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波的国际化之舞
文/于清教
新郎希努尔集团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性分野。2007年,在这个被很多人溢美的“金猪”之年,身为集团董事长的王桂波,将带领他的新郎希努尔奔赴国际化前程。
国际化战略布局
2006年,新郎希努尔集团迎来了成长史上的第11个年头。这个第11年,被新郎希努尔定义为“品牌发展战略第二个十年规划开局之年”。
由此可见,对于王桂波和他的希努尔来说,这一年显得尤为重要。不光要博个“好彩头”,而且将影响到今后事业的发展方向。经常关注希努尔的人会发现,过去的一年,该公司在战略布局上频频出手。
先是2006年9月初,新郎希努尔集团将旗下的品牌策划、外贸两个公司正式入驻青岛CBD商务区;随后,趁着2006青岛国际时装周开幕的东风,一间经营面积
对于这样的布局,在青岛举行的新郎希努尔品牌战略发布会上王桂波对外界表示:“青岛是我国重要沿海开放城市、国际化的前沿、名副其实的品牌之都,希努尔将依托青岛这块风水宝地,加快参与国际竞争的进程。借助青岛的品牌影响力,新郎希努尔将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借力青岛外贸资源优势,吸引更多跨国采购商、经销商,大步挺进国际市场。”
其实,在国际化的问题上,希努尔早已开始着手准备。近几年,希努尔品牌的电视广告,形象代言人张国立转身之际,字幕上打出“SINOER男装”,带有中国传统烙印的“新郎”正被刻意淡化。而新郎希努尔旗下的其它几个品牌,如休闲服品牌美尔顿、家具品牌欧美尔,也个个“洋”味十足。
希努尔矢志在一场国际服装市场的风云际会里有一番精彩的展演,在王桂波看来,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是一个成熟品牌服装企业的重要组成元素,新郎希努尔将营销、品牌策划一举迁入青岛,是新郎希努尔迈向国际舞台“审慎而坚决的第一步。”
发力高端服装市场
在这些时代精英们闪亮登场的同时,一个民族知名服装品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就是作为这两次颁奖典礼唯一着装品牌的SINOER男装。此前,两大评选组委会都把大奖获得者颁奖典礼着装的采购定单交给了新郎希努尔集团。
辞旧迎新之际,SINOER男装接连在两大盛典中斩露头角决非偶然,其中隐藏着深层次的发展谋略。
“SINOER男装一下子赢得中国经济界两大年度盛事组委会青睐,成为国内本年度风头最健企业家出席最隆重盛典的礼服,充分说明新郎希努尔集团的技术、品牌实力,这也进一步显示了其决胜国内服装高端市场、加速其迈向国际舞台的决心和信心。”中国纺织服装协会一位负责人评价说。
当前,国内服装市场激战正酣,中外服装品牌正展开一场贴身肉博。在激烈的行业角逐中,高端市场成为众多商家争夺的“战略高地”,谁能占据高端市场,谁将取得更多的主动权。作为国内男装行业领头羊的SINOER男装,早就下定决心在高端服装市场放手一搏。而近来SINOER男装多次在国内经济界“群英会”上斩露头角,正是这一发展战略的一次展演。
据称,通过十多年潜心经营,希努尔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为其决胜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品牌端没有话语权,在技术端又被别人‘拿’着,这是希努尔出道时,中国服装产品日益显现的尴尬。”集团董事长王桂波说,“中国服装界如果不摆脱这一尴尬,到头来,只能在这产业链的前后两端之间苦苦挣扎,靠赚取廉价的加工费度日,永远占领不了高端市场。”
正是在涉足服装产业前的锐敏洞察力,不仅使王桂波和他的希努尔没有走同行的弯路,而且根据中国服装产业“病灶”高举高打,迅速趟出了一条新路。
缺乏叫得响的服装设计师,设计力量薄弱,是中国服装业“病灶”之根。希努尔花巨资一个一个的“请进来”。在希努尔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内,有来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等16个国别的顶尖设计师“担纲”,世界五大服装设计师之一、意大利若索力诺•特拉纳出任领衔。“国际著名设计师的引进,不仅使希努尔服饰始终走在行业前列,而且在这些大师们耳濡目染下,新郎希努尔集团管理层、本土设计人员对服饰品牌文化有了较深刻感悟:在中国要把西装做成叫响世界的品牌非常难,这不只是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积淀,这些因素决定了创西装品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得耐住寂寞。”王桂波说。
要生产出质量与国际品牌相媲美的服装,仅靠设计师的力量显然不够,必须要拥有国际一流生产设备和工艺,SINOER男装才能在高端市场稳操胜券。自2003年起,新郎希努尔集团先后从西班牙引进了艾维斯单裁单量电脑自动裁床系统、德国和意大利成套电脑程控单裁系统,国际先进设备力量与设计优势巧妙结合,使希努尔服装制作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行业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服装业的兴起,像SINOER男装这样的民族知名品牌服装,在制造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外品牌服装在产品款式、面料、做工等方面日益趋同化,与“洋品牌”的差距正在消失。据称,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销售的国外名牌服装,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国内企业通过OEM形式生产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
事实上,除了为国内的广大用户奉献品质卓越的服饰外,希努尔服装开始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其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服装出口额连年翻番。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标有“SINOER”标识的“中国造”服饰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国际化扬帆起航
“西服源于西方,只有在那里获得成功,才是希努尔质量的真正证明。”王桂波告诉记者。目前,新郎希努尔正在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在国外市场,新郎希努尔摈弃外派高管的做法,而是聘请销售经验丰富的当地人全权打理,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具有开放意识的举动。
新郎希努尔国际化之旅义无返顾,更多的是国外环境使然。近年来,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设限不断升级,众多纺织服装企业对此已心力交瘁。“倾力打造国际化品牌”,成了新郎希努尔的强烈冲动,而且日益迫切,新郎希努尔对此已厉兵秣马。近5年来,累计投资6个亿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规模扩张,其中,2005年一次性投资1.8亿元,引进了世界顶端服装生产设备和工艺。“目前,SINOER男装年产能450万套、综合生产能力达1500万套(件),品牌美誉度连年大幅提升,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和实力。”
新郎希努尔集团参与国际竞争,首先立足的是国内市场这片沃土。“守住阵地、长远作战、逐步深入”,王桂波寥寥数语,廓清了集团国内市场发展战略路径。
白手起家,毕十年之功于一役,SINOER已成为叫响国内外的西装品牌、中国男装领军者。反思新郎希努尔“黑马效应”,其草创时期的两着妙棋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新郎希努尔集团在莺血初啼时,就做出一个大胆举动——自建品牌专卖店,而非进传统的商场。王桂波对此解释称,作为一个处于襁褓中的新品牌,进传统的卖场,肯定会被放在不显眼位置,特别是进大商场,将与南方知名服装品牌直面竞争,相对而言风险太大。构建品牌专营店,辅之于有效的广告宣传,新郎西服迅速赢得消费者认可。2003年,新郎希努尔集团全面实施品牌扩张战略,在国内重点城市建设品牌旗舰店,不仅成功展示品牌形象,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市场。目前,新郎希努尔按照国际化终端标准,已构建800余个SINOER品牌专卖店、品牌旗舰店。
SINOER男装“终生免费干洗”,这是开国内先河之举,这项特色服务,拉近了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一套西服洗三年的费用就是75元,差不多是一套西服的全部利润,很多人对此不解。王桂波则说:“有好服务,就会有大销量,也就会有利润。消费者得到好处,买的人多了,还怕没钱赚?”近年来,新郎希努尔集团把服务质量作为提升品牌的关键,投巨资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干洗厂,严格六道国际标准干洗程序,300多辆干洗车在全国各地为消费者服务。
“未来几年,新郎希努尔集团将继续拓展国内市场,以省会城市或国内主要城市为中心,加快编制覆盖全国的品牌连锁网络,与此同时还将构建大区域干洗分厂,为各地消费者就近服务。”2007年伊始,王桂波告诉记者,庞大的国内市场将是新郎希努尔国际化之旅的强大支撑,经过国际市场的精心培育,新郎希努尔集团最终将实现“两条腿”走路。
一个有活力的品牌,必须面向大众消费群体,只有大众性品牌,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新郎希努尔基于国内市场的“品牌观”——让中国消费者买得起、穿得好。
蝶变2007,新郎希努尔集团再次蓄势。
背景链接:新郎希努尔成长之路
行伍出身的王桂波用了短短十年时间,打造了蜚声海内外中国服装业的“新郎希努尔帝国”。
1987年,23岁的王桂波从部队退伍回到老家诸城,被分配到诸城劳动服务公司。其时,劳动服务公司下辖一个服装厂,王桂波经常向领导提一些搞好企业的小建议。渐渐地,领导发现这个退伍兵并非“普通一兵”,而是头脑灵活,处事果断,是经商搞企业的好苗子。不久,王桂波被破格任命为服装厂厂长。
没有搞过服装生产的王桂波,很快就把厂子经营得红红火火。1992年,国家出台了新的产业政策,为个人创业带来了机遇,王桂波决心自己闯一闯。他说服同事王金铃、管艳等四个人组建了一个缝纫设备经营公司,负责给一些服装厂供应缝纫配件,公司规模太小,只有4名员工,举步维艰。凭着在军旅生涯中磨练出来的坚毅性格和过人胆识,王桂波决心闯出一条路来,他每时每刻在寻找机会。
机遇不期而至。这年冬天,王桂波去一家绣品出口企业,发现该企业桌布上面有两只火红的公鸡报晓图非常醒目,他灵机一动,回公司后立即和技术人员没日没夜地设计“报晓图”床罩,并协调几家服装厂批量生产。第二年是鸡年,象征吉祥的床罩一上市,即大受欢迎。不久,王桂波出差上海,发现了有人身着西装。王心里捉摸着,“这一当时尚不流行的服装,将来肯定有惊人的市场潜力。”1993年,王桂波毅然转产,从亲戚朋友处借来3万元,租了70多平方米的平房,并招了五六个工人,组建了诸城第一家西装厂。
1994年3月,朋友告诉他,青岛铁路局铁路员工要换工装,量很大。王桂波放下手中活计,立即登门毛遂自荐,提出承包所有工装的制做。可是,人家对其生产能力不放心,提出一周后先看看工厂、设备再做决定。王桂波租来1000多平方米厂房,白天招工人,晚上安装从别的生产厂家借来的成套设备。就这样,“平地冒出个很正规的公司”,5万套铁路工服的业务到手了,王桂波赚到了“第一桶金”。王桂波认识到,一个企业的崛起,首先在于品牌的崛起。为给产品取个名字,他夜不成寐,一个新的服装品牌——“新郎”终于诞生了。1994年,“新郎”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
西装厂刚刚起步,资金异常拮据,王桂波却做了一件“大方”事:拿着全公司仅存的不到10万元钱,一下子撂给了诸城、日照电视台。第二年,当新郎·希努尔西服在日照销售利润远远超过广告投入时,王桂波又来到日照电视台。在消费者尚不知道“新郎”时,王桂波又大方了一把,花掉5万元在诸城最繁华的密州商城,竖起四个大字——
1995年春天,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有一个客户气愤地把衣服摔到王桂波面前。 产品卖不出去,卖出去又被退回。怎么办?王桂波召集全体员工开会,全部剪掉了,“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管理理念诞生了。
1996年前,新郎希努尔西服走百货商场代卖之路。由于品牌小,进大商场难,而且返款缓慢。这年夏季,经过反复盘算效益账,王桂波决定学习世界百年品牌“麦当劳”的经营模式,建立自己的专卖营销网络,并推出西服终身免费干洗的服务。接下来,公司启动品牌战略,全力培育SINOER品牌,并斥资技术升级改造和规模扩张,完善“军队+家庭+学校”管理理念,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环境,企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服装业的一匹“黑马”。
风雨十载,王桂波和他的几个创业伙伴,赤手空拳打出了一片锦绣河山,而今,他们仍寝不安席,正夜以继日勾画庞大的新郎希努尔帝国。
今天,在新郎希努尔集团所辖欧美尔工业园、希努尔工业园二期、美尔顿工业园内塔吊林立,挖掘机翻云覆雨,各项工程加紧推进。在诸城市中心,新郎希努尔集团还拥有一家四星级涉外酒店密州宾馆,和一所全日制普通专科高等学校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服装、家具、餐饮、教育、物流、国际贸易,一个多元化的新郎希努尔集团正在崛起。
来源:《红色资本家》杂志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