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2日江南高纤披露年报以来,2006年度报告的披露已拉开大幕,各上市公司正在按照预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相关工作。从原先的预告以及券商的分析看,2006年度上市公司的业绩比前一年度有所提升。
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1月5日,沪深两市共有452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全年业绩预告。其中,预亏的有114家,亏损公司合计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25.22%;预降46家,且34家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另有6家公司业绩预警;业绩预增公司高达184家,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40.71%,其中增幅在50%以上的就有147家;预盈公司100家,占已披露公司的22.12%;减亏4家。
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但是在某些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猫腻。由于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的弊端,有的上市公司往往在上一年度通过大幅计提的方式造成巨额亏损,然后在下一个会计年度又冲回,以此造成盈利大幅增长的假象。或者由于上一年度是微利或薄利,而后业绩好转,也给市场造成业绩大增的假象。
昨日公布年度报告的常林股份就是其中一例。因得益于国家持续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国内用户的增长,该公司2006年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与2005年相比,2006年度常林股份实现净利润3413.86万元,同比增长484.10%,这样的增幅丝毫不亚于那些绩优公司,也是截止目前披露了年报的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但是,常林股份2005年的净利润只有可怜的584万元,每股收益为0.0177元。尽管2006年度同比增长484.10%,仍然没有摆脱绩差公司的“桎梏”。表面上看很“华丽”,其实是“败絮其中”。
有类似情形的还有长航凤凰。1月16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预计06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0%左右。05年长航凤凰每股收益为0.0413元,如果业绩属实,则其06年度每股收益也不过0.1239元。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这样的业绩并不算什么,更谈不上绩优。但其200%的增幅却很是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如果按今日的收盘价来测算,其市盈率已高达36倍。作为一只绩平股,该股的投资价值非常有限。
但有许多投资者可能会被此类“高增长”迷惑了双眼。实际上,中国股市常常上演业绩巨额增长的神话,但在这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体现出多大的投资价值来。除了上市公司能够赚足市场的眼球外,作为投资者来讲,还应该以谨慎的心态待之。
更何况有的上市公司在第一年高增长过后,业绩又归于沉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上,目前千余家上市公司中,具有投资价值的还为数不多,只是在当前的牛市氛围中,某些垃圾股也能被炒上天,流动性地剩所导致的股价泡沫已在市场中出现。不要被所谓的“高增长”迷惑了双眼,以平常心对待之,也许对投资者更有帮助。
http://finance.qq.com/a/20070125/000464.htm
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1月5日,沪深两市共有452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全年业绩预告。其中,预亏的有114家,亏损公司合计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25.22%;预降46家,且34家业绩下滑幅度超过50%;另有6家公司业绩预警;业绩预增公司高达184家,占已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40.71%,其中增幅在50%以上的就有147家;预盈公司100家,占已披露公司的22.12%;减亏4家。
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但是在某些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猫腻。由于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的弊端,有的上市公司往往在上一年度通过大幅计提的方式造成巨额亏损,然后在下一个会计年度又冲回,以此造成盈利大幅增长的假象。或者由于上一年度是微利或薄利,而后业绩好转,也给市场造成业绩大增的假象。
昨日公布年度报告的常林股份就是其中一例。因得益于国家持续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国内用户的增长,该公司2006年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与2005年相比,2006年度常林股份实现净利润3413.86万元,同比增长484.10%,这样的增幅丝毫不亚于那些绩优公司,也是截止目前披露了年报的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但是,常林股份2005年的净利润只有可怜的584万元,每股收益为0.0177元。尽管2006年度同比增长484.10%,仍然没有摆脱绩差公司的“桎梏”。表面上看很“华丽”,其实是“败絮其中”。
有类似情形的还有长航凤凰。1月16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预计06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0%左右。05年长航凤凰每股收益为0.0413元,如果业绩属实,则其06年度每股收益也不过0.1239元。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这样的业绩并不算什么,更谈不上绩优。但其200%的增幅却很是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如果按今日的收盘价来测算,其市盈率已高达36倍。作为一只绩平股,该股的投资价值非常有限。
但有许多投资者可能会被此类“高增长”迷惑了双眼。实际上,中国股市常常上演业绩巨额增长的神话,但在这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体现出多大的投资价值来。除了上市公司能够赚足市场的眼球外,作为投资者来讲,还应该以谨慎的心态待之。
更何况有的上市公司在第一年高增长过后,业绩又归于沉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上,目前千余家上市公司中,具有投资价值的还为数不多,只是在当前的牛市氛围中,某些垃圾股也能被炒上天,流动性地剩所导致的股价泡沫已在市场中出现。不要被所谓的“高增长”迷惑了双眼,以平常心对待之,也许对投资者更有帮助。
http://finance.qq.com/a/20070125/000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