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飞机飞在中国领空


  自从春节期间开始写《小平遗产》系列,到后来开《赵民看“两会”》系列,中间把很多固定的栏目都打乱了。现在,春节过去了,“两会”也结束了,所以,一切要回归正常了。

  今天是周日,我们谈读书。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我最近读到的关于中国和前苏联关系的最新历史书:《中苏关系史纲》。这是一本在我们过去很少见过有同类图书出版的、由中国的史学家根据国外解密的机密档案材料而写成的珍贵历史图书。

  这本书,通过俄罗斯最新解密的前苏联档案,以历史学家的严谨态度,重新客观地回顾了中苏两国和中苏两党的交往历史,从而告诉了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闻所未闻的历史事实。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进行朝鲜战争的时候,战场天空的安全,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是由苏联空军来保卫的。那个时候,苏联飞机飞翔在中国领土的上空。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苏联就派出了有两个航空师组成的第64航空军,成功地击落了美国的23架飞机,形成了一个令美国人心惊胆颤的掩护志愿军交通线的“米格走廊”。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前后投入了12个空军师,共计72000人,牺牲了120名飞行员,损失了335架飞机,击落了1097架敌机。同时,帮助中国空军组建了28个空军师,5个独立飞行团,赠送和卖给中国飞机3000多架。这样的一些历史信息,对我们这样的普通读者,在国内是很难知道的。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一般概念里,赫鲁晓夫对中国不好,是个粗鲁的人,是他,撤走了苏联专家,撕毁了援华合同。但是,这本书通过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历史不是如此,恰恰相反,赫鲁晓夫是历任的前苏联领导人中,对中国最友好,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帮助和贡献最大的前苏联领导人。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社会生产总值以年均11.3%的高速度增长,是和苏联援助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关系十分密切的。新中国的大部分工业行业和国防行业的70-80%的新增能力,是由于前苏联的帮助而建成的。还有,正是赫鲁晓夫,决定从中国的旅顺海军基地提前撤退并将基地无偿归还给中国。

  但是,按照我的看法,这还不是赫鲁晓夫对中国的最大贡献。赫鲁晓夫对中国的最大的贡献和友好,是同意帮助中国发展核技术。在他的推动下,前苏联帮助中国在北京西南建立了601厂,建设了实验性核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后来又全面帮助中国发展原子弹核武器,先后在湖南郴县、大浦,江西上饶建立了开采铀矿石的铀矿场,在湖南衡阳建立了沙里淘金的水冶厂,在包头建立了核元件厂,在兰州建立了铀浓缩厂和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制造原子弹的核武器研制基地20基地,核实验场21基地。当苏联和中国关系破裂,赫鲁晓夫后悔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时候,我们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核工业理论-试验-制造实验的系统框架,已经基本具备研制原子弹的能力。钱三强领导的物理技术研究所里懂核武器的研究人员,也从60多人,扩大到6000多人,整整扩大了100倍。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没有赫鲁晓夫,我们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但是,历史有趣的地方在于,这不是赫鲁晓夫本人自己愿意的,而是和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权力斗争密切相关的:赫鲁晓夫之所以愿意帮助我们中国发展核武器,是由于中国在苏共二十大的反斯大林报告这件事情上,在苏联处理匈牙利和波兰事件上,支持了刚刚上台不久根基不稳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出于感激和报答之情,而积极帮助我们中国发展核武器的。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性,也总是这样出乎意料之内外,这样有意思。

  赵民

  2007-3-191:49AM

  历史是一堆灰尘覆盖的古董,需要我们扫清尘埃,重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