完全是可以保障的。

13. 不要把安全性问题强加给WI-FI

    项方伟:关于安全性简单地讲一下吧。
    阚凯力:关于安全性,这个问题实际上在网络,尤其是无线的传输网络,豪无安全性可讲,无论你采取什么手段,实际都是不现实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所以真正要网络安全,就必须二者择其一,要不然不要用无线网络,要不然就在你的终端,手机或电脑上搞一个终端加密的措施,把安全性的要求强加给WI-FI是没有道理的,GSM的手机窃听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的嘛。

14. WI-FI建网运营商或政府挑头大众参与

    项方伟:最近在美国的休斯敦、芝加哥这些城市原来有WI-FI的计划,现在就萎缩或取消了,您怎么看?
    阚凯力:这主要是运营模式的问题,和技术丝毫没有关系。全世界目前无线城市运营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个叫公营一个叫私营,公私合营,还有公社,公营指政府大包大揽,承诺向全体市民或公民提供免费网络,这个本身接网络需要一部分投资,另一部分将来它要维护,而且要做到所有室内的全覆盖,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政府背了很大的包袱,同时经济上也不合算,往往有可能利用率偏低。这是一种;
    阚凯力:第二种是私营,一些企业出于盈利的目的自己提供服务,尤其在西方,因为手机服务资费对他的收入来讲是非常便宜的,那么他就没有必要用WI-FI,无论是网络电话还是无线宽带上网的方式都没有必要,因为他也是收费的,所以WI-FI的优势就不明显。
    阚凯力:第三个所谓公私合营,政府要办这个事情,但是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交给一家企业,政府的目标本身是为了社会的福利,比如“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兴业”这么一些目标,但是企业的目标是为了赚钱,所以主办方城市,市政府与经办方企业,本身的利益就是矛盾的,往往搞一搞就搞不下去了。
    阚凯力:第四种方案所谓公社,因为WI-FI或者无线宽带也好、IP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刚才讲了,就是全民共建、全民共享,这个时候很多网民自己家里搞了WI-FI,大家一起入社,互相共享,我们都是社员,那么我到你的服务器里可以用你的覆盖,上网,你到我的服务器也可以用,但是这个一最致命的问题就是一开始怎么达到连接质量,连接规模。像北京市,一共才有十个八个社员,我在入社积极性就很低,但如果在北京有几万、几十万的社员,可以互相到很多地方,都能够作为社员免费使用,这样我的积极性就高了。但关键是怎么达到这个规模比较困难,而且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关键是怎么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临界的起点,一种就是市政府来做,还有一种是由运营商,比如北京网通来做。北京市政府为了自己的使用,在北京市范围之内,为了公安啊、交管啊、城管啊等等,统计一下至少需要两三千个,在主要的街道、十字路口的公共场所,政府就会搞几千个,这样就可以搭连接质量,吸引大家提供,比如如果北京邮电大学校园里覆盖了,那样我就愿意入社,这样北邮的师生员工在北京市很多地方也可以用。当然了,北京市其他的,到我们校园里也可以免费用。等于由北京市政府自己的政府网络充当一开始的连接质量。或者由北京网通,它先做到室外全覆盖,然后各家各户的室内自己去覆盖,这样都可以打破刚才这四种模式,各种弊端,网络迅速发展,而且同时达到低成本、对消费者有极大好处的目的。
    阚凯力:所以世界其他国家,尤其西方在无线城市这方面遇到一些挫折,关键在于运营模式,而不在于技术。

200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