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民,八十三年真的已经过去了吗?! |
原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2月03日30版(研究版),发表时标题为《股改“呐喊”无效?》,刊发时删节。此为原稿。
该文记录了股改中的颇具影响力的典型案例的事件结局,笔者诧异于现今的中国股民麻木不仁、任人宰割的怪现象,不由得想起83年前鲁迅先生所描述的情形。特志。
|
作为股权分置改革(股改)过程中极富影响力的案例之一,作家周梅森的“愤怒”及其对全国七千万流通股股东的呐喊,使得金丰投资(600606,SH)股改在股东会投票表决前,就成为倍受媒体注目的事件,也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此案例几乎成了周梅森的“独角戏”,没有配角,连群众演员都很少。 可以说,周梅森等众多热心人士对投资者积极参与投票的呼唤甚至呐喊,实际上并没有“叫醒”几个人,甚至于金丰投资博弈“战地”上的中小股东们的实际参与率竟还可悲地远低于市场平均数。由此看,像周梅森这样的当代作家,在二十一世纪同样没有成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尽管我们现在有了网络、电视等新型传播媒体,其言论能够极广泛传播,甚而路人皆知。 由此让人联想起,八十三年前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描述的“呐喊之后无反应”情况,而“看客”似乎在什么年代都不缺乏。 对于金丰投资的如此低的投票参与率,鲁迅先生的如下文字颇值得回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 鲁迅的《呐喊自序》写于一九二二年的十二月三日,距今时光已过去整整八十三年! 而就连年套牢、灾难深重的中国股民而言,八十三年真的都已经过去了吗?! 跟先生笔下的国人相比,现时的中国股民对股改投票的冷漠程度,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试想,如果有人在抢你钱之前,让你表态(赞成票或反对票),你会听之任之,甚至默许吗?!当然,不会! 但现时的中小股东们,却会对大股东们侵害其利益的诸多议案听之任之――既便其有否决权,也不会去用,更未见抗争。 有道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话,而现时的中小投资者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股改投票,竟也都采取了“高高挂起”的做法,就难免叫人心酸,更让人想起“哀莫大于心死”那句话――这或许是有关方面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 换一个角度看,中小股民对投票表决的冷漠,或许也可能是一种过度的“理性”的表现,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屡次的经验和“教训”来说,其投不投票,股改表决结果都一样是清一色的全通过。对于理性的“经济人”而言,如果无法获得真正的话语权,或者投不投票都是“白给”的话,其参与投票的行为自然就是先由热情,到冷静,再到冷漠,进而进入“超理性”的麻木“超脱”境界。 作者补白:鲁迅的《呐喊自序》写于一九二二年的十二月三日,本文发表于二OO五年的十二月三日,特此纪念《呐喊自序》八十三周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