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大势分析


  每日分析:

  关于今日的加息,市场各方众说纷纭,观点都比较齐备了,都收集在下面的消息点评里。总的来说,我认为加息对股市不会构成什么影响,至于有些中小投资者害怕而放空手中的筹码,那是他自己的事,我从来没有看多空,我从来不认为要大跌到哪里去,这是在牛市中,技术的运用也不要象熊市一样,大家看现在这段时间的形态,基本是个震荡形态,年底前指数还不会大跌,因为基金重仓股总要撑一撑,即使不做市值,也不会让它大跌。所以在行情来临前,即使还有一波下控的空头陷井,也无所畏惧了。

  昨天刚刚反弹到5千点,晚上就出现了宏观调控的利空,可见股指短期上涨面临不断的压力。需要区别对待、注意各个板块不同风险。关注焦点仍是行业性涨价概念股中的强势股可以借机逢低吸纳,如ST罗牛,正好在角度线的压力下横盘震荡,后市向上无疑,600608的上海科技也可以介入。个股上,九龙电力今日还是保持强势的,武汉控股虽然仍在调整,这只是主力行为,后市它必将再次上涨,创出今年新高后才会调整。中小市值股票,业绩预增的股票都略有升幅。工商银行今日仍在强行抬高,这一波调整因为找到了平衡点,他会继续在此震荡,不可能大涨,就算拉升市值,也只是短暂的行情,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参与价值不大。主要是要参与3G板块、节能环保板块等活跃个股。只要个股仍保持活跃,市场就跌不到哪里。

  消息点评:

  1、央行今非对称加息定期普升活期独降

  央行昨天晚间公布,自2007年12月21日起,上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上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18个百分点。记者同时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央行在2008年或将维持非对称加息思路。根据公告,三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45个百分点,六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36个百分点,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其他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2、机构及市场人士评论简述:

  ——国海证券:周末效应不再市场有望迎来红色星期五。这次加息选在周四,无疑把以往加息造成的周末效应给避免掉了,利空出尽、靴子落地将带来罕见的红色星期五。前段金融、地产等板块的调整就是出于对这次加息的预期,现在看来调整已比较充分,加息利空已得到有效消化,因此借势强力反弹的可能性非常大。

  ——信达证券:紧缩货币政策又进一步尤其是对于银行业,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国内银行主要是靠利差、靠大规模来盈利,而这次加息缩小了利差,对银行业是个坏消息,加之明年极有可能推出的压缩贷款规模的政策,对银行板块是一个很大的利空消息

  ——某基金公司表示,本次加息主要针对通货膨胀,意欲减少货币流通领域的通胀压力,同时也表明了继续收紧流动性的决心。从影响上看,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并不会导致经济增长趋势的改变,没有对宏观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冲击。

  ——东方证券:利率调整不针对股市银行股受影响大。对银行股来说,因为存款利率上调幅度明显高于贷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对目前靠存贷利差赚取主要利润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影响不小。

  ——银河证券:加息将会房地产业带来一定抑制作用。由于加息的累计效应在不断加大,因此对房地产行业将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一是企业的开发成本提高了,二是抑制了买房人的需求,因为按揭贷款的费用增加了。

  ——陈宪:此次加息对股市影响微乎其微。从此次加息的内容看,存款利率超过贷款利率,结构性加息非常明显,这表明未来进一步加息的空间有限。由于此次加息仍没有改变"负利率"的情况,并不会使股市资金出现大规模的分流现象,因此对股市的影响微乎其微,难以改变大盘走出底部的趋势。至于对银行股地产股的影响,由于这两个板块近期调整比较充分,似有提前消化完毕的迹象,周五不排除低开高走的可能。

  ——韩志国活期存款降息引发银行资金继续搬家。加息对于对银行股来说,是双刃剑的,利差扩大,有利于提高银行收入,但是活期利息降低,可能引发客户进一步撤离银行,倘若股市预期相好,撤资加剧,银行资金继续搬家

  ——水皮:第6次加息银行股三个月内难有表现。这次不对称加息对以存贷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股有影响,公募基金近期减持银行股、地产股,三个月内难有表现。

  ——吴晓求:持续加息将改变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明年年内还将有3、4次的加息可能,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股市则会继续保持振荡的格局。

  ——东吴基金:加息将打击周期类股票有利于银行股。1,调控投资信贷,打击周期类股票,提振消费类股票;2,保护银行净息差,有利银行股;3,债市收益曲线继续平坦化。

  ——贺强:第六次加息牛市仍将继续。中国息口在全世界大概是最高的。牛市仍将继续。因为中国P仍在高速增长,国际经济未出现拐点。

  ——江苏天鼎甘丹对A股市场的走势来说,尤其是银行股、地产股等板块来说,影响力可能是中性偏好。央行本次加息之前,美联储刚刚降息0.25个百分点,人民币利率比较优势进一步强化,境外热钱涌入热情必然提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股的想象空间,也为牛市行情延续注入新的动力

  (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再请看一位名叫“关山度若飞”的网民是如何说的:

  ——毫无征兆。就在大家认为央行怎么也要挺过07年这剩下的寥寥几天的时候,突然加息。而且在周四;

  ——加息方式很特殊。存款贷款各不同,连存贷款期限也分别划分。加息幅度最大的是3个月定期,达到0.45%。加息幅度最小的为活期,负数。至于贷款,基本没有加息。因为占房贷绝大多数的5年期以上贷款,加息幅度为零。

  ——对股市、房市明空暗多,对调控通胀毫无作用。预期了3个多月的加息终于来临,但是幅度远远比预期的小。明地里是调整过热的CPI,暗地里是对股市、房市的一次解脱。

  ——除了金融股要受一点影响之外,明天应该会大涨。

  ——房市也不用说,房贷这次可以说一分钱也没加,房价会继续上涨。飞涨说不上,上涨是肯定的。

  ——那对于核心目标:调控通胀,有何作用吗?看不出来。

  ——综上分析,那这次加息目的何在呢?

  ——很奇怪的一次加息,泡沫们可以说反而放心了。

  (我觉得这位“独立分析人士”说得比谁都好!)

  中国证券报头版刊登了一篇“本报记者王栋琳”的报道,反映了他们编辑部的观点,题目是《央行的“圣诞礼物”?》,全文如下——

  4、央行在年底第6次调整利率,却未必是第6次加息。

  尽管从定期存贷款利率来看,这是一次典型的非对称加息,但活期存款利率却出现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从0.81%下调到0.72%。分析人士表示,无论对银行还是对资本市场来说,这可能并不是想像中的“暴风雪”,倒可能是央行送来的“圣诞礼物”。

  此次央行网站新闻稿的标题耐人寻味,“人民银行决定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此前5次加息,标题中均用的是“上调”而不是“调整”。这一微妙的变化体现了央行对此次利率调整的定性——调整利率,不全是加息。

  领会了这一暗示后,对于此次政策的动机和未来影响就应该全面考虑了,可能并不像部分人预想得那么悲观。

  首先,银行不一定是“受害者”,净利差和利润增速可能不降反增。目前活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例的50%以上,活期存款利率下降0.09个百分点,对银行净利差来说相当于上升约0.05个百分点。

  此外,短期存款利率上调后,债券收益率、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面临迅速上升,将增加银行生息资产净利差收入。

  至于存贷款不对称的加息对利差影响较为复杂,但分析人士计算此次不对称加息对银行利润增速影响不到1%。另外对个人房贷和一部分商业贷款来说,今年前5次加息从明年初才开始执行,这也部分抵消了不对称加息的负面影响。目前市场对2008年银行业利润增速预期普遍在40%以上。

  其次,央行并没有向资本市场“泼冷水”。一方面,负利率状况持续,目前约为-0.67%,储蓄仍有继续“搬家”的动力。另一方面,存款期限越长,加息越少,2年、3年仅加了0.18个百分点,5年期仅加了0.09个百分点。央行显然并不是希望借“加息”实现中长期储蓄从股市回流,而只是促进短期定期存款的增加,以部分抵消通胀影响。昨夜多数受访分析师判断股市不会受重创,可能出现低开高走,甚至直接高开的走势。

  再次,这同样也意味着,央行对于通胀持续时间的判断更趋于短期。3个月存款利率加了0.45个百分点,远大于1年期上调0.27个百分点的幅度。央行更多地向短期存款支付利息,也就是说,央行更趋向于对短期的物价上涨做出利息补偿。

  最后,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也算不上很大的利空。因为目前商业性个人房贷是以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参照,此次5年以上贷款利率恰好没有上调。而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未上调,房贷没有受到直接影响。房地产公司短期融资利率略有上涨,长期贷款利率同样没有变化。

  总的来说,这次利率调整很难单纯用“加息”来概括,更不能看成是砍向银行、地产、股市的“斧头”。

  5、银行货币政策/利空

  新华社《央行落重药:今年六度加息上调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今天宣布,自12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公布指出,为贯彻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7.29%提高到7.47%,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根据公告,三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45个百分点,六个月期存款利率上调0.36个百分点,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09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其他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简评:存贷款利差缩小,对于股市金融板块中的银行板块,构成明显的利空。并且,预计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整,仍未结束。这样看银行股的调整压力还将存在一段时间。

  6、银行货币政策/利空

  上海证券报《明年银行放贷定调控制总量按季统筹》“昨日从多家国有商业性银行、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等处获悉,2008年银行信贷投放规模、进度、违规处罚措施等已逐步形成明确态度。●总贷款额度由监管部门确定,然后分配给各家商业银行●全年增速不超15%,各季投放比例约为总量的35%、30%、25%、10%●违规放贷将课以定向央票、差额准备金率或罚款等惩罚性措施。”

  简评:控制总量按季统筹,表明控制从严。对于银行业而言业务增长下降趋势,与减税带来的利好并存。

  7、行业动态/一般性利好

  上证报《首破两位数房价涨幅创两年来新高》“刚刚过去的11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达到10.5%%,创2006年来新高。”“专家表示,落实调控政策,促使楼市‘退烧’已进入关键时刻。”“同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乌鲁木齐21.1%、宁波18.8%、北海18.3%、北京17.4%、长沙17.2%、深圳17.0%、杭州16.7%和南宁16.1%等。”

  简评:上述消息,对于房地产股的反弹有利,但是仅仅看作短线反弹。

  8、行业动态/利空利好并存

  上证报《内外出击2007年成了保险公司“投资年”》“2007年,保险资金的投资冲动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强烈,因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比例的上调、中小保险机构委托入市的开闸以及7月《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保险资金的投资欲望得以充分释放。于是,2007年便成了保险公司的‘投资年’。从投资境内股市,到投资公司股权,再到参股海外金融巨头,保险机构的影子可谓无处不在。”“打新股成了投资重头戏。”“境外,次贷风波创造‘出海’良机。”

  《短短10个月保险业资产增长一万亿》“今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今年1-10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简评:保险业的收益、尤其是投资收益这一块,明年随着股市而变,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具体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