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可柱VS葛剑雄:一场不应该发生的PK战(图)


(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教授)
 
 
(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

 

 在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洪可柱教授相继抛出了《关于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为代表的名校应大力开展反教育(学术)腐败促进高校改革与教育公平的建议》、《关于继续提高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停止实施商品房预售制度以及对只有一套自住房的“房贷破产者”实行破产保护和社会救助的建议》、《关于对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历届委员进行责任审计的建议》等几个提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今年两会最惹人注目的明星之一。

 教育公平的问题,一直是洪可柱教授最为忧心挂怀的事。2006年两会”时,洪可柱领衔提出《全国30所重点高校实行联考、统一录取分数线》的著名议案,建议有关部门从群众最关注的高考招生着手,在全国30所重点高校实行联考、统一录取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分数线,解决多年来高考招生中向北京、上海少数大城市倾斜的问题。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洪可柱教授更是在提案中对高校存在的诸多弊端直接点名批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一,投资巨大、浪费惊人、亏损严重、创新乏力;第二,学术腐败盛行、欺世盗名成风;第三,名牌大学已沦为江湖,著名学者公开为强势集团辩护;第四,上市圈钱、与民争利、为外国培养高精尖人才。并称以“四大名校”为代表的一批名校程度不同地在催生教育(学术)腐败的摇篮。

 这篇文章自然招致了各方强烈的争论。著名学者葛剑雄是最具代表的反对声音之一。葛剑雄于2007年3月7日下午在自己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问题只出在“四大名校”》的文章,批评洪可柱教授作为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博导,还有浙江大学的顾问,却对中国高校缺乏基本的了解。葛剑雄主要批评观点是:“四所名校”的提法不符;四所高校或教育部的投资额不符合实际四所高校是存在问题,但不是最严重的,洪教授不应该将四所高校推到风口浪尖。

 洪可柱教授同样针锋相对。他旋即也在新浪开了博客,并于3月15日下午发表题为《我誓死捍卫您——葛剑雄教授发表意见的权力》的博客文章,文章语气谦让,但暗含针芒,甚至充满一种反讽的意味。洪可柱说:“葛教授身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应该尊称为反对学术腐败的职业杀手,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腐败的深恶痛绝,您应该比一般的大学教授更了解、更清楚,更应秉持社会公正和良知,您不仅是端正复旦大学的学风、维护百年名校的声誉的守护神,更应该从教育部也就是从全国的层面来看待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极大危害,这是您的份内之责……我是在协助您履行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这一职责,我不需要您感谢我,只请您不只代表复旦而是站在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看待的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问题,只要您不把我摆在您的对立面,用“软刀子宰我就行,至于全国高等教育学术腐败有多么严重,那应该是由您——葛剑雄教授任副主任的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来调查取证,并形成报告给全国人民一个交待,而不应该来质问我,要我来提供数据和例证,否则就是越祖代庖,那还要设立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干什么?

 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场PK战——因为洪可柱教授和葛剑雄教授都是受我尊敬的人物,而他们俩人的论战,也许会让事情偏离原有的意义。

 对于四大名校的提法,葛剑雄教授有一种本能似的反应,那是缘自于学者的认真和严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正如洪可柱教授所说,葛剑雄教授“在这些枝尾末节的小问题上斤斤计较、纠缠不清”,会将洪可柱教授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挑战,弱化为他和葛剑雄之间的论战,这将远远偏离他的本意,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改善没有丝毫促进作用。

 而从洪可柱教授《我誓死捍卫您——葛剑雄教授发表意见的权力》的博客文章和几个提案来看,他是深喑媒体攻略技巧的:

 首先、洪可柱教授声明了自己的立场——他是站在广大的普通人之中的,对房地产、教育等问题的批评,没有任何私利。这样让自己具有无比强大的道德优势,赢得了更多人的广泛支持。

 其次、洪可柱教授选择的是著名大学、著名经济学和当前最热点的社会话题,可谓切中要害、又能引起巨大的公众效应。

 再者、洪可柱教授既有提案中相对理性的批评和建议,更有博客文章中的以情动人。据他介绍,洪可柱出生在福建一个偏远山村,因为生活贫困,从中学到大学他一直受政府助学金的资助。他用深情的笔触写道:“新中国教育公平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大恩不言谢,1968年我毅然决然从清华大学来到了大三线建设的第一线——贫困闭塞的贵州山区,投身国防重点工程建设,扎根大山深处十多年,后随中建三局转战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征战数万里,和战友们一起两创“深圳速度,中建三局因此被誉为中国建筑行业的铁军之一。其间我有很多机会,可以到政府机关和著名学府去工作,但我都放弃了,我要用拚搏在基层、奉献在基层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养育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也正是我近几年来关注教育公平、痛击教育腐败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但洪可柱教授在某些人眼里有他明显的“软胁”——说他的几个建议有太多“愤青”色彩,但缺乏权威的不可驳的证据和数据来支持。洪可柱教授对此的解释是:“为什么要铁的证据呢?我们并不是要去调查某个具体的人和学校过错,是为了讲问题。当人大代表觉得自己对某个老百姓反映突出的问题关注到了,也做了些调研工作,认为自己可以提了就可以提了。现在的人大代表是兼职的。我们不可能拿得出时间对我们所讲的每句话都进行翔实的考证。但不能因为我们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就不能发表我们的看法了。”

 对于“冒失”可能导致的指责,洪可柱表示:“人大代表不是完人,难免会犯错误,有错改过来就好了。人大代表就国事发表意见和看法,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出现错误改正就好,有什么关系呢?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都有相关明确的条例保证我们人大代表的发言权利的。只要是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在各种场合的发言都是畅所欲言的,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去年3月,洪可柱从中建三局的领导岗位退了下来,而在连续担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后,明年他也许很可能将不再拥有这项殊荣。尽管有人质疑他的提案不够扎实稳健,但我们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一位6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在珍惜他难得可贵的发言机会。现在,他必须掷出一些金属般的声音,才会落地有声,才会让自己以后在回想时无所遗憾。

 在洪可柱教授的博客中,表现出了相当的节制,因为他意识到如果事情演化成两人之间的论战,会有背他的初衷。所以他向葛剑雄教授建议“我们俩没有必要浪费时间来打口水仗,您肩负着复旦大学和全国端正学风、反对学术腐败的重任,您需要去寻找和发现复旦和全国的学术腐败分子,清查学术腐败案件。只要您需要,我一定和您同仇敌忾、并肩战斗。”