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喜蛙
某种程度上贾樟柯一直代表一种忧患的时尚,一种坚硬的小众,从拍摄地下电影、纪录片,到一直关注当下情境、小人物,一直强调、不离不弃的山西情结,一直使用自己的原班人马,一直乐意起用非专业演员,他始终在将最落后的元素与最国际的元素进行勾兑,那种现实与理想的无情碰撞,总能令人产生意外的效果。
贾樟柯是山西人,山西人天生是一种奇怪的审美动物,总有一套深埋自己的山药蛋哲学,总是表面上不显山、不露水,而暗地里铆足了劲,肚子里的弯弯道道非常多,就像埋藏在地下的矿藏宝藏一样,一旦有机会重见天日,一旦有机会走西口、出娘子关就不一般,在家能受则受不怕熬煎,出门善于经营视野无限,不管是从政从军,还是从商从文,总能把事业作到全世界。
看看贾樟柯,绝对的貌不惊人,一脸的憨厚,但偏偏他却能活的像个男人。虽说不帅,但总归还是老实、聪慧,从骨子里透着一种气味让人放心,贾樟柯是典型的晋人相。晋人明显的与秦人不同,与湘人也不同,秦人猛如虎,湘人倔如骡子,而晋人绵如羊。虎吃肉,骡子吃独食,羊吃苦。
2007岁末国际大品牌玉兰油就盯上了绵如羊的贾樟柯,这本没有什么,可还偏偏饶上几个中国大美女,可以说一不留神打造了一支“樟女郎”组合,这中国五大美女除了赵涛是贾樟柯一直以来的御用女主角,但其他几个美女中的张曼玉一直高调风传要与贾樟柯合作,而其他几个美女如林志玲、周迅、田原等,更哪个不希望与这个时尚的缔造者、先锋导演、未来电影的领军人物贾樟柯合作呢?说是打造“中国式美丽”,其实就是建立“樟女郎”同盟。
玉兰油《中国式美丽》广告短片分多个段落,张曼玉演绎“无限”,周迅演绎“变”,林志玲演绎“瓷娃娃”,田原演绎“水”,赵涛则担纲“多”,而不管是张曼玉演绎的“无限”、周迅演绎的“变”、林志玲演绎的“瓷娃娃”、田原演绎的“水”,还是赵涛演绎的“多”都是时尚文化永恒的元素。
除了田原大家不太熟悉以外,香港的张曼玉、台湾的林志玲、大陆的周迅三位都是无人不晓的国际明星,即使山西的赵涛,那也是跟随贾樟柯走遍世界的国际明星,从《站台》起贾樟柯所有的电影,如《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等都有她的身影,而且演技有口皆碑。此外,赵涛的身份不仅是演员,还是舞者、老师、电影监制等,因此,由她演绎“多”这个现代时尚元素也是当之无愧的。在“多”的段落,赵涛用短短数秒即诠释出同事之谊、母女之情以及白领孕妇的自如状态,她的现代时尚女性的知性气质可圈可点。
贾樟柯本质上是个诗人,诗人的当下性、霸气在他身上章显无遗,他的电影表面上不修边幅,每个细节叙述的节奏却充满了无限的张力。那些本来只能代表落后、愚昧的东西,在他的镜头下却充满了人性关怀的诗意,他的镜头语言的语感非常有磁性,堪称一代大师。
一般评论认为他的电影虽然反映的是底层人民,但仅仅得到了中产阶层和白领的青睐,其实并不是这样,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电影虽然是底层的人代言,但他的电影缺乏那种诗意浪漫主义的宏伟蓝图,缺乏大团圆的结局,所以虽然他的电影底层的人虽然认同但却不乐意去张扬,因为没有人愿意天天张扬自己的伤疤。而恰恰是那些小资、白领却以为贾樟柯是自己群体的特产,这种奇怪的关系就如同北京街头卖烤红薯、卖老玉米的人与爱吃烤红薯、老玉米的白领的区别,卖的人是在做营生,而买的人只是吃零食。
贾樟柯的艺术就像那烤红薯、老玉米,他的艺术反映的是底层人民的生命、生活状态、前途、奔头,可以说他的艺术就是底层人民的命;而对买烤红薯、老玉米的小资、白领来说,他的艺术仅仅只是一种时尚、博客的闲言碎语,类似稀有维生素、杂粮的营养品。
而得过数项国际电影大奖的贾樟柯,对国际大品牌玉兰油来说就是“特高科”了,所以从商业上讲贾樟柯与玉兰油合作简直是绝配,更何况还有几大美女的嫁妆呢?在贾樟柯眼里国际大品牌玉兰油也不过是烤红薯、老玉米,用老子在《道德经》里的句子来说就是“治国如烹小鲜”,再大牌的美女也能让她伟大的蓬头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