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须脱离靠“天”吃饭的困境


  牛市行情无疑也是券商的一场盛宴。统计数据显示,券商经纪收入占据着较大的比重,2006年度券商实现的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约376.2亿元,较2005年增长119.7%。如此高的增幅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在前几年都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如此,国内券商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自2004年证监会对高危券商、问题券商实施综合整治以来,截止目前,有30家左右的券商被扫地出门,其中还包括曾经的资本大鳄南方证券。在券商靠“天”吃饭的大背景下,出于生存和竞争的需要,某些券商由于内部治理混乱、风险意识差,各种违规活动层出不穷。铤而走险的结果是,一旦遭遇到大熊市,其中的“裸泳者”便纷纷浮出了水面。当然,在监管层的高压态势下,出局也就无法避免了。

  尽管经过了综合治理,国内券商也实行了分类监管,券商本身的“造血”功能不足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当市场行情转好的时候,这些弊病会被火爆的行情所掩盖。但牛熊交替是市场的运行规律,中国股市也不可能一直是牛市。事实上,自证券市场诞生十七年以来,牛短熊长的特性暴露无遗。那么,如果再次出现前几年的那种市况,不具备“造血”功能的券商又如何能够抵挡漫长熊市的寒流?

  目前券商的收入主要由承销收入、自营收入与经纪收入三部分组成。另外,创新类券商还可以开展权证创设、集合资产管理等业务,但相对于绝大多数券商而言,这毕竟只是其中的少数。因此,整体来说,尽管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资质相对较好的券商,但它们的生存环境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其盈利模式仍然还是那“老三篇”。

  随着证券业的日益对外开放,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大投行进入到这个市场中来。国内券商除了相互之间的竞争“抢食”之外,还面临着国外大投行的挤压,市场蛋糕的细分将导致生存空间进一步被缩小。如何才能分得市场的一杯羹,是包括国内顶级券商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才是券商安身立命的根本,做大做强是所有券商的必由之路。否则,要么就会被别人兼并重组,要么就像南方证券一样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真正早日融入资本市场或许是其中的一条捷径,如此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中信证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信证券在发行新股上市前,在资产规模等方面与当时的长江证券旗鼓相当,但在上市之后,中信证券已迈入国内一流券商行列。无论是资产规模、研究能力、承销能力以及对市场的影响等都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股改与牛市的氛围为券商融入资本市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广发证券、海通证券等基本上已成功通过了借壳的“独木桥”,还有其它的诸多券商都在尝试着借壳上市。很明显,这些借壳上市成功的券商如果能规范运作,将进一步拉大与其它券商的差距。

  大浪淘沙。随着市场的发展,券商中的强强联合、收购合并、大鱼吃小鱼等将不可避免。如果不能将牛市作为一块“跳板”从而上一个新的台阶,国内券商仅仅靠“天”吃饭是绝对行不通的,以后的命运也堪忧。

  http://finance.qq.com/a/20070119/000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