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到久别的家乡—江西省寻乌县,有人问起这几天来对家乡经济变化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个人认为只有两个字——“惊讶”!若不信,请听我慢慢道来:
道路硬化,小楼盖起
我回到家乡,一下子傻了眼。原来通往广东、联接福建的206国道由泥泞土路变成了硬化的水泥路,两边盖起了1至4层的小楼,据说每套房子的价钱不菲,要二三十万元呢,这是几年前根本不要想象的事情!大家都说,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三农”,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家靠山吃山,在山上发展果业,赣南脐橙在国内外名声大振,产品供不应求呢!农民也由此逐步走出贫困,开始过上了好日子。现在,由县城开往广州、深圳等沿海大城市的班车热闹的很,人们出行更方便啦。据说,高速公路 正在规划建设,朋友们都说再过几年回来看看的话,变化会更大。作为家乡人,我期待着这一天。
超市热闹,生活提高
回家过年,发现有个地方人气很旺,那就是在家乡小镇上开出的天天超市。在一个远离县城30公里的偏僻小镇开出现代化的连锁超市,这在几年前真是难以想像的事情。超市里人真多,除了买东西的,不少人还把超市当成逛街休闲的地方,有事没事都往里钻。我也去凑热闹逛了一下,二层楼的布局称得上是当地最大的超市了,有点像大中城市里的大超市。一楼经营食品、日用品,二楼服装,统一配送的东西琳琅满目。从此,家乡人再也不用担心在小店买假货劣货啦。其实,生活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通讯联系更方便啦,好多农村家庭都装上了固定电话,年轻一点的都配置了手机,跟外界特别是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交往越来越多,信息也越来越灵通。在小镇上,时不时有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牌照的车辆一驶而过。
商业味浓,观念渐变
近年来,随着果业和以稀土、小水电为主的资源型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农民致富的新动力,听说去年全县第三产业总值超过7亿元呢。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的家乡开始摆脱劣势,走出省门搞经营,澄江小镇上卖的鸡蛋、肉、蔬菜等食品价格与大中城市差不多,而县城的各类餐馆和商店生意火爆的很,商住楼和住宅小区建设方兴未艾。据一位从广东梅州回来的同学讲,县城消费与广东梅州也差不多,由此可见赣南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寐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