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0傍晚宣布,从今日(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0.27%,贷款基准利率0.18%,调整后,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7.29%提高到7.47%。从而启动年内第六次加息。
加息是为了引导公众合理的通胀预期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受食品、能源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通胀压力加大。
在物价水平存在上涨压力,国际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为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央行决定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胀。
对银行地产股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此次加息,业内人士感到很意外。从公布时间选择上来看,以往加息大多是在周五晚间或周日,以期能够让市场有足够的反应来减缓加息对市场的冲击,而此次则是周四,颇出市场预料。从加息的结构上看,央行对于不同期限的存贷款利率采取了方向、幅度不等的调整,如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从0.81%下调到0.72%,为五年以来首次下调,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等。这一调整显示央行在货币政策紧缩中并不希望对经济造成太大冲击,一方面为了限制增长过快的资金流动性,另一方面使得已经形成借贷关系的长期贷款者的借贷成本保持不变,但对新新入市购房者而言,在利率提高的同时,此前央行、银监会已多次重申对第二套房的购买者执行“高利率、高首付”的新政,因此新入市购房者将增大成本。
所以,此次加息对证券市场而言,其影响首先也是结构性的。对房产股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幅度不大。对银行股的影响较为复杂一些,总体来看,利淡因素不明显,甚至还有一些利好的因素在其中,以至有市场人士认为银行不一定是此次加息的“受害者”,甚至其净利差与利润增速可能不降反增,主要理由是目前活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例50%以上,活期存款利率下降0.09%,相当于银行净利差上升约0.05个百分点,故此次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将有望进一步拓展银行类公司的盈利空间。
市场不惧结构性紧缩
从股市反应来看,由于此次加息较为突然,股指早市以低开做出反应,但其后很快收红并展开上攻,银行股率先成为带动上攻的主要力量,工行、中行、招行、浦发行、深发展等均有小幅上升,地产股普遍微幅下跌,全日大部分时间都在红盘之上运行且收盘涨升超过1%,市场再度演绎“利空出尽”之后再度上攻的走势,成交量也明显放出,显示单纯从市场角度来看,做多愿望依旧是十分强烈的,短线多方占据上风。只是目前股指处在政策与市场搏弈阶段,股市上行的最大遏制力量来自于政策面的再度阻击。
加息是为了引导公众合理的通胀预期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受食品、能源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通胀压力加大。
在物价水平存在上涨压力,国际环境趋于复杂的背景下,为引导公众通胀预期,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央行决定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次调整,有利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胀。
对银行地产股产生直接影响
对于此次加息,业内人士感到很意外。从公布时间选择上来看,以往加息大多是在周五晚间或周日,以期能够让市场有足够的反应来减缓加息对市场的冲击,而此次则是周四,颇出市场预料。从加息的结构上看,央行对于不同期限的存贷款利率采取了方向、幅度不等的调整,如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从0.81%下调到0.72%,为五年以来首次下调,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保持不变等。这一调整显示央行在货币政策紧缩中并不希望对经济造成太大冲击,一方面为了限制增长过快的资金流动性,另一方面使得已经形成借贷关系的长期贷款者的借贷成本保持不变,但对新新入市购房者而言,在利率提高的同时,此前央行、银监会已多次重申对第二套房的购买者执行“高利率、高首付”的新政,因此新入市购房者将增大成本。
所以,此次加息对证券市场而言,其影响首先也是结构性的。对房产股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幅度不大。对银行股的影响较为复杂一些,总体来看,利淡因素不明显,甚至还有一些利好的因素在其中,以至有市场人士认为银行不一定是此次加息的“受害者”,甚至其净利差与利润增速可能不降反增,主要理由是目前活期存款占银行存款比例50%以上,活期存款利率下降0.09%,相当于银行净利差上升约0.05个百分点,故此次活期存款利率下降将有望进一步拓展银行类公司的盈利空间。
市场不惧结构性紧缩
从股市反应来看,由于此次加息较为突然,股指早市以低开做出反应,但其后很快收红并展开上攻,银行股率先成为带动上攻的主要力量,工行、中行、招行、浦发行、深发展等均有小幅上升,地产股普遍微幅下跌,全日大部分时间都在红盘之上运行且收盘涨升超过1%,市场再度演绎“利空出尽”之后再度上攻的走势,成交量也明显放出,显示单纯从市场角度来看,做多愿望依旧是十分强烈的,短线多方占据上风。只是目前股指处在政策与市场搏弈阶段,股市上行的最大遏制力量来自于政策面的再度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